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圳市創寶來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蘇先生
聯系方式:18923859947QQ:3005367043
公司網址:www.szcblic.com
專做進口原裝,誠信經營,大量現貨庫存,歡迎您隨時咨詢
“農業機械開發商”AMD的50年求生之路
人們習慣于只記得第一名而忽略第二名。
就像所有人都只關注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相反沒人會記得僅相差15分鐘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一樣,提起電腦微處理器任誰都會先想到英特爾、提起顯卡都會說英偉達,卻很少人去提及AMD這家公司。
AMD半導體公司是一家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制造各種微處理器的公司,它與英特爾僅相差一年創立,在電腦微處理器上緊跟英特爾腳步,2006年收購顯卡公司ATI之后,又與英偉達一爭高下。
如果說AMD是“千年老二“,那么它也是一個成就第一的第二名,因為如果沒有AMD如今的英特爾和英偉達也許就是另一個樣子。
第一固然偉大,但第二也應被人銘記。
AMD如今已經走過第五十個春秋,年過半百的AMD并沒有顯示疲態,反而正如處在芳華歲月的年輕人一般釋放活力。
接下來將與五矩研究社一起細數屬于AMD的五十年朝朝暮暮。
AMD起源: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說起AMD不可避免要扯到“老冤家”英特爾,不僅因為這么多年AMD和英特爾一直處于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還因為在這兩家公司誕生之前命運就把他們綁在了一起了,而綁住它們的就是美國硅谷的前身——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導體公司。
上世紀五十年代,“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帶領了八位優秀的年輕人一起創業,但由于與肖克利意見不統一,最后這八位年輕人決定一起離開。
離職后的八個人找到了美國一家生產攝影器材名叫“Fairchild(仙童)”的公司,并獲得了老板費爾柴爾德資助。到這時這八位年輕人才釋放出天才的光芒,他們創立的仙童半導體公司迅速在行業中獲得了成功。
但就在仙童半導體發展的黃金期,母公司做出的一系列調整不斷挑戰著八天才的底線,終于再也忍無可忍的八天才帶著自己的驕傲陸續離開了仙童公司。
八天才:戈登·摩爾(左一) 羅伯特·諾伊斯(左四)(圖片來自網絡)
1968年隨著八天才中最后離開的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一起創辦英特爾后,仙童半導體從此風光不再,1969年原仙童市場銷售總監的杰里·桑德斯也帶著七位仙童員工創辦了AMD公司。
就這樣,有著同樣仙童血統的兩家公司先后開啟了新的人生,不過命運卻大不相同
早一步創立的英特爾依靠創始人在半導體行業積攢多年的技術基礎迅速籌集了足夠的資金,并以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為目標,在1969年推出了第一款SRAM存儲器。
比起吃穿不愁的富家公子英特爾,AMD卻像是寒門子弟一般落魄。
剛開始時AMD所有成員都擠在創始人之一John Carey的家里辦公,再者因全公司只有八個人,所以作為總裁的桑德斯又當起了推銷員,為了公司四處籌錢受盡白眼,以至于之后每每回顧那段日子時他總會說:
“諾伊斯總是說英特爾只花了5分鐘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我花了500萬分鐘只籌集了5萬美元。這簡直是殘忍,但我堅持不懈。”
雖然過程艱辛,但AMD最終還是湊集了足夠啟動資金順利開張營業。
寒門子弟的發家史
輸在起跑線上的AMD想要追上英特爾只能靠后天努力,但由于沒有英特爾那樣強大的技術基因,AMD一開始只能通過模仿和制造工藝售賣低級產品,第一款產品AM9300 4位移位寄存器就是這樣誕生的。
不過自從有了生產能力以后,AMD也嘗試自己研發,1970年AMD自主研發了第一款AM2501邏輯計數器,并取得了成功。
顯然模仿跟風策略讓AMD初見起色,后來AMD又把風跟到了英特爾身后。
模仿英特爾,1971年AMD也開始進入RAM存儲器市場。同年AMD看到英特爾推出的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顛覆計算機行業后,1975年AMD也模仿Intel8080推出了自己的AM9080微處理器。
如果將依靠技術起家的英特爾比作“學霸”,那么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少資本的AMD就如同一個“學渣”,只有跟在學霸后面抄作業才能跟上進度。
但誰又能知道學渣不會有“春天”呢?
1981年IBM為了快速占領市場,采取了將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外包的策略。就這樣IBM找到了英特爾幫忙,但為防止一家獨大,IBM要求英特爾尋找另一家供應商。
就在這個時候英特爾想到了AMD。1982年AMD與英特爾一拍即合,簽署技術交換協議后便開始攜手為IBM生產處理器。成為IBM的處理器供應商后,英特爾和AMD都賺的盆滿缽滿。
而當英特爾回過頭再看時,發現那已經不再是當初只會跟在后面模仿的AMD了。1984年英特爾開始背著AMD單獨提供“386”芯片并且在1985年單方面解除了和AMD的合作。
被英特爾拋棄后,AMD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讓AMD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五年。
雖然最后以AMD勝訴告終,但官司也把AMD禁錮在原地錯過了發展時機,不過這也讓AMD徹底醒悟:不能再跟著別人后面模仿了,只有自己強大才不會再被欺負。
但此時留給AMD的時間卻不多了。因為在1996年生效的協議中,AMD雖獲得了IntelX386和X486處理器系列中微代碼授權,卻沒有下一代處理器的版權許可。
于是AMD必須抓緊時間推出產品。1991年3月AMD發布了核心基于Intel 386處理器AM386;1993年4月AMD又推出自主研發的AM486,并且這兩款都以經濟實惠的性價比受到了歡迎。
同時1993年英特爾為和AMD區別開來,對原來應叫568的處理器身上賦予了Pentium(奔騰)之名,之后AMD也將其推出的第一個獨立生產的x86級CPU取名為K5,但卻因性能不佳而迅速敗下陣來。
就在英特爾覺得AMD再無回天之力的時候,AMD卻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1996年AMD收購了半導體公司NexGen,并在1997年趁英特爾推出新接口的奔騰2之前推出了主打性價比且采用老接口的K6處理器,在相近性能和更低價格的K6面前,不適應英特爾變化的客戶紛紛投奔到AMD陣營,而對此英特爾也只能認吃啞巴虧。
如果說K6把AMD從深淵中拉了出來,1998年乘勝出擊推出的K7(速龍)就是把英特爾和AMD重新拉回同一起跑線的標志,再加上1999年推出1GHz的CPU、速龍系列的雷鳥和毒龍,AMD開始正面向英特爾宣戰。
至此之后AMD采取全面開掛模式,2003年推出了64位處理器速龍K8,在英特爾之前搶得臺式機64位先機,而2005年的速龍X2又展示了當時最先進的多核心處理技術。
就在AMD終于從“寒門子弟”熬成“暴發戶”,馬上要把“貴族”英特爾踩在腳底下的時候,卻因胃口太大為自己引來了一場雙面夾擊的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