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國產芯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7/1/19 9:29:47 訪問次數:1471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3986SLDTR-T
- AC101LKQTG
- AC1501-3.3
- AC205KQM P16
- AC208KQM
- AC3402
- AC39LV040-70RNC
- AC481-CB-J
- AC53011B
- AC578
- AC593
- AC6401E-EEFGV
- AC669
- AC7205MN
我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牢牢占據世界第一,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每年消耗全球54%的芯片,但國產芯片自給率則不足三成,市場份額不到10%。這也就是說,我國“芯”90%以上依賴進口,其中2016年前10個月進口芯片花費1.2萬億元人民幣,為原油進口支出的兩倍,超過鐵礦石、鋼、銅和糧食這四大戰略物資的進口費用之和。
“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不僅讓不少我國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專利扼制之痛,而且也時刻威脅著國民經濟以及企業經營的安全,極大限制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獲利能力。為此,《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于20%。同時,《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2020年我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的標桿。而工信部的相關實施方案則更提出了新目標:10年內力爭實現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也正面臨著加速發展國產芯片業的重要窗口期。一方面,國際上半導體產業已趨于成熟,國際資本介入半導體產業的腳步顯著放緩,全球芯片市場近兩年持續萎縮,唯有中國區域市場例外;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放緩,但制造工藝還在前行,且投資不斷加大,這正好符合我國半導體產業投資并購的急切需求。從國內環境分析,除了沉淀出來的pc以及完整的供應鏈市場外,智能手機也在加速洗牌,機型也處于不斷升級的過程之中。同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已處在暴發的前夜,還有接踵而至的5g、萬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業態,無不形成了對芯片的超大需求。
支撐國產芯片業的軟硬環境也正在顯著改善。據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的最新報告,過去18年,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增長了6倍,而我國芯片專利量則增長了23倍,以芯片專利申請數量論,我國已躍居世界第一大國,并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在政策層面,除設立了總規模近1400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外,上海,武漢、合肥、長沙、珠海、杭州、無錫等地相繼跟進成立了地方性產業投資基金。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預測報告,2016至2017年間,全球確定新建的晶圓廠有19座,中國占了10座。
基于所謂的“中國芯片業已對美國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的判斷,白宮推出的最新報告建議更嚴密審查中國芯片產業,并建議加強與同盟國協調,控制中國在半導體業的收購和限制半導體產品對華出口,同時通過國家安全審查來“回應”中國半導體收購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所謂威脅。而在此之前,由于美國政府的干預,中國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芯片企業愛思強功虧一簣,繼而22名美國國會議員致信財長雅各布·盧阻止中資支持的基金收購萊迪思半導體。而再往前,紫光收購美光、入股西數曲線收購sandisk一案也因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阻撓而流產。
芯片一般是指集成電路的載體,因此,廣義上人們將芯片等同于集成電路。但集成電路除了芯片外,還包括存儲器等,只是在集成電路中,芯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細分產業角度來看,芯片業包括設計、制造和封測三個主要環節。芯片被喻為“工業糧食”,其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已變得無處不在,且無所不能。小到身份證、銀行卡,大到手機、電腦、電視,甚至在飛機、軍艦、衛星等系統中,都安置著大小不同和功能各異的芯片。不難明白,芯片事關國家經濟、軍事、科技,以及居民財產安全,因此各國政府無不將其置于國家戰略的位置。
華為、中興、紫光集團、中芯國際在內的27家國內芯片龍頭已經組成了“中國高端芯片聯盟”,產業協同的效應值得期待。此外,諸如紫光集團和武漢新芯聯手之類的行業并購,強強聯合嫁接出的芯片設計與制造勢能還有待觀察。
要實現未來10年國產芯片50%或者70%的自給率,中國企業僅在國內行業間深耕還遠遠不夠,必須借用國際資源與外部市場。去年全球半導體并購資金規模達1300億美元,與中國有關的并購125億美元。現在看來,美國等國已對我國企業在芯片行業的并購產生了警覺,并會時刻設堵,特朗普執政后態度或將更為強硬,因此我國企業在海外繼續謹慎尋求并購標的的同時,重點應尋求與國際芯片巨頭的合作。從全球移動芯片老大高通與貴州省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合資企業,到英特爾與清華大學就聯手研發新型通用芯片處理器形成合作協議,再到ibm放下身段向中國相關企業開放其power芯片的授權,可以看出還有更大挖掘空間。對中國企業而言,若能與國外芯片龍頭企業形成資本或技術聯盟,就完全能繞開他國政府的技術轉讓限制,實現芯片業擴體強身。
實現未來10年國產芯片50%或者70%的自給率,必須借用國際資源與外部市場。我國企業在海外繼續謹慎尋求并購標的的同時,重點應尋求與國際芯片巨頭的合作。若能與國外芯片龍頭企業形成資本或技術聯盟,就完全能繞開他國政府的技術轉讓限制。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3986SLDTR-T
- AC101LKQTG
- AC1501-3.3
- AC205KQM P16
- AC208KQM
- AC3402
- AC39LV040-70RNC
- AC481-CB-J
- AC53011B
- AC578
- AC593
- AC6401E-EEFGV
- AC669
- AC7205MN
我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牢牢占據世界第一,我國也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每年消耗全球54%的芯片,但國產芯片自給率則不足三成,市場份額不到10%。這也就是說,我國“芯”90%以上依賴進口,其中2016年前10個月進口芯片花費1.2萬億元人民幣,為原油進口支出的兩倍,超過鐵礦石、鋼、銅和糧食這四大戰略物資的進口費用之和。
“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不僅讓不少我國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專利扼制之痛,而且也時刻威脅著國民經濟以及企業經營的安全,極大限制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獲利能力。為此,《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不低于20%。同時,《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了2020年我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的標桿。而工信部的相關實施方案則更提出了新目標:10年內力爭實現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也正面臨著加速發展國產芯片業的重要窗口期。一方面,國際上半導體產業已趨于成熟,國際資本介入半導體產業的腳步顯著放緩,全球芯片市場近兩年持續萎縮,唯有中國區域市場例外;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放緩,但制造工藝還在前行,且投資不斷加大,這正好符合我國半導體產業投資并購的急切需求。從國內環境分析,除了沉淀出來的pc以及完整的供應鏈市場外,智能手機也在加速洗牌,機型也處于不斷升級的過程之中。同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已處在暴發的前夜,還有接踵而至的5g、萬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業態,無不形成了對芯片的超大需求。
支撐國產芯片業的軟硬環境也正在顯著改善。據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的最新報告,過去18年,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增長了6倍,而我國芯片專利量則增長了23倍,以芯片專利申請數量論,我國已躍居世界第一大國,并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在政策層面,除設立了總規模近1400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外,上海,武漢、合肥、長沙、珠海、杭州、無錫等地相繼跟進成立了地方性產業投資基金。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預測報告,2016至2017年間,全球確定新建的晶圓廠有19座,中國占了10座。
基于所謂的“中國芯片業已對美國相關企業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的判斷,白宮推出的最新報告建議更嚴密審查中國芯片產業,并建議加強與同盟國協調,控制中國在半導體業的收購和限制半導體產品對華出口,同時通過國家安全審查來“回應”中國半導體收購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所謂威脅。而在此之前,由于美國政府的干預,中國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德國芯片企業愛思強功虧一簣,繼而22名美國國會議員致信財長雅各布·盧阻止中資支持的基金收購萊迪思半導體。而再往前,紫光收購美光、入股西數曲線收購sandisk一案也因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阻撓而流產。
芯片一般是指集成電路的載體,因此,廣義上人們將芯片等同于集成電路。但集成電路除了芯片外,還包括存儲器等,只是在集成電路中,芯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細分產業角度來看,芯片業包括設計、制造和封測三個主要環節。芯片被喻為“工業糧食”,其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已變得無處不在,且無所不能。小到身份證、銀行卡,大到手機、電腦、電視,甚至在飛機、軍艦、衛星等系統中,都安置著大小不同和功能各異的芯片。不難明白,芯片事關國家經濟、軍事、科技,以及居民財產安全,因此各國政府無不將其置于國家戰略的位置。
華為、中興、紫光集團、中芯國際在內的27家國內芯片龍頭已經組成了“中國高端芯片聯盟”,產業協同的效應值得期待。此外,諸如紫光集團和武漢新芯聯手之類的行業并購,強強聯合嫁接出的芯片設計與制造勢能還有待觀察。
要實現未來10年國產芯片50%或者70%的自給率,中國企業僅在國內行業間深耕還遠遠不夠,必須借用國際資源與外部市場。去年全球半導體并購資金規模達1300億美元,與中國有關的并購125億美元。現在看來,美國等國已對我國企業在芯片行業的并購產生了警覺,并會時刻設堵,特朗普執政后態度或將更為強硬,因此我國企業在海外繼續謹慎尋求并購標的的同時,重點應尋求與國際芯片巨頭的合作。從全球移動芯片老大高通與貴州省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合資企業,到英特爾與清華大學就聯手研發新型通用芯片處理器形成合作協議,再到ibm放下身段向中國相關企業開放其power芯片的授權,可以看出還有更大挖掘空間。對中國企業而言,若能與國外芯片龍頭企業形成資本或技術聯盟,就完全能繞開他國政府的技術轉讓限制,實現芯片業擴體強身。
實現未來10年國產芯片50%或者70%的自給率,必須借用國際資源與外部市場。我國企業在海外繼續謹慎尋求并購標的的同時,重點應尋求與國際芯片巨頭的合作。若能與國外芯片龍頭企業形成資本或技術聯盟,就完全能繞開他國政府的技術轉讓限制。
下一篇:存儲行業2017年發展預測
熱門點擊
- 柔性電子技術
- 2016年大數據技術發展分析
- “工業4.0”解決方案
- NFC技術
- 量子計算機,硅是最佳材料
- 加速度傳感器趨勢
- 全球面板供不應求
- 放出新的Win10累積更新-------微軟計劃于本周
- 下一代電池技術猜想
- 手機材質匯萃
推薦電子資訊
- 最差勁科技合作品盤點
- 最差勁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達: 看到這個不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