大網絡 小芯片掀起技術浪潮-紐約時報
發布時間:2010/6/24 14:35:21 訪問次數:488
大網絡 小芯片掀起技術浪潮-紐約時報導讀: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隨著互聯網規模不斷擴大,數據處理量也在持續增加,因此以往利用標準系統來處理數據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使用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但數量龐大的系統來對數據進行分散處理則更符合現實需求。
以下為文章全文:
技術浪潮
這里究竟是硅谷還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過去18個月間,隨著voldemort、hadoop和cassandra等產品名稱的出現,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難以回答。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IC1084-1.8
- AMS1505CMA
- AP01N60H
- AP9575J
- AP98T06GP
- BDT64C
- BDT65F
- BDT93
- BT151-500R
- BT152-650R
- BTA06-200A
- BTA06-200GP
- BTA06-600C
它們是一個新的專業技術浪潮的一部分。這個技術浪潮包括一系列軟件和硬件,它們是專門為facebook、雅虎和谷歌這樣的巨無霸網站創立的,目的是幫助這些網站將數據分割成小塊,并且以盡可能迅速和廉價的方式來展示網頁,盡管數據處理量還在繼續增大。例如,facebook發明了一種名為cassandra的技術,用于存儲并搜索用戶收件箱內的所有信息。
這些產品多數都由創業企業開發的,但它們卻表明,由于年輕的企業試圖利用新舊企業運營方式的巨大轉變獲利,因此在硅谷這個全球科技行業的核心地帶有望發生一場變革。
上周剛剛開業的硬件創業企業seamicro ceo安德魯·菲爾德曼(andrew feldman)說:“業內的情緒很高漲,這是有關創意與技術的泡沫。”
分而治之
在最初的互聯網泡沫形成之際,企業都在購買速度最快,價格最高的系統,以便處理不斷增大且日趨集中的數據庫。但事實證明,對于谷歌和雅虎這類公司目前所從事的業務而言,這種方法的成本過高,而且過于笨重。
現在的重點變成了分批處理信息,將數據分成許多批次,然后將其分配到數以千計的電腦和存儲設備中。這種分而治之(ivide-and-conquer)的方法可以有效管理海量的網絡數據。
為了適應軟件設計的變化,部分硬件廠商也推出了一些全新的電腦系統。
例如,seamicro就推出了一系列搭配英特爾凌動(atom)處理器的電腦服務器。這類芯片通常被用于手持設備或智能手機。菲爾德曼表示,這些芯片足以顯示網頁并處理其他一些基本的上網任務,但能耗卻遠低于那些功能強大的服務器芯片。
由于同時進行了其他一些改進,seamicro可以在一個大小跟冰箱相仿的機箱內放入十倍于傳統服務器的芯片,同時還能夠幫助用戶節約電力和空間成本。
“互聯網帶來了這種特殊的流量浪潮,”菲爾德曼說,“你必須要創建一種獨特的產品來處理這些流量。”
軟件系統
除了seamicro外,schoon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也提供類似的專業化硬件系統。這些創業企業的產品還要與voldemort、cassandra、couchdb和mongodb等專業化的軟件相配合。這類軟件無需使用甲骨文、ibm和微軟等公司推出的昂貴而傳統的數據庫便可以組織并存儲信息。
作為firefox瀏覽器的出品方,mozilla工程運營副總裁賈斯汀·菲茨休(justin fitzhugh)表示,該公司必須要支持4億多用戶使用其技術,因此電力和數據中心成本的上升令他們有些抓狂。該公司正在對semicro的系統進行測試,并且發現該系統在處理一些計算較少的任務時表現不錯。
facebook工程總監鮑比·約翰遜(bobby johnson)說:“如果是在10年前,要使用大量的低能耗芯片來處理任務根本不可能,因為還沒有出現配套的軟件。我們已經突破了一個規模界限,必須將大量的數據分散到許多小型設備中處理,從而提升成本效率。”
大勢所趨
schoon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系統中裝滿了與ipod和手機類似的高速存儲器,從而創建出一款可以隨時瀏覽大量信息的設備。這就使得企業能夠更快地發送重要信息,而在傳統技術中,這一過程則需要借助速度較慢的數據存儲設備來完成。
科技市場研究公司redmonk創始人斯蒂芬·奧格雷迪(stephen o'grady)表示,科技行業經常在標準的計算系統與專業化設備之間反復。他說:“很明顯,我們現在正向著專業化的時代邁進。由于網絡的規模開始向企業提出更多要求,因此這是大勢所趨。”
網站管理公司rackspace的高管喬納森·布萊斯(jonathan bryce)表示,主流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這些新技術,尤其是軟件,因為他們已經被數據搞得不知所措。
“我們知道有一家大型金融服務企業使用cassandra來存儲交易模擬系統生成的數據。他們需要在倫敦、香港和紐約獲得同樣的數據,但利用傳統數據庫卻無法做到。”布萊斯說.
大網絡 小芯片掀起技術浪潮-紐約時報導讀: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隨著互聯網規模不斷擴大,數據處理量也在持續增加,因此以往利用標準系統來處理數據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使用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但數量龐大的系統來對數據進行分散處理則更符合現實需求。
以下為文章全文:
技術浪潮
這里究竟是硅谷還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過去18個月間,隨著voldemort、hadoop和cassandra等產品名稱的出現,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難以回答。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IC1084-1.8
- AMS1505CMA
- AP01N60H
- AP9575J
- AP98T06GP
- BDT64C
- BDT65F
- BDT93
- BT151-500R
- BT152-650R
- BTA06-200A
- BTA06-200GP
- BTA06-600C
它們是一個新的專業技術浪潮的一部分。這個技術浪潮包括一系列軟件和硬件,它們是專門為facebook、雅虎和谷歌這樣的巨無霸網站創立的,目的是幫助這些網站將數據分割成小塊,并且以盡可能迅速和廉價的方式來展示網頁,盡管數據處理量還在繼續增大。例如,facebook發明了一種名為cassandra的技術,用于存儲并搜索用戶收件箱內的所有信息。
這些產品多數都由創業企業開發的,但它們卻表明,由于年輕的企業試圖利用新舊企業運營方式的巨大轉變獲利,因此在硅谷這個全球科技行業的核心地帶有望發生一場變革。
上周剛剛開業的硬件創業企業seamicro ceo安德魯·菲爾德曼(andrew feldman)說:“業內的情緒很高漲,這是有關創意與技術的泡沫。”
分而治之
在最初的互聯網泡沫形成之際,企業都在購買速度最快,價格最高的系統,以便處理不斷增大且日趨集中的數據庫。但事實證明,對于谷歌和雅虎這類公司目前所從事的業務而言,這種方法的成本過高,而且過于笨重。
現在的重點變成了分批處理信息,將數據分成許多批次,然后將其分配到數以千計的電腦和存儲設備中。這種分而治之(ivide-and-conquer)的方法可以有效管理海量的網絡數據。
為了適應軟件設計的變化,部分硬件廠商也推出了一些全新的電腦系統。
例如,seamicro就推出了一系列搭配英特爾凌動(atom)處理器的電腦服務器。這類芯片通常被用于手持設備或智能手機。菲爾德曼表示,這些芯片足以顯示網頁并處理其他一些基本的上網任務,但能耗卻遠低于那些功能強大的服務器芯片。
由于同時進行了其他一些改進,seamicro可以在一個大小跟冰箱相仿的機箱內放入十倍于傳統服務器的芯片,同時還能夠幫助用戶節約電力和空間成本。
“互聯網帶來了這種特殊的流量浪潮,”菲爾德曼說,“你必須要創建一種獨特的產品來處理這些流量。”
軟件系統
除了seamicro外,schoon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也提供類似的專業化硬件系統。這些創業企業的產品還要與voldemort、cassandra、couchdb和mongodb等專業化的軟件相配合。這類軟件無需使用甲骨文、ibm和微軟等公司推出的昂貴而傳統的數據庫便可以組織并存儲信息。
作為firefox瀏覽器的出品方,mozilla工程運營副總裁賈斯汀·菲茨休(justin fitzhugh)表示,該公司必須要支持4億多用戶使用其技術,因此電力和數據中心成本的上升令他們有些抓狂。該公司正在對semicro的系統進行測試,并且發現該系統在處理一些計算較少的任務時表現不錯。
facebook工程總監鮑比·約翰遜(bobby johnson)說:“如果是在10年前,要使用大量的低能耗芯片來處理任務根本不可能,因為還沒有出現配套的軟件。我們已經突破了一個規模界限,必須將大量的數據分散到許多小型設備中處理,從而提升成本效率。”
大勢所趨
schoon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系統中裝滿了與ipod和手機類似的高速存儲器,從而創建出一款可以隨時瀏覽大量信息的設備。這就使得企業能夠更快地發送重要信息,而在傳統技術中,這一過程則需要借助速度較慢的數據存儲設備來完成。
科技市場研究公司redmonk創始人斯蒂芬·奧格雷迪(stephen o'grady)表示,科技行業經常在標準的計算系統與專業化設備之間反復。他說:“很明顯,我們現在正向著專業化的時代邁進。由于網絡的規模開始向企業提出更多要求,因此這是大勢所趨。”
網站管理公司rackspace的高管喬納森·布萊斯(jonathan bryce)表示,主流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這些新技術,尤其是軟件,因為他們已經被數據搞得不知所措。
“我們知道有一家大型金融服務企業使用cassandra來存儲交易模擬系統生成的數據。他們需要在倫敦、香港和紐約獲得同樣的數據,但利用傳統數據庫卻無法做到。”布萊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