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表示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說,“今后人工智能會使得工作失去意義,可能最后的工作就是寫 AI 軟件,最終可能 AI 自己都會寫軟件了,所以我建議大家去學工程、物理或者做一些和人互動的工作。當然還有藝術。我們還要思考一下神經連接的問題,不然的話我們就要落后了。我們一定要盡快做這個工作,我們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
人和 AI 誰聰明?
馬云對“教育”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他問馬斯克,“未來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或者技能,從而有助于我們獲得更多的優勢?對于年輕想要從事人工智能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建議嗎?”
他先談了談個人看法,馬云認為未來不會有人工智能的專業人士。他相信機器會更加聰明,會比人在未來聰明很多。人應該改變教育方式,改變教的內容。而怎么教孩子有更多的創意、更有建設性呢?這是教育的關鍵。
馬斯克同意馬云的觀點,他認為“要盡可能多地去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預測未來、創造未來。而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我們要評估一下自己在學的東西,是不是能夠讓自己預測未來,讓自己減少錯誤?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思考教育。 ”
他也提到了神經連接(Neurolink)這項技術,指出它能夠解決現行教育帶寬又低又慢的特點。而預測未來是不可能不犯錯的,但還是要去嘗試去調整。
同時,馬云指出,“要相信人類能夠改善錯誤、改善自己,這就需要教育存在的意義。”
不過兩位大佬在“人與機器到底誰聰明”的問題產生了爭執。
馬云指出,“人從來無法創造一個比自己更聰明的動物,在這里有很多聰明人,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創造一個更聰明的人”,馬斯克反駁稱,“我們可以創造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他們并不一定要是人。最早的文明是非常原始的,當時沒有任何技術,只是跑來跑去,不要被別人吃掉,想要生存下來。現在我們有取暖,有很多的食物,這些都是新的東西。我們比過去聰明了很多很多,這會繼續下去,并不是最后的革命。像你說的,聰明人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就是自以為聰明。”
關于生命
兩位大佬也探討了人工智能對生命的影響。
在馬斯克看來,如果我們能夠做神經連接的話,年齡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可以把狀態儲存下來,像把一個游戲保存下來一樣。把生物的衰老問題解決,如果要去改變 DNA 的話,就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人們會不會愿意去改 DNA,這是要思考的。很有可能人類會反響很好,如果真要延長壽命的話要去改變 DNA,但不知道是不是應該去做這件事情。
對此,馬云再次強調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環境可持續性”的觀點。
他指出,“當人們對自己有更好了解的時候,人們會變得更加明智更加聰明。聰明的人知道想要什么東西,以及如何實現。而真正智慧的人知道不想要的是什么。當人類會使用人工智能時,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