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明史解密
發布時間:2012/8/3 9:36:37 訪問次數:740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T28HC256-90PI
- A0009-ALD
- BA7655AF-E2
- BR24C02FVWE2
- BZV55-C2V7
- CD4010CMX
- C/2048MS-C1A-125/5
- DAC2814AP
- D/MS3057-12A
希爾茲克(michael hiltzik)所著《閃電商人》(dealers of lightning)一書談到施樂帕克研究中心時說,該中心的高層研究人員意識到,干等著政府去連接各種網絡不是個辦法。
那么,既然創建了互聯網,施樂公司為何沒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這個問題的答案揭示了,管理層主導的商業理念與創新的實際發生過程之間的脫節。
施樂公司位于紐約州羅徹斯特市總部大樓內的高管們一心想著的是銷售打印機。在他們看來,以太網的作用只在于把一個辦公室內的電腦連接起來,好讓這個辦公室內的人共享一臺打印機。1979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與施樂公司達成一項協議,蘋果公司接受施樂公司風險投資部100萬美元的入資,而作為交換條件之一,施樂公司必須向喬布斯展示其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所有發明。基于施樂公司創立的諸多理念,蘋果公司推出了電腦產品。喬布斯后來說,“他們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擁有些什么。”
施樂的打印機生意曾經成功經營數十載,但最終,在數字革命時代陷入了連年的虧損。
至于政府在其中的角色,1995年,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負責的網絡被徹底關閉后,互聯網實現了完全的私有化。當時,商業化網站剛剛開始大量涌現。博主卡奈爾(brian carnell)在1999年寫道:“實際上,互聯網支持了自由市場理論對大政府的根本批判。政府發明了很有用的信息傳輸協議 tcp/ip,但經過了三十年都沒有流行起來……當民間力量主導后,不到十年,基于該協議便催生了新世紀最為重要的一場科技革命。”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最近一次拉票演講中擲地有聲地說,“互聯網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是政府研究機構發明了互聯網,讓各路企業從互聯網上掙錢。”
所謂政府發明了互聯網的說法,就是一個“都市傳奇”。相傳,互聯網是五角大樓為了確保其通訊網絡即便遭遇核打擊也能正常運轉,才發明出來的。而真相是一個更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了創新是如何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發生的。
在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心目中,互聯網概念應當追溯到二戰期間的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布什(vannevar bush),后者領導了雷達的研究開發和曼哈頓計劃(即原子彈計劃)。1945年,范內瓦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誠如所思》(as we may think)的文章,為科技工作者確定了一個和平時期的宏偉藍圖:構建一個“memex”系統。在這個系統框架內,“各種全新形式的、帶有預制關聯路徑網絡的百科全書將會出現,隨時可投進memex,在那里得到擴展。” 夢想由此起航。到了上世紀60年代,科技業者紛紛行動,將各種通訊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全球統一的“萬維網”。美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這項工作——五角大樓有一個阿帕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但是,阿帕網的建立初衷并非是為了防止核打擊導致通訊中斷,它最終也沒有形成互聯網。
泰勒(robert taylor)是當年阿帕網計劃的負責人。他在2004年向其科技同僚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道明了真相:“創建阿帕網并非是出于戰事考慮。阿帕網不是互聯網。真正的互聯網應該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計算機網絡之間的連接。”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T28HC256-90PI
- A0009-ALD
- BA7655AF-E2
- BR24C02FVWE2
- BZV55-C2V7
- CD4010CMX
- C/2048MS-C1A-125/5
- DAC2814AP
- D/MS3057-12A
希爾茲克(michael hiltzik)所著《閃電商人》(dealers of lightning)一書談到施樂帕克研究中心時說,該中心的高層研究人員意識到,干等著政府去連接各種網絡不是個辦法。
那么,既然創建了互聯網,施樂公司為何沒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這個問題的答案揭示了,管理層主導的商業理念與創新的實際發生過程之間的脫節。
施樂公司位于紐約州羅徹斯特市總部大樓內的高管們一心想著的是銷售打印機。在他們看來,以太網的作用只在于把一個辦公室內的電腦連接起來,好讓這個辦公室內的人共享一臺打印機。1979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與施樂公司達成一項協議,蘋果公司接受施樂公司風險投資部100萬美元的入資,而作為交換條件之一,施樂公司必須向喬布斯展示其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所有發明。基于施樂公司創立的諸多理念,蘋果公司推出了電腦產品。喬布斯后來說,“他們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擁有些什么。”
施樂的打印機生意曾經成功經營數十載,但最終,在數字革命時代陷入了連年的虧損。
至于政府在其中的角色,1995年,當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負責的網絡被徹底關閉后,互聯網實現了完全的私有化。當時,商業化網站剛剛開始大量涌現。博主卡奈爾(brian carnell)在1999年寫道:“實際上,互聯網支持了自由市場理論對大政府的根本批判。政府發明了很有用的信息傳輸協議 tcp/ip,但經過了三十年都沒有流行起來……當民間力量主導后,不到十年,基于該協議便催生了新世紀最為重要的一場科技革命。”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最近一次拉票演講中擲地有聲地說,“互聯網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是政府研究機構發明了互聯網,讓各路企業從互聯網上掙錢。”
所謂政府發明了互聯網的說法,就是一個“都市傳奇”。相傳,互聯網是五角大樓為了確保其通訊網絡即便遭遇核打擊也能正常運轉,才發明出來的。而真相是一個更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了創新是如何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發生的。
在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心目中,互聯網概念應當追溯到二戰期間的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布什(vannevar bush),后者領導了雷達的研究開發和曼哈頓計劃(即原子彈計劃)。1945年,范內瓦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誠如所思》(as we may think)的文章,為科技工作者確定了一個和平時期的宏偉藍圖:構建一個“memex”系統。在這個系統框架內,“各種全新形式的、帶有預制關聯路徑網絡的百科全書將會出現,隨時可投進memex,在那里得到擴展。” 夢想由此起航。到了上世紀60年代,科技業者紛紛行動,將各種通訊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全球統一的“萬維網”。美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這項工作——五角大樓有一個阿帕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但是,阿帕網的建立初衷并非是為了防止核打擊導致通訊中斷,它最終也沒有形成互聯網。
泰勒(robert taylor)是當年阿帕網計劃的負責人。他在2004年向其科技同僚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道明了真相:“創建阿帕網并非是出于戰事考慮。阿帕網不是互聯網。真正的互聯網應該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計算機網絡之間的連接。”
上一篇:谷歌將收購Wildfire
下一篇:夏普向蘋果交付新iPhone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