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4211包括輸出開關和一個高端輸出電流檢測電路,它使用一個外部電阻來設定標稱平均輸出電流,以及一個專用的DIM輸入接受寬范圍的脈沖調光。施加電壓0.4V或低的DIM引腳關掉輸出和開關器件進入低電流待機狀態。內置軟過溫保護保護裝置,防止過溫損壞。
PT4211在SOT23-5封裝是可用的。
特點:
簡單低元件數
寬范圍輸入電壓:5V電壓
達350mA的輸出電流
PWM調光
3%輸出電流精度。
最高開關頻率為1MHz
典型3%輸出電流精度
固有的開路LED保護
效率高(達93%)
調節恒定的LED電流
高邊電流檢測
滯環控制:無補償
軟過溫保護
2019年開年,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已不僅僅停留于紅綠線交叉的資本市場中,在現實的試驗場中,點、線、面的布局已經開始。
3月30日上午,“全球雙千兆第一區(上海虹口區)”開通儀式在虹口區足球場舉行,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與在場外的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撥通了首個5G手機通話,這也標志著上海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5G發展,明確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中國三大運營商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等20個首批試點城市完成了5G技術相關的內場和外場測試。
“與4G相比,5G的功能有了指數級的提升,速度提高了100倍,容量提高了1000倍。”普華永道全球、中國內地及香港TMT主管合伙人周偉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于對5G的大舉投資,建設更高的網絡密度、增加頻譜和升級有源設備,5G技術的全部潛力將在5~10年內實現。
上海先行先試
上海在5G的先行先試上,擁有豐厚的基礎條件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產業發展方面,華為、中興、諾基亞貝爾的5G研發都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市通信終端、芯片設計等領域也占據了國內重要的市場份額。在應用創新方面,上海不僅有大飛機、汽車等諸多大型制造企業,也是全國教育、醫療、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應用場景豐富,市場規模巨大。同時,上海集聚的人才優勢,也將為5G的研發制造和創新應用提供有利條件。
這些優勢讓上海成為國內唯一一個被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同時列為5G規模試點的城市。
2019年,中國移動在上海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建網快、品質優、應用豐富”的“雙千兆城市”。加大5G垂直領域合作,推進5G創新應用示范建設,比如打通首個跨省5G視頻通話、啟動建設首個5G火車站等。此外,中國移動還在上海開展了一系列5G非獨立組網(NSA)外場測試,為設備供應商提供了驗證5G關鍵技術的實驗平臺。
3月26日,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也宣布啟動一批“雙千兆示范區”建設項目,在臨港產業園區、陸家嘴金融區、岳陽醫院三地,同時展開千兆超高速寬帶和千兆5G的雙千兆網絡深度覆蓋和應用試驗。
在3月30日的“全球雙千兆第一區”的開通儀式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表示,今年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將進入5G引領的新一輪快速建設期,上海將超前布局,強化集約建設,推動5G網絡在全市深度覆蓋,打造5G網絡建設先行區;依托典型示范,擴大推廣領域,打造5G創新應用示范區;完善各類要素支撐保障,集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打造5G產業集聚區。
去年11月出臺的《上海市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率先完成“雙千兆寬帶城市”建設,移動通信網絡和固定寬帶網絡雙雙實現千兆全市覆蓋,5G率先開展商用。
張建明介紹稱,2019年,上海將建成超過1萬個5G基站,啟動建設若干5G建設應用示范區和應用研發創新基地,建成5G應用示范展示廳。到2021年,上海市將累計建設超過3萬個5G基站,實現5G網絡深度覆蓋,在工業制造、智能網聯汽車、健康醫療、城市管理等領域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應用解決方案,培育百家5G應用領域的創新型企業,產業規模突破千億級。
5G商用進入沖刺階段
“雙千兆寬帶城市”帶來的高速智能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將極大助力工業互聯網、大健康大醫療、云計算、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信息技術的快速應用和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原動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信息研究所所長王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G商用將使更高水平的新產業、新業態在上海率先出現,提供領先的增長動力源泉。
“上海積累的5G商用經驗都將對其他地區有很好的參考借鑒意義。比如更多的技術參數,更好的商業運行模式、運行機制,政府的引導、管理和監管等。”王振對記者說。
目前三大運營商在中國布局5G各有特色。中國移動選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和武漢5個城市開展5G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開展5G業務和應用示范。中國電信在2017年啟動6個城市5G創新示范網的基礎上,2018年試驗規模將繼續擴大到17個城市。中國聯通則在全國16個主要城市開展5G試點試驗。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以北京、雄安為代表的環北京地區,以上海、蘇州和杭州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廣州、深圳和珠海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由于5G基礎較為完善,將成為三大運營商的重點布局區域。
“5G與2G、3G、4G最大的區別是它對產業的帶動發展作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忠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現場大量零部件的穩定連接問題以前是解決不了的,5G可以讓這些成為可能;車聯網要求低時延網絡,如果沒有5G的支撐是完不成產業化的。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當前中國5G發展進入沖刺階段,工信部將加快5G商用部署,培育壯大產業鏈;及時啟動5G網絡建設,努力打造5G精品網絡;加快5G終端、網絡、平臺、系統集成等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快速發展,帶動5G產業全面成熟。
5G廠商難題仍存
一位華為的資深技術專家在2019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5G商用推進比預期要快的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是,5G頻譜的發放時間加快,2018年已有20家運營商獲得了5G牌照,而2019年這一數字將會進一步提高;二是,與3G和4G時代的網絡先行不同,5G時代的終端走在了網絡前面,芯片以及終端層面的推動,讓5G的落地變得更為容易。
從主要力量來說,目前全球的5G設備競爭將在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之間展開;而5G的終端市場是屬于華為、小米、OPPO、vivo、蘋果、三星的戰場。
盡管5G前景美好,但有業內人士擔憂,全球各個國家商用的步伐不一致、成本居高不下、應用的碎片化都讓5G的“錢景”變得不那么樂觀。
從投資的角度看,如果頻譜效率提升幅度并不高,運營商面臨著投資難以收回的風險。
“向傳統設備商購買設備,那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在4G邁向5G的道路上,恐怕有些傳統設備商沒法生存。”德國電信的一名技術高管說,大部分的投資發生在5G無線接入網,投資回報率太低。為了控制成本,不能依照過去的模式來投資5G。
德國電信就表達了對5G無線接入網投資成本的擔憂和失望。他們預計,5G無線接入的投入占5G總投入的50%至70%,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從市場孵化的角度看,雖然中國人均使用流量每月接近2GB(計算機存儲單位),并每8個月翻番,但沒有企業敢打包票說已經找到了“殺手級”的應用。
“從目前的趨勢看,5G的投資確實很難變成利潤,2G是語音經營,3G和4G是流量經營,流量經營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5G賺錢模式需重新考慮。”中國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畢奇認為,推動垂直行業的發展需要變革思維,能否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將是決定未來5G成功與否的鑰匙。
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則在近日的一場論壇中表示,面向垂直行業,對應用需要跨越的障礙,大家準備是不足的。“應該怎樣設計相應的產品?應該怎樣調整現有的商業模式?做好了,可能意味著無窮的商機;做不好,現有好多的玩家將被顛覆,甚至消失。”
5G網絡到底擁有多大的變現能力?市場是否已經足夠成熟?什么樣的應用才能成為殺手級的應用?這些問題就像是一個個賭局讓參與的游戲玩家“難以抉擇”。有業內人士調侃道,“5G應用提前一步是壯士,超前兩步是烈士。”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分析稱,5G在短期內對大多數廠商來說風險大于回報。對于5G上升速度、設備價格、性能曲線斜率保持謹慎態度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