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行科技創新
發布時間:2016/12/22 10:13:30 訪問次數:10567
日本企業制度創新:
日本企業過去的巨大成功離不開三大“神器”: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企業工會制。終身雇傭制讓應屆畢業生終生服務于一家企業,年功序列制依據從業人員的工作年限來增加工資和提升職務,企業工會制保障在職職工的會員資格。三大制度將員工與企業捆綁在一起,企業為員工提供保障和安全感,員工也愿意與企業同舟共濟。這些制度激發了企業員工工作和創新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企業人力資本的長期積累。
日本很多大企業認識到,未來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跨界合作,需要開放式創新。一些企業緊跟新技術潮流,直接與顛覆式創新企業開展合作,如豐田、松下和旭硝子與美國特斯拉進行了生產合作,豐田提供了汽車生產制造技術,松下提供關鍵部件燃料電池。一些企業對創新體系進行了改革,如東麗在加強內部創新資源整合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開放式創新體系的建立。建立了集中的研發平臺,成立基本技術聯絡討論會,建立了“與世界領先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建立官產學創新聯盟”、“與重要客戶建立創新基地”、“利用外部工程師創新技術”四種開放式創新方式,有力促進了企業創新。
過去十幾年,由于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曾經輝煌一時的日本大型消費電子制造企業被突變式創新顛覆,索尼、松下、東芝等世界知名企業先后陷入發展困境,許多人由此形成了“日本衰落”的印象。實際上,消費電子產業只是日本經濟的一部分,雖然它們的失利對日本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日本經濟的總體創新能力仍然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專利數量可以反映日本創新的發展水平。日本在美國專利申請的占比非常高,2007年日本在美國專利授予率達到42.9%,遠遠超過德國(11.64%)、英國(4.23%)和法國(4.03%)。據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2014年日本的科技創新為第4位,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數排名均為第2位,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數量排在第3位。日本事實上成為自主創新的國家。
無論從專利數量還是從專利質量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實現了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的轉型。從三項授權專利國內人均授權量看,日本在1984年發明專利數超過了實用新型專利數。而且,專利質量越來越高,日本的發明專利占比從1984年前的不足30%,上升到1990年代的80%以上。
日本經濟增長“失去的20年”也是日本產業結構大幅調整的20年。日本的產業結構正在向新的方向調整:一是環保、生命科學等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日本擁有重金屬處理、水處理、垃圾處理等世界最先進的環保技術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很多企業實現了綠色生產,有的企業“綠色創新”投入占到全部研發投入的一半以上。
二是電子產業等實現了轉型升級。日立將信息技術與電子產業有機融合,實現了向智能城市、醫療等社會基礎產業的轉型,松下集中發展電子核心部件、燃料電池、汽車電子系統,成為中間產品的供應商。
三是尖端基礎材料工業處于領先地位。日本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的生產和研發,為下游新產品開發提供保障。日本的碳素纖維占全球市場份額近60%,最大的生產企業東麗是由一家傳統紡織企業發展而來的,其炭纖維材料技術已領先世界約半個世紀。四是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日本的工業機器人生產數量世界第一。
互聯網的發展和物聯網的興起,電子商務、智能制造對傳統的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全社會將創新焦點轉向這些突變式創新,往往容易忽視漸進式創新的重要性。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漸進式創新是基礎,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漸進式創新指利用現有資源、不斷改進技術、主要服務現有用戶群的創新方式。
日本企業制度創新:
日本企業過去的巨大成功離不開三大“神器”: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企業工會制。終身雇傭制讓應屆畢業生終生服務于一家企業,年功序列制依據從業人員的工作年限來增加工資和提升職務,企業工會制保障在職職工的會員資格。三大制度將員工與企業捆綁在一起,企業為員工提供保障和安全感,員工也愿意與企業同舟共濟。這些制度激發了企業員工工作和創新的積極性,也有利于企業人力資本的長期積累。
日本很多大企業認識到,未來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跨界合作,需要開放式創新。一些企業緊跟新技術潮流,直接與顛覆式創新企業開展合作,如豐田、松下和旭硝子與美國特斯拉進行了生產合作,豐田提供了汽車生產制造技術,松下提供關鍵部件燃料電池。一些企業對創新體系進行了改革,如東麗在加強內部創新資源整合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開放式創新體系的建立。建立了集中的研發平臺,成立基本技術聯絡討論會,建立了“與世界領先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建立官產學創新聯盟”、“與重要客戶建立創新基地”、“利用外部工程師創新技術”四種開放式創新方式,有力促進了企業創新。
過去十幾年,由于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曾經輝煌一時的日本大型消費電子制造企業被突變式創新顛覆,索尼、松下、東芝等世界知名企業先后陷入發展困境,許多人由此形成了“日本衰落”的印象。實際上,消費電子產業只是日本經濟的一部分,雖然它們的失利對日本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但日本經濟的總體創新能力仍然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專利數量可以反映日本創新的發展水平。日本在美國專利申請的占比非常高,2007年日本在美國專利授予率達到42.9%,遠遠超過德國(11.64%)、英國(4.23%)和法國(4.03%)。據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2014年日本的科技創新為第4位,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數排名均為第2位,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數量排在第3位。日本事實上成為自主創新的國家。
無論從專利數量還是從專利質量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實現了從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的轉型。從三項授權專利國內人均授權量看,日本在1984年發明專利數超過了實用新型專利數。而且,專利質量越來越高,日本的發明專利占比從1984年前的不足30%,上升到1990年代的80%以上。
日本經濟增長“失去的20年”也是日本產業結構大幅調整的20年。日本的產業結構正在向新的方向調整:一是環保、生命科學等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日本擁有重金屬處理、水處理、垃圾處理等世界最先進的環保技術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很多企業實現了綠色生產,有的企業“綠色創新”投入占到全部研發投入的一半以上。
二是電子產業等實現了轉型升級。日立將信息技術與電子產業有機融合,實現了向智能城市、醫療等社會基礎產業的轉型,松下集中發展電子核心部件、燃料電池、汽車電子系統,成為中間產品的供應商。
三是尖端基礎材料工業處于領先地位。日本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的生產和研發,為下游新產品開發提供保障。日本的碳素纖維占全球市場份額近60%,最大的生產企業東麗是由一家傳統紡織企業發展而來的,其炭纖維材料技術已領先世界約半個世紀。四是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日本的工業機器人生產數量世界第一。
互聯網的發展和物聯網的興起,電子商務、智能制造對傳統的服務業和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全社會將創新焦點轉向這些突變式創新,往往容易忽視漸進式創新的重要性。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漸進式創新是基礎,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漸進式創新指利用現有資源、不斷改進技術、主要服務現有用戶群的創新方式。
上一篇:elmos:可編程LED驅動器
下一篇:2016年最失意的手機廠商
熱門點擊
- 石墨烯電池或將取代鋰電池
- 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
- 科學家:宇宙是三維全息投影
- 微軟:翻譯App
- 燃料電池的氫來源全程零排放
- 中資收購德企,為何奧巴馬說了算
- 中國的廉價手機對三星和蘋果都構成了威脅
- 德勤報告:未來汽車全新商業生態系統
- 微電子定義和推動未來的消費趨勢
- 無人駕駛技術“零故障”背后最大的隱患
推薦電子資訊
- 微軟新專利:皮膚感應邊框
- 該專利名為“基于抓握的裝置適應(Grip-Based&...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