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5011是一款高端電流檢測降壓型高精度高亮度LED恒流驅動控制器。
OC5011通過一個外接電阻設定輸出電流,最大輸出電流可達5A;電流精度±3%;外圍只需很少的元件就可實現降壓、恒流驅動功能,并可以通過DIM引腳實現輝度控制功能。 系統采用電感電流滯環控制方式,對負載瞬變具有非常快的響應,對輸入電壓 具有高的抑制比; 其電感電流紋波為20%,且最高工作頻率可達1MHz。
OC5011特別適合寬輸入電壓范圍的應用,其輸入電壓范圍從5.5V到40V。
OC5011內置過溫保護電路,當芯片達到過溫保護點,系統立即進入過溫保護模式,將降低輸入電流以提高系統可靠性。
OC5011特別內置了一個LDO,其輸 出電壓為5V, 最大可提供5mA電流輸出。
OC5011采用小的SOT23-6封裝。
特點:
◆最大輸出電流:5A
◆高效率:96%
◆高端電流檢測
◆最大輝度控制頻率:5KHz
◆滯環控制,無需環路補償
◆最高工作頻率:1MHz
◆電流精度:±3%
◆寬輸入電壓:5.5V~40V
◆過溫保護
◆低壓差工作時,可保持高穩定性
應用領域:
◆建筑、工業、環境照明
◆MR16及LED燈
◆汽車照明
升壓恒流:
OC6701 3.2~100V 大于輸入電壓2V以上即可3A以內
OC6700 3.2~60V 大于輸入電壓2V以上即可 2A以內
OC6702 3.2~100V 大于輸入電壓2V以上即可 1A以內
降壓恒流:
OC5021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內
OC5020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內
OC5022 3.2~60V 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內
OC5028 3.2~100V 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1.5A以內
OC5011 5~40V 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內
OC5010 5~40V 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內
LED DRIVER DC-DC升降壓恒流
OC4001 5~100V 3.2~100V 3A
LED DRIVER DC-DC線性降壓恒流
OC7135 2.5-7V 低于等于輸入電壓即可固定<400mA
OC7131 2.5-7V 低于等于輸入電壓即可 可外擴,實際電流決定于MOS管功耗
OC7130 2.5-30V 低于等于輸入電壓即可 實際電流決定于IC整體耗散功率
LED DRIVER DC-DC降壓恒流專用IC系列:LED遠近光燈專用芯片
OC5200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2A以內
OC5208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1.5A以內
LED DRIVER DC-DC降壓恒流專用IC系列:多功能LED手電筒專用芯片
OC5351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5A以內
OC5331 3.2~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1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5A以內
DC-DC降壓恒壓
OC5801 8~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 3A以內
OC5800 8~100V最少低于輸出電壓5V以上就可以正常工作2A以內
暴跌,砍單,漲價,缺貨!
試問誰又能在2017年初,將這四個極端且相反的詞語與2017年的手機市場聯系起來呢?年末回頭再看,也恰恰是這四個詞準確的表達了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產業鏈真實現狀。
欣喜,希望,悲傷,迷茫!
對應上面這一組詞語也成為了今年最能表達手機產業鏈參與者的心情。魔幻現實的2017 上演了一部大片,有產業鏈人士用“擰巴、憋屈、不通暢”這樣的詞語總結2017年。
手機概念股:牛市的輝煌,年底暴跌的背后
“趕緊給我推薦一支手機概念股吧?”在10月份以前已經不止一個人私信筆者。也確實筆者年中,不斷在朋友圈曬出年初力挺的一批手機概念股票大漲,這也勾起了很多朋友想搭乘產業鏈紅利賺一筆的心情。
在2017年焦灼的股市大環境,整個上半年手機供應鏈相關股票卻進入了大牛市!年初,全行業幾乎達成一致共識,今年手機的關鍵詞將圍繞“雙攝”、“全面屏”、“陶瓷”等展開,在高度一致的市場預期與手機廠商快速行動下,吸引供應鏈廠商的通過升級產線、并購、定增等方式巨資投入,資本界也開始真金白銀的推動著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一波又一波創新高。
以今年典型的手機供應鏈大牛股舜宇光學為例,2017年1月3日交易第一天,最低點32.96港元/每股,這也今年的最低點。隨后,舜宇光學開啟了一波牛市行情,連續不回頭的暴漲一路上升,直到11月14日創出今年的新高達到152.6港元/每股。粗略計算相較年初漲幅高達4.6倍。舜宇光學這一輪上漲,與今年雙攝、四攝等爆發直接相關。
除了舜宇光學外,在港股中手機結構件巨頭比亞迪電子也開啟了暴漲行情,從年初的低點5.5港元/每股附近,到10月13日創下了26.45港元/每股,漲幅高達4.8倍。A股中,同樣是光學領頭的歐菲光股價翻倍、屏幕龍頭京東方也走出了超級行業,最高股價翻了近2倍,市值創下記錄超過2000億。
更多手機產業鏈公司加速布局,如三環集團不斷加碼陶瓷構件、 歐菲光改名歐菲科技、收購索尼廣州工廠準備大干一場、京東方也加速成都OLED 產線,近期宣布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提前量產。
欣欣向榮,卻暗藏危機。12月14日,歐菲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放量大跌,盤中幾近跌停,收盤仍下跌7.31%。市場傳言與某手機廠商有關。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歐菲科技的大跌絕非偶然,也并不是某一家公司的原因,而是進入10月以后,整個手機市場大環境呈現下滑態勢,甚至近期行業集體陷入了一種極度悲觀情緒。
而從整個12月份看,手機概念股以歐菲科技、藍思科技、比亞迪、舜宇光學、丘鈦科技、立訊精密、科森科技、德賽電池等股價都紛紛在下跌。
特別是港股,舜宇、比亞迪電子等今年的大牛股,其實早在10月份見到高點以后,就開啟了暴跌模式。2個月時間內,比亞迪電子跌幅超40%、舜宇光學跌幅超30%。而丘鈦科技從九月到現在,更是遭到腰斬。
市場到底怎么了?多股民都在追問。
手機廠商:砍單與創紀錄并存
股票是市場的變化的預報晴雨表,一點都沒錯。手機供應鏈股票暴跌其實反映了是他們的下游客戶——手機廠商和市場出的問題。
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屏其實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引爆市場,而港股的敏感度更高,早在10月份就開始有所反映。據筆者了解,業界傳聞,更早時候就有投資機構開始撰寫報告,做空手機概念股了。也就是在本周才有媒體將相關內部消息公布出來。
12月15日,集微網發布的砍單消息在朋友圈瘋轉。具體內容顯示看:蘋果近期大砍在臺積電投片的A11處理器訂單,明年第1季A11的投片量比本季少了三成,并預計iPhone 8 在本季的出貨量可能會大減一半。而華為、OPPO、vivo等,近期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
除了大廠商,整個市場也都處于下滑狀態。日前,來自工信部數據顯示,2017年除2月份同比增長外,其余月份皆相比2016年同期下跌。特別是11月,國內手機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7%,下降幅度幾乎達到了全年最低點。分內外品牌看,11月份內,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萬部,同比下降19.2%,占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國外手機品牌出貨量為600.6萬部,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28.6%。
工信部11月數據加劇了市場悲觀的情緒。不過有意思的,當我們再換一個角度看,2017年全年數據,分析預測“華米OV”四大廠商銷量還將繼續創新高,只是同比增長幅度不大而已。
這其中,最得意的當屬小米了。去年掉進谷底的小米,今年強勢崛起。此前,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雷軍自豪的表示,“我們是唯一一家在手機業務走了下坡路,還能實現再增長的公司。”更有意思的是,雷軍此前還信誓旦旦說過將不再公布銷量,然而今年三季度數據,被包括雷軍在內的高管多次提到。
在看華為,今年他們再刷新銷量已是大概率事件。和雷軍一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也遇到一個尷尬,在華為mate 10 發布會上,他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華為的出貨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然而,隨后各大數據報告顯示,三季度蘋果仍然超越了華為。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華為銷量超越蘋果是早晚的問題。
而OPPO 與vivo 砍單雖然讓供應鏈很揪心,但是分析看,今年OPPO 仍比去年將有10%左右增長,銷量或將來到1.1億部左右。而vivo 數據也將會比去年更好。
總體看,大品牌手機廠商銷量并沒有下滑,只是大家對“全面屏”市場預期過高導致下單過多。
2017漲價與缺貨襲擾,2018進入結構性行情?
文章開頭提到有廠商說,“2017年是擰巴、憋屈、不通暢的一年”。其實主要也就是在中國手機市場大環境都處于焦灼的情況下,整個行業又面臨了原材料漲價與缺貨潮。
其實,這一輪漲價與缺貨潮從2016年年中就開始了。主控芯片、屏幕、內存等漲價+缺貨并存,手機結構件受到原材料漲價也同步上漲,甚至最近幾個月,連被動元器件MLCC、鉭電容、鋁電解電容等都漲價或缺貨。
這其中最廠商吃不消的就是內存的漲價!據IC Insights 今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的一年,DRAM漲幅達到驚人的111%,而且預計在年底之前,DRAM預期還會出現高達40%的增長。內存的漲價也助三星電子市值創出了新高,國產手機廠商叫苦成為了三星的打工仔。
此前,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表示,今年供應鏈元器件漲價幅度是前所未有的,對整機廠商也形成了巨大壓力,特別是內存的漲價。過去幾個季度內存本來一直都在漲價中,不過目前看來,第四季度比三季度價格還要上漲15%~20%!
最近的一個暴漲案例就是近期的 MLCC漲價潮,有廠商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MLCC經歷三輪漲價,漲幅大約為25%-30%。有些電容,原來賣3塊錢,現在可能賣20塊錢,甚至翻10倍的也有。好多高端電容翻30倍的價格也拿不到貨。”
對于這種漲價幅度和速度,大品牌廠商還能抗住,專做低端的小廠商或許是致命打擊。此前有手機廠商老板在與筆者聊到漲價時,激動的都開罵了:“很多時候,都是TMD那些炒貨的壞東西在后面搞鬼!”
不過也有分析師告訴筆者,隨著產能不斷釋放,明年整體情況會得到緩解。另外,近期的砍單也會抑制投機分子。他還預測,大廠商砍單不太可能砍掉核心元器件,因為包括高端內存、屏幕等器件到明年依然是稀缺資源。預計整個市場可能出現結構性的漲價或缺貨現象。
迷茫的2018三個預判:上演消耗戰、海外突圍、AI 不會促成大規模換機
悲觀情緒籠罩的下年2017年末,市場對2018年顯得迷茫。有觀點認為,承接2016年的換機潮,預計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將出現先抑后揚的走勢。下面筆者也對明年做三個觀點性的判斷:
第一、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將上演消耗戰,5~10名有危機
上文也分析了盡管2017年末包括蘋果、華為、OPPO、vivo 等都出現了砍單現象,但是他們今年的銷量仍然會創新高。無疑,哪些二三線品牌已經成為犧牲品,而樂視、酷派突然崩潰案例也可能在明年重新上演。
有兩個現象值得大家注意:一個是換機周期延長。另一個是手機集中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10月18日,雷軍微博分享了國際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稱全世界的消費者平均21個月就會換一次手機, 中國人的換機周期為平均22個月,換機頻率低于平均水平。
另外,最近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中國前五大手機廠商占據了整個市場91%的份額,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這意味著它們領先中興、魅族和聯想等公司的優勢還在進一步擴大,這些公司正努力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
智能手機戰爭打到今天,該死的小品牌其實已經死了好幾輪了,留下的要么自己具備生存圍城,要么銷量已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存量市場博弈下,中國品牌前五的手機廠商要找到較大的增量,唯有繼續消滅在二、三線品牌。
實際上,小米今年在國內逆勢增長,很大原因就是這種“你死我贏”的結果。業內分析認為,“樂視系”今年的崩塌將市場空擋讓給了小米。總之,2018年的消耗戰會讓5~10名很難受,甚至有危機。
第二、海外突圍
國內進入存量,海外突圍成為大家的首選。再以小米為例,據國際知名調研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打平此前長期的霸主三星,并列排名成為印度智能手機第一,市場為23.5%,占據五分之一市場。據悉,Q3季度,小米在印度賣了一共920萬臺手機,其中最暢銷的是紅米Note 4、紅米4和紅米4A。
同樣這幾年在印度持續播種的OPPO 已經出現復制國內成功的跡象。OPPO 多款機型在印度熱銷,整體份額也進入了前五名。數據顯示,在整個東南亞市場,OPPO以17.2%的占有率做到了整體市場排名第二。以該地區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印尼為例,OPPO市場份額在三季度分別占據了第二的位置,銷量同比增長達到163%。
再看華為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做全球品牌。現在華為Mate 與P系列旗艦機型首發都放在歐洲。而最近媒體報道,華為下一步將積極推展美國市場。
未來兩年,除了東南亞,可以預計北美、南美、歐洲、非洲等都會成為中國手機廠商尋找增量的目標。
第三、AI 手機是未來,但不會促成明年大規模換機
今年“全面屏”成為很多廠商的陷阱,現在產業鏈在熱炒明年AI手機。但筆者認為,目前看手機端的AI 功能仍然很雞肋,并不會促成明年消費者大規模換機的理由。
包括華為芯片、蘋果、三星、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公司最近都在說人工智能。不過,目前人工智能本身還處在非常弱智的初級階段,市面上所謂AI 手機體驗并沒有大幅超越普通智能手機。另外,在AI領域包括隱私、數據分析、開發者生態、軟件都處于摸索階段,可以預計至少明年都很難出現革命性的應用或用戶體驗。
不過筆者同時認為,雖然AI 明年不會引領換機潮,但是各大廠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研發,因為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最后,筆者想套用2014年曾寫過的一篇4G轉型文章的話:在5G這個大的技術變革前,市場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手機廠商技術遇阻,市場需求難把握;消費者集體患上選擇糾結癥,換機周期變長。行業二八現象凸顯,強者恒強,進入寡頭競爭時代;但是,請堅持選擇歷史指引的趨勢性的方向前進,活下去、挺過去,黑暗前方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