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人類帶來什么?這一回,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啦!
發布時間:2016/12/7 16:23:16 訪問次數:11018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啦!這一回,能給人類帶來什么?
前三次的工業革命的代表比較單一,分別是蒸汽機、電力及信息技術。這一次,代表似乎有點多,起碼有三個: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內容也相對龐雜,包括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等等。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也帶來了無數的投資機遇。
1、三大紅利領域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到底有哪些類別的公司會有更多的機會?
據專家分析,工業4.0影響到的第一類公司是智能工廠,有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也有一入行就是智能工廠。實際上中國有400萬傳統的制造業企業,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它們都會逐漸地分步驟地轉型成“工業4.0”工廠。這里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市場。
工業4.0影響到第二類是技術解決方案公司。這就需要一大批為制造業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設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的總集成商。
為中國的制造業轉型成“工業4.0”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多技術支持,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等等在內的九大技術。其中,包括軟件、硬件。軟件有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動化等。硬件有機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傳感器、rfid、3d打印、機器視覺、智能物流,還有agv、plc、數據采集器、工業交換機等。
1、工業4.0的實質
博時產業新動力基金的基金經理蘭喬認為,工業4.0的實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概念最早由德國政府提出,自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以來,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德國最先發布了工業4.0的戰略,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美國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日本提出了新機器人的戰略等。
據蘭喬介紹, “中國制造2025”計劃里有“1+x”的戰略構成,“1”即一條主線就是工業4.0,是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x”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四大轉變、八大對策、十大領域等細化的東西。
“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蘭喬表示,現在我們面臨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內人口結構變化,以至于經濟增速放緩,處于轉型期,預計這一過程會維持比較久的時間。在轉型的過程中,制造業升級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這一輪的制造業升級是全球對制造業話語權的又一次爭奪,也是行業大周期的起點,所以美國、日本、德國,包括其他國家都很重視。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提出“中國制造2025”,實踐工業4.0的升級路徑,決心和力度非常大,政策也在不斷出臺和落地。
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制造業必須轉型升級才是未來的出路。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整個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從b2b、b2c,轉成c2,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選擇上,中國政府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在第三次自動化互聯網的時代,商業環境互聯網已經滲透,工業互聯網信息的處理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條件,即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個戰略規劃的技術背景是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工業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期剛剛開始,預計要30年到50年的時間發展引進。按照國家工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3.0串聯到工業4.0,中國是2.0、3.0一起并聯到4.0。
工業4.0對中國的整個產業影響巨大。有學者認為,“工業4.0”不僅影響中國的經濟,也影響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它將可能影響中國的就業、經濟出口以及軍事國防,影響到所有的產品生產、制造、流程、供應鏈,所以說“工業4.0”正在顛覆工業里傳統工業的整個生產模式。
蘭喬表示,“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多年的積累已經有了比較龐大的制造業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工業4.0是比較明確的方向。舉幾個例子,高鐵產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正在開始逐漸走出去,而且獲得世界的認可;航天航空產業一直以來有比較強的積累,也比較先進。”
3、新興產業是投資熱點
根據美國基金公司預測,工業4.0會大幅提高生產的效率,在未來的20年里每年提升1%左右,能把美國的人均收入提升30%,這是非常可觀的。
國內學者預測,這一次工業4.0會把智能化、大數據等應用在產業上面。“工業4.0”從2013年剛剛開始,將會延續30年到40年的時間,將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萬億級以上的一個市場。
對話:
如此巨大的資本市場,國內機構該如何圍繞工業4.0展開投資策略呢?《cm華夏理財》與博時工業4.0與博時產業新動力基金的基金經理蔡濱,一起對話工業4.0時代的投資與機遇。
cm:工業4.0這次的革命,中國有沒有機會彎道超車,成為世界制造的第一?
蔡濱:中國現在有很強的工程紅利,例如高鐵、核電的再出口;電子消費品比如手機,大約三分之二是中國制造。這些都是我們現有的優勢。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突破創新,包括芯片和新材料等。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資本紅利。中國現在的儲蓄和美元儲備相對較多,估值也比較高。中國在過去幾年是買礦買油,現在是買技術、買產品、買人才,我們有迫切的需求。所以對工業4.0這條道路,包括“中國制造2025”我是很有信心的,這也是我管理的基金的設計初衷。
cm:投資方向上會更多偏向創業板嗎?
蔡濱:其實,在基金投資來看,我們并不簡單地區分創業板與主板,在我們看來,這只是它上市的一個渠道,投資最終還是要看標的。我們的初衷,就是把錢投到有前途的行業和公司。創業板的估值整體較主板來說比較高,但企業估值只是一個靜態指標,不能簡單地說一百倍就貴,還是要看企業未來每年的業績增長及市場空間。
回到持倉來說,我們現在的主要投資方向依舊是制造業、國防軍工及計算機通信行業,“中國制造2025”同時包括很多新興行業,這也是我們的投資方向,資本的作用是做資源配置,把資金投入到未來有前途的行業幫助他們成長。
cm: 怎樣圍繞工業4.0展開投資策略?
蔡濱:工業4.0所涵蓋的方向比較廣泛,對于我們管理的博時工業4.0基金來說,重點是做行業和公司的選擇,選最好的行業和行業中成長最快的公司。在投資方向選擇上,第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方向,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第二是國家戰略重點發展的行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軍工、航天航空等。第三是高成長的、未來有很大空間的行業,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另外,在“中國制造2025”之前,我國提出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而且還有一些量化的指標。比如到2020年,這些新興產業占gdp比例要達到15%,類似這樣的指標很多。這些行業也是投資的重點。
cm:對國內股市未來怎么看?
蔡濱:我對市場還是偏樂觀的看法,畢竟已經回調了這么多,大的藍籌估值已經與國際接軌,新興的行業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從企業案例角度分析,國內還是有很多好企業的,我也建議大家去企業實際看一看。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啦!這一回,能給人類帶來什么?
前三次的工業革命的代表比較單一,分別是蒸汽機、電力及信息技術。這一次,代表似乎有點多,起碼有三個: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內容也相對龐雜,包括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等等。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也帶來了無數的投資機遇。
1、三大紅利領域
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到底有哪些類別的公司會有更多的機會?
據專家分析,工業4.0影響到的第一類公司是智能工廠,有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也有一入行就是智能工廠。實際上中國有400萬傳統的制造業企業,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它們都會逐漸地分步驟地轉型成“工業4.0”工廠。這里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市場。
工業4.0影響到第二類是技術解決方案公司。這就需要一大批為制造業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設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的總集成商。
為中國的制造業轉型成“工業4.0”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多技術支持,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等等在內的九大技術。其中,包括軟件、硬件。軟件有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動化等。硬件有機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傳感器、rfid、3d打印、機器視覺、智能物流,還有agv、plc、數據采集器、工業交換機等。
1、工業4.0的實質
博時產業新動力基金的基金經理蘭喬認為,工業4.0的實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概念最早由德國政府提出,自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以來,工業4.0迅速成為德國的另一個標簽。德國最先發布了工業4.0的戰略,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的工業轉型競賽,美國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日本提出了新機器人的戰略等。
據蘭喬介紹, “中國制造2025”計劃里有“1+x”的戰略構成,“1”即一條主線就是工業4.0,是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x”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四大轉變、八大對策、十大領域等細化的東西。
“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蘭喬表示,現在我們面臨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內人口結構變化,以至于經濟增速放緩,處于轉型期,預計這一過程會維持比較久的時間。在轉型的過程中,制造業升級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這一輪的制造業升級是全球對制造業話語權的又一次爭奪,也是行業大周期的起點,所以美國、日本、德國,包括其他國家都很重視。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提出“中國制造2025”,實踐工業4.0的升級路徑,決心和力度非常大,政策也在不斷出臺和落地。
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制造業必須轉型升級才是未來的出路。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整個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從b2b、b2c,轉成c2,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選擇上,中國政府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在第三次自動化互聯網的時代,商業環境互聯網已經滲透,工業互聯網信息的處理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條件,即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融合。中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這個戰略規劃的技術背景是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工業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期剛剛開始,預計要30年到50年的時間發展引進。按照國家工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3.0串聯到工業4.0,中國是2.0、3.0一起并聯到4.0。
工業4.0對中國的整個產業影響巨大。有學者認為,“工業4.0”不僅影響中國的經濟,也影響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它將可能影響中國的就業、經濟出口以及軍事國防,影響到所有的產品生產、制造、流程、供應鏈,所以說“工業4.0”正在顛覆工業里傳統工業的整個生產模式。
蘭喬表示,“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多年的積累已經有了比較龐大的制造業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工業4.0是比較明確的方向。舉幾個例子,高鐵產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正在開始逐漸走出去,而且獲得世界的認可;航天航空產業一直以來有比較強的積累,也比較先進。”
3、新興產業是投資熱點
根據美國基金公司預測,工業4.0會大幅提高生產的效率,在未來的20年里每年提升1%左右,能把美國的人均收入提升30%,這是非常可觀的。
國內學者預測,這一次工業4.0會把智能化、大數據等應用在產業上面。“工業4.0”從2013年剛剛開始,將會延續30年到40年的時間,將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萬億級以上的一個市場。
對話:
如此巨大的資本市場,國內機構該如何圍繞工業4.0展開投資策略呢?《cm華夏理財》與博時工業4.0與博時產業新動力基金的基金經理蔡濱,一起對話工業4.0時代的投資與機遇。
cm:工業4.0這次的革命,中國有沒有機會彎道超車,成為世界制造的第一?
蔡濱:中國現在有很強的工程紅利,例如高鐵、核電的再出口;電子消費品比如手機,大約三分之二是中國制造。這些都是我們現有的優勢。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要突破創新,包括芯片和新材料等。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資本紅利。中國現在的儲蓄和美元儲備相對較多,估值也比較高。中國在過去幾年是買礦買油,現在是買技術、買產品、買人才,我們有迫切的需求。所以對工業4.0這條道路,包括“中國制造2025”我是很有信心的,這也是我管理的基金的設計初衷。
cm:投資方向上會更多偏向創業板嗎?
蔡濱:其實,在基金投資來看,我們并不簡單地區分創業板與主板,在我們看來,這只是它上市的一個渠道,投資最終還是要看標的。我們的初衷,就是把錢投到有前途的行業和公司。創業板的估值整體較主板來說比較高,但企業估值只是一個靜態指標,不能簡單地說一百倍就貴,還是要看企業未來每年的業績增長及市場空間。
回到持倉來說,我們現在的主要投資方向依舊是制造業、國防軍工及計算機通信行業,“中國制造2025”同時包括很多新興行業,這也是我們的投資方向,資本的作用是做資源配置,把資金投入到未來有前途的行業幫助他們成長。
cm: 怎樣圍繞工業4.0展開投資策略?
蔡濱:工業4.0所涵蓋的方向比較廣泛,對于我們管理的博時工業4.0基金來說,重點是做行業和公司的選擇,選最好的行業和行業中成長最快的公司。在投資方向選擇上,第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方向,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第二是國家戰略重點發展的行業,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軍工、航天航空等。第三是高成長的、未來有很大空間的行業,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另外,在“中國制造2025”之前,我國提出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而且還有一些量化的指標。比如到2020年,這些新興產業占gdp比例要達到15%,類似這樣的指標很多。這些行業也是投資的重點。
cm:對國內股市未來怎么看?
蔡濱:我對市場還是偏樂觀的看法,畢竟已經回調了這么多,大的藍籌估值已經與國際接軌,新興的行業還是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從企業案例角度分析,國內還是有很多好企業的,我也建議大家去企業實際看一看。
熱門點擊
- 石墨烯電池或將取代鋰電池
- 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
- 科學家:宇宙是三維全息投影
- 微軟:翻譯App
- 燃料電池的氫來源全程零排放
- 中資收購德企,為何奧巴馬說了算
- 中國的廉價手機對三星和蘋果都構成了威脅
- 德勤報告:未來汽車全新商業生態系統
- 無人駕駛技術“零故障”背后最大的隱患
- 遙想CES 2025
推薦電子資訊
- 微軟新專利:皮膚感應邊框
- 該專利名為“基于抓握的裝置適應(Grip-Based&...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