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規模上看,風電、光伏未來裝機潛力巨大。第一,全國25個省、市、區已有676個縣、市申報了整縣光伏試點,以每縣20萬千瓦新增裝機計算,新增量將達到13452萬千瓦。第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在推進100GW大型光伏、風電基地建設。第三,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總體來說,未來光伏裝機新增量有保障。
同時,今年“雙控”政策出臺期間,全國多地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其中,部分是運動式減碳所致,另一部分則是風電、光伏出力不夠所致。東北多地的停電問題暴露了風電、光伏間歇性、不穩定的短板。因此,大力發展光伏、風電裝機,必須配置大量的儲能。
其次,國家已經意識到發展儲能的重要性,正在加快推進儲能市場的建設。從今年陸續出臺的兩個政策,也可以看到“官方口吻”已經有了轉變。2月26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風電、光伏開發建設征求意見稿,鼓勵新能源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建設一批離網型新能源發電項目,推進“新能源+儲能”、新能源與氫能融合利用等示范工程;
緊接著3月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下發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多能互補實施路徑利用存量常規電源,合理配置儲能,積極實施存量“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提升,穩妥推進增量“風光水(儲)一體化”,探索增量“風光火儲一體化”,嚴控增量“風光火(儲)一體化”。
7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根據意見,預計2025年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
第三,儲能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33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一,但距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設定的3000萬千瓦發展目標仍有很大的缺口。按照這個目標,未來4年新增新型儲能每年的裝機都達500萬千瓦以上。
第四,加快發展新型儲能上升為“頂層設計”。目前,儲能的地位已從邊緣型能源逐漸上升為與光伏并列的市場增量主體。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采用直流供電、分布式儲能、“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第五,儲能寫入多省兩會政府報告、十四五規劃,17省下發配儲要求,提供補貼獎勵,推進儲能發展。
據統計,到目前,安徽合肥市、陜西西安市、廣西賀州市、湖南、海南、河南焦作市、青海等7省/市已經明確出臺了光伏配儲能相關補貼政策。其中安徽合肥和青海的補貼支持力度最大,針對光儲系統應用,均是自項目并網次月起給予儲能系統充電量1元/千瓦時補貼,只是安徽同一項目年度最高補貼100萬元,青海則是不超過50萬。
除此之外,內蒙、安徽、甘肅、廣東、湖北、吉林、寧夏、青海、陜西、西藏、云南、廣西等12個省將“光伏+儲能”寫入了“十四五”規劃。這就意味著儲能產業將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政府層面的大力扶持,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在現有出臺“新能源+儲能”政策相關文件的省份中,湖南、內蒙古、山西、湖北、河北、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貴州、寧夏、山西大同市、青海、陜西、新疆阿克蘇地區、海南、江西、廣西、甘肅、山東等17省/市已經明確出配置儲能的具體要求。一般而言,新能源配置儲能的比例大概在10%——20%,陜西榆林較為突出,明確不低于20%。
英飛凌IGBT廣泛應用于光伏儲能行業FF450R17ME4 450R1700VFS150R12KT4 150R1200VFF600R17ME4 600R1700V 英飛凌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