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否認低價傾銷
發布時間:2012/12/11 9:49:05 訪問次數:433
華為中興否認低價傾銷 專家稱歐盟貿易保護
僅僅時隔兩個月時間,華為和中興又成為了其它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究竟為何?
昨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所提出的所謂‘低價銷售’的時間點恐有疑問,目前,歐債危機、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不好,歐洲的各大通信設備商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下滑,整個通信行業的市場份額變小,競爭激烈,歐盟當然希望自己的設備商們多分一杯羹,而且,新一輪的4g網絡設備投入將要開始,打壓華為、中興,利好歐洲自己的通信設備企業。”
那么面對上述事件,中興和華為兩大通信設備商的態度如何呢?
兩公司堅決否認
12月8日時,中興通訊公關部相關人士已經公開表示:“這件事情我們肯定是否認的。”而華為的相關人士表示,隨后會有正式的回應。
此次事件的焦點,是一份來自歐盟內部的文件,該文件認定華為、中興的無線網絡設備價格,比公平的市場價格低35%,此舉涉嫌產品傾銷。盡管歐盟正在討論是否采取進一步措施,但有專家認為,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歐盟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歐洲地區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以及愛立信的境遇不妙,普遍在采取裁員等措施。比如,諾基亞今年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裁減了1.7萬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1/4。阿爾卡特-朗訊則裁減了7.2%的員工。
華為稱,一直以來,歐盟都是提倡公平開放競爭的領導者,華為高度贊賞歐盟的這一態度,并遵守這一原則參與市場競爭。目前華為在歐洲雇用了7000多名員工,并間接創造了6000多個就業機會;2011年,華為在歐洲的本地采購金額超過29億歐元。“我們從創新到交付,都植根于歐洲,這也是我們在歐洲長期的戰略,”華為當時在聲明中稱。
此次報告公之于眾之后,華為、中興兩家企業在第二天就雙雙否認。
華為否認報道中所說的存在傾銷和“獲得中國政府的非法補助”,并反對歐盟發起的雙反調查。
同一天,中興通訊也發表聲明,稱注意到了相關媒體報道,但“截至目前我們并沒有得到有關此事的官方消息”。
中興稱,作為深港兩地上市公司,中興通訊致力于公開透明的運營,遵守wto和相關國家貿易規則,一直依靠創新的技術、高度定制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市場和客戶,不存在政府非法補貼和傾銷行為。
歐盟明顯貿易保護
另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能否判斷反傾銷的兩個標準在于,要么低于成本價來銷售,要有政府的大量補貼,而華為中興明顯不符合這兩個條件。在上述歐盟的報告中提到的價格低廉,主要是因為國內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而價格競爭本來就是市場競爭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企業之間的競爭,才能讓產品的價格降低,促進行業發展,同時讓消費者獲利。”
對此,此次涉及華為、中興歐盟反傾銷事件,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國際經濟法教授王衛國公開表示,歐盟此舉很明顯是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他表示,近幾年,隨著我國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逐漸發展成熟,在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優勢日益明顯,西方國家對他們的關注也日益密切。
而從歐洲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經濟持續低迷,也成為了其國內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國企業仍有很大的價格優勢,王衛國認為:“這是歐盟針對華為、中興發起貿易狙擊的根本原因,并非真的中國企業有傾銷行為或得到了非法補貼。”
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10月9日,歐盟委員會剛剛宣布推遲對華為和中興的貿易調查案,主要原因是缺少“原告”。按照程序要求,企業提起正式控訴是歐盟貿易委員會發起調查的先決條件,但相比于政府,企業的積極性并不高。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此次調查由歐盟官方直接推動,而非華為、中興的競爭對手西門子、阿爾卡特等企業發起,其政治意義明顯。華為、中興以低價搶占市場,而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電信設備服務商,歐洲國家認為其威脅到了相關產業,歐盟官方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也就不難理解了。
由于歐洲電信設備制造商不愿切斷與中國市場的聯系,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等歐洲電信設備制造商并未就此提出控訴,愛立信甚至表示,該公司不希望發起類似訴訟案。
“對于歐洲的電信運營商來說,他們是低價的受益者,顯然不愿意發起訴訟;而對于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等競爭對手來說,權衡利弊之后,也深知貿易戰必然是雙輸的結果,一旦貿易戰開始,中國必然反制,那么他們將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所以他們也不愿意提起訴訟。”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華為中興否認低價傾銷 專家稱歐盟貿易保護
僅僅時隔兩個月時間,華為和中興又成為了其它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究竟為何?
昨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所提出的所謂‘低價銷售’的時間點恐有疑問,目前,歐債危機、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不好,歐洲的各大通信設備商的營業收入都出現下滑,整個通信行業的市場份額變小,競爭激烈,歐盟當然希望自己的設備商們多分一杯羹,而且,新一輪的4g網絡設備投入將要開始,打壓華為、中興,利好歐洲自己的通信設備企業。”
那么面對上述事件,中興和華為兩大通信設備商的態度如何呢?
兩公司堅決否認
12月8日時,中興通訊公關部相關人士已經公開表示:“這件事情我們肯定是否認的。”而華為的相關人士表示,隨后會有正式的回應。
此次事件的焦點,是一份來自歐盟內部的文件,該文件認定華為、中興的無線網絡設備價格,比公平的市場價格低35%,此舉涉嫌產品傾銷。盡管歐盟正在討論是否采取進一步措施,但有專家認為,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歐盟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歐洲地區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以及愛立信的境遇不妙,普遍在采取裁員等措施。比如,諾基亞今年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裁減了1.7萬名員工,約占員工總數的1/4。阿爾卡特-朗訊則裁減了7.2%的員工。
華為稱,一直以來,歐盟都是提倡公平開放競爭的領導者,華為高度贊賞歐盟的這一態度,并遵守這一原則參與市場競爭。目前華為在歐洲雇用了7000多名員工,并間接創造了6000多個就業機會;2011年,華為在歐洲的本地采購金額超過29億歐元。“我們從創新到交付,都植根于歐洲,這也是我們在歐洲長期的戰略,”華為當時在聲明中稱。
此次報告公之于眾之后,華為、中興兩家企業在第二天就雙雙否認。
華為否認報道中所說的存在傾銷和“獲得中國政府的非法補助”,并反對歐盟發起的雙反調查。
同一天,中興通訊也發表聲明,稱注意到了相關媒體報道,但“截至目前我們并沒有得到有關此事的官方消息”。
中興稱,作為深港兩地上市公司,中興通訊致力于公開透明的運營,遵守wto和相關國家貿易規則,一直依靠創新的技術、高度定制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市場和客戶,不存在政府非法補貼和傾銷行為。
歐盟明顯貿易保護
另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能否判斷反傾銷的兩個標準在于,要么低于成本價來銷售,要有政府的大量補貼,而華為中興明顯不符合這兩個條件。在上述歐盟的報告中提到的價格低廉,主要是因為國內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而價格競爭本來就是市場競爭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企業之間的競爭,才能讓產品的價格降低,促進行業發展,同時讓消費者獲利。”
對此,此次涉及華為、中興歐盟反傾銷事件,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國際經濟法教授王衛國公開表示,歐盟此舉很明顯是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他表示,近幾年,隨著我國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科技企業逐漸發展成熟,在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優勢日益明顯,西方國家對他們的關注也日益密切。
而從歐洲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經濟持續低迷,也成為了其國內部分企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國企業仍有很大的價格優勢,王衛國認為:“這是歐盟針對華為、中興發起貿易狙擊的根本原因,并非真的中國企業有傾銷行為或得到了非法補貼。”
但目前,值得注意的是,10月9日,歐盟委員會剛剛宣布推遲對華為和中興的貿易調查案,主要原因是缺少“原告”。按照程序要求,企業提起正式控訴是歐盟貿易委員會發起調查的先決條件,但相比于政府,企業的積極性并不高。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此次調查由歐盟官方直接推動,而非華為、中興的競爭對手西門子、阿爾卡特等企業發起,其政治意義明顯。華為、中興以低價搶占市場,而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電信設備服務商,歐洲國家認為其威脅到了相關產業,歐盟官方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也就不難理解了。
由于歐洲電信設備制造商不愿切斷與中國市場的聯系,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等歐洲電信設備制造商并未就此提出控訴,愛立信甚至表示,該公司不希望發起類似訴訟案。
“對于歐洲的電信運營商來說,他們是低價的受益者,顯然不愿意發起訴訟;而對于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等競爭對手來說,權衡利弊之后,也深知貿易戰必然是雙輸的結果,一旦貿易戰開始,中國必然反制,那么他們將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所以他們也不愿意提起訴訟。”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