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類戰爭的大發明
發布時間:2017/3/3 9:51:27 訪問次數:2004
“成王敗寇”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因此戰爭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打贏。出于這個思路,于是就有了改變戰爭的十大發明。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LC5640-VB-CGT
- ALPU-05-3062
- ALPU-MR-030
- AMI306
- ANX6345BN-AA-R
- ANX7150
- AO8820
- AO8822
- AOZ1010AI
- AOZ1015A
- AP1084DG-13
- AP1093
- AP1506-K5G-13
- AP1722A-18GC
- APA2010QBI-TRG
- APL1117-18VC-TRG
古戰車:
在戰車被發明以前,人們步行去打仗。他們保護好自己身體同時,用武器刺、砍敵人。戰車就像遠古的坦克,戰場中首次出現移動戰車,徹底改變了戰爭歷史。
約在3000年前,第一輛戰車在美索不達米亞(現西南亞地區)出現,那時它們速度極其緩慢,且沉重無比,只有牛才能拉動。在殘酷的戰斗中,一點兒也不實用。到1800年前左右,戰車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最好的戰車質量很輕,弓箭手和車夫坐在由馬拉動的戰車上,由此變成了快速戰爭機器。戰車成了那個時代的超級武器,它們戰無不勝,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者。
2000多年前楚國的古戰車,晚于西亞
火藥:
公元8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火藥。400年以后,中國人又發明了簡單的火藥武器,比如火槍和“震天雷”大炮。
隨著火藥日漸普及,火藥技術被歐洲和亞洲地區文明人所掌握,并借此打敗了野蠻人,它還結束了歷史上最長的帝國——拜占庭王朝。當時的拜占庭首府君士坦丁堡,有三層厚的城墻而牢不可摧。但是,當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斯曼土耳其人將裝滿火藥的8米高的大炮對準城墻,巨大的威力立刻讓城墻土崩瓦解。至此,一舉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和中世紀戰亂狀態。
來復槍: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士兵們都明白一句話:“看到敵人再開槍”。那時候的槍管是平滑的,射出的子彈可能飛向四面八方。除非靠近敵人,否則很難射中。因此,那時的士兵們幾乎都是面對面,互相射擊。
到19世紀90年代,廣泛使用的來復槍增加了膛線,即來復線。來復線使子彈產生離心力,可以直著向前飛行幾百米,大大提高了遠程射擊的準確度。來復槍同樣也改變了海戰形勢。船載槍炮有更廣泛的射程和準確度,在看不見敵人的情況下就可以向對方開炮。歷史學家羅蘭說,這些小小的溝槽大大的改變了戰爭規模和殺傷力。
內燃機:
陸上有坦克和戰車,空中有飛機和導彈,海上有軍艦和潛艇。這些機械設備都需要燃油發電獲取動力。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內燃機改變了戰爭的速度和范圍,這種改變直到今天還在繼續。到二戰期間,德國坦克以每天97公里的速度前進,六個月內從波蘭邊境打到莫斯科。最早的彈道導彈之一,德國v-2,則進一步加快了戰爭速度,因為它能在5分鐘內摧毀322公里內的目標。
如果沒有內燃機,蒸汽機可能依然活躍在戰場上。但以蒸汽機的動力,充其量只能帶動輪船和火車頭。
飛機:
意大利是第一個將飛機用于軍事的國家。1911年,在與土耳其爭奪利比亞控制權的戰爭中,意大利使用飛機尋找、拍攝并轟炸目標。一戰時,德國、奧匈帝國、法國和英國擁有數百架飛機的強大空軍。開始,只是通過飛機偵查敵情,隨后,推出戰斗機用以擊落偵察機,最后,轟炸機被用來摧毀城市和部隊。
二戰期間,飛機提供的軍事便利和空襲危險性都變得更加清晰。為了在不入侵日本領土的情況下,迫使日本投降,美國空襲了日本的主要島嶼。其中,投到日本的原子彈就是靠飛機運載的。
無線電:
在無線電發明以前,指揮官還是能夠通過哨兵、快馬、旗幟,甚至鴿子等方式通信,來指揮大部隊。但隊伍越龐大,戰場上的調度就越困難,無線電的出現,使指揮官可以即刻與他的下屬和部隊取得聯系。
一戰時,海軍首次使用軍用無線電臺。二戰時,飛機、坦克和輪船上都安裝了短波電臺,它們幫助軍隊在241公里范圍內互通信息。德國人通過無線通訊,取得了“閃電戰”的巨大成功。通過無線電,坦克、飛機可以配合作戰,坦克通過飛機的掩護,迅速突破敵軍防線。
早期的雷達,由人的耳朵聽,當然,不是微波雷達
微波雷達: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野外只能全副偽裝地通過望遠鏡偵察敵情,看到敵機后,再電話通知指揮官。1935年,一篇科學文章解釋了雷達,通過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探測敵人的設備。1939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個雷達系統。1940年的不列顛之戰,雷達挽救了英國。當德國飛機沖向英格蘭島,雷達塔立即向英國空軍司令部發出了警報信號,英軍迅速派出飛機攔截并擊落了德國飛機。
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的船舶穿過大西洋時,被德國的潛艇魚雷擊中。但是,當飛機配備了微波雷達后,就能輕易繞過潛艇。盟軍派出的飛機還能檢測到水面潛艇及水下炸彈。
核武器:
戰爭的末世武器
幾個世紀以來,軍事理論家們都談“核”色變,認為它太可怕了,沒人會使用。
核武器僅有兩次用于人類戰爭。1945年,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裂變鈾很少一部分爆炸發出的沖擊波、火球和輻射,在廣島蔓延,造成9萬人死亡。“胖男人”原子彈裂變钚爆炸瞬間造成長崎3.5萬人死亡。
即使世界大國都有核武器儲備及核武器試驗,但日本“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阻止了核武器再次被使用。自1945年以來,人類已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這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它的可怕反而使世界變得更加和平。當然,這里說的平和只是相對而言。
間諜衛星:
看清對手在做什么
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都能在半小時內發動核武器,到達并炸平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雙方都派出了裝載核武器的潛艇。
因此,美國開始了“間諜衛星計劃”,用以監測蘇聯發射導彈速度以及預備發送地點。“發現者”4號是美國第一顆攜帶相機的衛星,它于1959年發射,但沒有進入軌道。1960年發射的“發現者”14號進入運行軌道,并發回了照片。同時蘇聯也有監測美國的間諜衛星。
偵查衛星使雙方都能看到對方的戰略物資,確保在偷襲之前做好準備。這些衛星讓人信心倍增,因為它能使大家清楚知道對手在做什么。現代的間諜衛星不僅僅能拍照,它們還能收集電話、無線電和互聯網信號,拓寬了指揮官們獲得消息的渠道。
全球定位系統:
想打哪就打哪
1989年到1994年間,美國國防部建立了美國版本的全球定位系統——導航星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是杰出的導航工具,不用地圖,持有終端的士兵就可以對“伸手不見五指”的陌生環境或任何外國領土的情況了如指掌。
導航工具對安排作戰計劃也是很有幫助的。攜帶全球定位系統的士兵一旦發現敵方部隊,可以記下對方所在的經度、緯度和海拔等,并通過gps將這些信息發送給戰友們,提醒指揮官,敵方的攻擊機和大部隊所在位置。這種快速打擊敵人的方式改變了戰爭。
海灣戰爭證明了導航工具的作用,美國人擔心伊拉克占據在自己國家沙漠里作戰的優勢。但事實證明,gps接收機使美國人占盡先機。他們能在夜間和沙塵暴中前行,并且總是知道自己和伊拉克人的確切位置。
全球定位系統也使空襲更加準確。衛星被用來尋找目標,并引導炸彈和導彈。這些打擊減少了附帶破壞和平民傷亡。隨著時間的推移,gps應用越來越普及,人們也更加依賴。
最后,雖然戰爭的結果不僅僅取決于技術優勢,但至少能保證您在戰場上不受傷害。
如今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統。http://yushuolyf.51dzw.com
“成王敗寇”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因此戰爭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打贏。出于這個思路,于是就有了改變戰爭的十大發明。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ALC5640-VB-CGT
- ALPU-05-3062
- ALPU-MR-030
- AMI306
- ANX6345BN-AA-R
- ANX7150
- AO8820
- AO8822
- AOZ1010AI
- AOZ1015A
- AP1084DG-13
- AP1093
- AP1506-K5G-13
- AP1722A-18GC
- APA2010QBI-TRG
- APL1117-18VC-TRG
古戰車:
在戰車被發明以前,人們步行去打仗。他們保護好自己身體同時,用武器刺、砍敵人。戰車就像遠古的坦克,戰場中首次出現移動戰車,徹底改變了戰爭歷史。
約在3000年前,第一輛戰車在美索不達米亞(現西南亞地區)出現,那時它們速度極其緩慢,且沉重無比,只有牛才能拉動。在殘酷的戰斗中,一點兒也不實用。到1800年前左右,戰車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最好的戰車質量很輕,弓箭手和車夫坐在由馬拉動的戰車上,由此變成了快速戰爭機器。戰車成了那個時代的超級武器,它們戰無不勝,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者。
2000多年前楚國的古戰車,晚于西亞
火藥:
公元800年左右,中國人發明了火藥。400年以后,中國人又發明了簡單的火藥武器,比如火槍和“震天雷”大炮。
隨著火藥日漸普及,火藥技術被歐洲和亞洲地區文明人所掌握,并借此打敗了野蠻人,它還結束了歷史上最長的帝國——拜占庭王朝。當時的拜占庭首府君士坦丁堡,有三層厚的城墻而牢不可摧。但是,當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斯曼土耳其人將裝滿火藥的8米高的大炮對準城墻,巨大的威力立刻讓城墻土崩瓦解。至此,一舉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和中世紀戰亂狀態。
來復槍: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士兵們都明白一句話:“看到敵人再開槍”。那時候的槍管是平滑的,射出的子彈可能飛向四面八方。除非靠近敵人,否則很難射中。因此,那時的士兵們幾乎都是面對面,互相射擊。
到19世紀90年代,廣泛使用的來復槍增加了膛線,即來復線。來復線使子彈產生離心力,可以直著向前飛行幾百米,大大提高了遠程射擊的準確度。來復槍同樣也改變了海戰形勢。船載槍炮有更廣泛的射程和準確度,在看不見敵人的情況下就可以向對方開炮。歷史學家羅蘭說,這些小小的溝槽大大的改變了戰爭規模和殺傷力。
內燃機:
陸上有坦克和戰車,空中有飛機和導彈,海上有軍艦和潛艇。這些機械設備都需要燃油發電獲取動力。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內燃機改變了戰爭的速度和范圍,這種改變直到今天還在繼續。到二戰期間,德國坦克以每天97公里的速度前進,六個月內從波蘭邊境打到莫斯科。最早的彈道導彈之一,德國v-2,則進一步加快了戰爭速度,因為它能在5分鐘內摧毀322公里內的目標。
如果沒有內燃機,蒸汽機可能依然活躍在戰場上。但以蒸汽機的動力,充其量只能帶動輪船和火車頭。
飛機:
意大利是第一個將飛機用于軍事的國家。1911年,在與土耳其爭奪利比亞控制權的戰爭中,意大利使用飛機尋找、拍攝并轟炸目標。一戰時,德國、奧匈帝國、法國和英國擁有數百架飛機的強大空軍。開始,只是通過飛機偵查敵情,隨后,推出戰斗機用以擊落偵察機,最后,轟炸機被用來摧毀城市和部隊。
二戰期間,飛機提供的軍事便利和空襲危險性都變得更加清晰。為了在不入侵日本領土的情況下,迫使日本投降,美國空襲了日本的主要島嶼。其中,投到日本的原子彈就是靠飛機運載的。
無線電:
在無線電發明以前,指揮官還是能夠通過哨兵、快馬、旗幟,甚至鴿子等方式通信,來指揮大部隊。但隊伍越龐大,戰場上的調度就越困難,無線電的出現,使指揮官可以即刻與他的下屬和部隊取得聯系。
一戰時,海軍首次使用軍用無線電臺。二戰時,飛機、坦克和輪船上都安裝了短波電臺,它們幫助軍隊在241公里范圍內互通信息。德國人通過無線通訊,取得了“閃電戰”的巨大成功。通過無線電,坦克、飛機可以配合作戰,坦克通過飛機的掩護,迅速突破敵軍防線。
早期的雷達,由人的耳朵聽,當然,不是微波雷達
微波雷達: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野外只能全副偽裝地通過望遠鏡偵察敵情,看到敵機后,再電話通知指揮官。1935年,一篇科學文章解釋了雷達,通過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探測敵人的設備。1939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個雷達系統。1940年的不列顛之戰,雷達挽救了英國。當德國飛機沖向英格蘭島,雷達塔立即向英國空軍司令部發出了警報信號,英軍迅速派出飛機攔截并擊落了德國飛機。
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的船舶穿過大西洋時,被德國的潛艇魚雷擊中。但是,當飛機配備了微波雷達后,就能輕易繞過潛艇。盟軍派出的飛機還能檢測到水面潛艇及水下炸彈。
核武器:
戰爭的末世武器
幾個世紀以來,軍事理論家們都談“核”色變,認為它太可怕了,沒人會使用。
核武器僅有兩次用于人類戰爭。1945年,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裂變鈾很少一部分爆炸發出的沖擊波、火球和輻射,在廣島蔓延,造成9萬人死亡。“胖男人”原子彈裂變钚爆炸瞬間造成長崎3.5萬人死亡。
即使世界大國都有核武器儲備及核武器試驗,但日本“血淋淋”的前車之鑒,阻止了核武器再次被使用。自1945年以來,人類已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這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它的可怕反而使世界變得更加和平。當然,這里說的平和只是相對而言。
間諜衛星:
看清對手在做什么
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都能在半小時內發動核武器,到達并炸平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雙方都派出了裝載核武器的潛艇。
因此,美國開始了“間諜衛星計劃”,用以監測蘇聯發射導彈速度以及預備發送地點。“發現者”4號是美國第一顆攜帶相機的衛星,它于1959年發射,但沒有進入軌道。1960年發射的“發現者”14號進入運行軌道,并發回了照片。同時蘇聯也有監測美國的間諜衛星。
偵查衛星使雙方都能看到對方的戰略物資,確保在偷襲之前做好準備。這些衛星讓人信心倍增,因為它能使大家清楚知道對手在做什么。現代的間諜衛星不僅僅能拍照,它們還能收集電話、無線電和互聯網信號,拓寬了指揮官們獲得消息的渠道。
全球定位系統:
想打哪就打哪
1989年到1994年間,美國國防部建立了美國版本的全球定位系統——導航星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是杰出的導航工具,不用地圖,持有終端的士兵就可以對“伸手不見五指”的陌生環境或任何外國領土的情況了如指掌。
導航工具對安排作戰計劃也是很有幫助的。攜帶全球定位系統的士兵一旦發現敵方部隊,可以記下對方所在的經度、緯度和海拔等,并通過gps將這些信息發送給戰友們,提醒指揮官,敵方的攻擊機和大部隊所在位置。這種快速打擊敵人的方式改變了戰爭。
海灣戰爭證明了導航工具的作用,美國人擔心伊拉克占據在自己國家沙漠里作戰的優勢。但事實證明,gps接收機使美國人占盡先機。他們能在夜間和沙塵暴中前行,并且總是知道自己和伊拉克人的確切位置。
全球定位系統也使空襲更加準確。衛星被用來尋找目標,并引導炸彈和導彈。這些打擊減少了附帶破壞和平民傷亡。隨著時間的推移,gps應用越來越普及,人們也更加依賴。
最后,雖然戰爭的結果不僅僅取決于技術優勢,但至少能保證您在戰場上不受傷害。
如今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統。http://yushuolyf.51dzw.com
上一篇:人工智能成熱點
下一篇:宇宙是一個無限循環嵌套的世界嗎?
熱門點擊
- 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明
- 科學家:宇宙是三維全息投影
- 微軟:翻譯App
- 燃料電池的氫來源全程零排放
- 中資收購德企,為何奧巴馬說了算
- 中國的廉價手機對三星和蘋果都構成了威脅
- 德勤報告:未來汽車全新商業生態系統
- 微電子定義和推動未來的消費趨勢
- 無人駕駛技術“零故障”背后最大的隱患
- 谷歌AI:創造智能不需要復制人類
推薦電子資訊
- 微軟新專利:皮膚感應邊框
- 該專利名為“基于抓握的裝置適應(Grip-Based&...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