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CBoot在MPC8250上的移植方法
發布時間:2007/8/29 0:00:00 訪問次數:787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SN國家重點實驗室 馮俊平,黃建忠,王新梅
摘要:The Bootloader(引導加載程序)是嵌入式系統CPU加電后即開始運行的第一段代碼,它把Linux內核與硬件平臺銜接在一起,對于嵌入式系統的后續軟件開發十分重要。PPCBoot是功能十分強大的Bootloader。深入研究了PPCBOOt的工作機理,詳細分析了PPCBoot在基于MPC8250型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板上的移植方法、過程與移植要點。
關鍵詞:Bootloader;PPCBoot;MPC8250;嵌入式系統
1 引言
Boodoader(引導加載程序)是CPU復位后和進入操作系統之前執行的一段代碼,主要用于完成由硬件啟動到操作系統啟動的過渡,為操作系統提供基本的運行環境,如初始化CPU、堆棧、存儲器系統等。Bootloader代碼與CPU的內核結構、具體型號等因素有關,其功能類似于通用PC的BOIS程序。除了依賴CPU的體系結構外,Bootloader實際上還依賴于具體的嵌入式板級設備的配置。也就是說,對于二塊不同的嵌入式板,即使它們使用相同的CPU構建,要想讓運行在其中一塊板上的Bootloader程序也能運行在另一塊板上,通常也都需要修改Boofloader的源程序。因此,在嵌入式系統的開發中不可能有通用的Bootloader,開發時用戶要根據具體的系統設計要求進行移植。
從嵌入式系統的實際開發角度講,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引導、配置甚至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況都與Bootloader有一定的關聯,可以說,掌握Bootloader移植是順利進行嵌入式系統開發的重要利器。在嵌入式Linux系統中,PPCBoot是功能強大的Boot-loader,它支持多種CPU體系結構,但相對也比較復雜。
本文以MPC8250微處理器和嵌入式Linux為背景,針對性的提供了PPCBOOt在開發板上的移植方法,可以應用在基于MPC82xx系列處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中。
2 PPCBoot簡介
PPCBoot是德國DENX小組開發的用于多種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引導程序,主要由德國的工程師Wolfgang Denk和Intemet上的一群自由開發人員對其進行維護和開發。支持PowerPC、ARM、MIPS、m68K等多種處理器平臺,易于裁剪和調試。
PPCBoot遵循GPL(通用公共許可)公約,完全開放源代碼。PPCBoot源代碼可以在sourceforge網站的社區服務器中獲得,它的項目主頁是http://sourceforge. net/projects/ppcboot,也可以從DENX的網站htrp://www.denx.de下載。筆者使用的版本是PPCBoot-2.0.0。
PPCBoot的主要特點如表1所列。
3 PPCBoot的運行流程
當MPC8250上電或者施加復位信號時,CPU通過讀取數據總線D[0:3l]上的值或根據內部的缺省常數D[0:31]=0x00000000,確定它的狀態。如果CPU在讀取總線值時,RSTCONF#滯表示低電平有效,以下類同)為低電平,則硬復位配置字(HRCW)從總線上讀取,若RSTCONF#為高電平,則HRCW選用內部的默認值。
上電后,啟動存儲控制器CSO#(對應于Flash的片選信號)有效,選中Flash,CPU地址線上輸出硬件復位中斷向量對應的地址0x00000100,開始讀第1條指令,在PPCBoot中,這條指令對應于/ppcboot/cpu/mpc8260/start.S中的_start:標號處。下面介紹具體的啟動過程。
(1)運行start.S(/ppcboot/cpu/mpc8260/start.S)從一start:標號處執行。在完成CPU本身基本的初始化后,主要是初始化CPU內部寄存器的一些狀態,主要設置IMMR、ICTRL、D-cache、I-cache等。從in_flash:處執行,設置C語言工作環境,再調轉到代碼bl cpu_init_f(第2步)和bl board_init_f(第3步)。
(2)CPU的底層初始化(/ppcboot/cpu/mpc8260/epu_init.C)從start.S中跳轉到函數cpu_init_f(volatileimmap_t*immr)處,進行CPU的底層初始化,主要設置了watchdog、SIUMCR寄存器、時基(timebase)寄存器、PIT(周期中斷寄存器)、鎖相環、系統定時器、存儲控制器和CPM等。
(3)板上的第1次初始化(/ppcboot/lib_ppc/board.c)完成第2步后,返回地址放人LR寄存器中,再從start.S中跳轉到函數board_init_f(ulong bootflag)處,該函數實現板上的第1次初始化,完成SMC初始化和一些硬件測試。尤其是RAM初始化,并分配內存空間,保存板子的信息,準備好在RAM中重定向代碼。然后調用relocate_code函數,將PPCBoot移到RAM中運行。
(4)搬運代碼到內存中(/ppeboot/cpu/mpc8260/8tart.s)
從函數board_init_f跳到/ppcboot/cpu/mpc8260/start.S中的relocate_code()函數處,然后將代碼搬至SDRAM工作,調整GOT表,做一些重定位后開始在RAM中運行代碼。
(5)板上的第2次初始化(/ppcboot/lib_ppc/board.C)在relocate_code()函數后將跳轉到board_init_r()函數處執行第2次初始化,主要完成一些數據結構、高端模塊及系統設備的相關初始化。
(6)命令的解析與執行(/ppcboot/commom/main.C)在進行初始化后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ISN國家重點實驗室 馮俊平,黃建忠,王新梅
摘要:The Bootloader(引導加載程序)是嵌入式系統CPU加電后即開始運行的第一段代碼,它把Linux內核與硬件平臺銜接在一起,對于嵌入式系統的后續軟件開發十分重要。PPCBoot是功能十分強大的Bootloader。深入研究了PPCBOOt的工作機理,詳細分析了PPCBoot在基于MPC8250型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板上的移植方法、過程與移植要點。
關鍵詞:Bootloader;PPCBoot;MPC8250;嵌入式系統
1 引言
Boodoader(引導加載程序)是CPU復位后和進入操作系統之前執行的一段代碼,主要用于完成由硬件啟動到操作系統啟動的過渡,為操作系統提供基本的運行環境,如初始化CPU、堆棧、存儲器系統等。Bootloader代碼與CPU的內核結構、具體型號等因素有關,其功能類似于通用PC的BOIS程序。除了依賴CPU的體系結構外,Bootloader實際上還依賴于具體的嵌入式板級設備的配置。也就是說,對于二塊不同的嵌入式板,即使它們使用相同的CPU構建,要想讓運行在其中一塊板上的Bootloader程序也能運行在另一塊板上,通常也都需要修改Boofloader的源程序。因此,在嵌入式系統的開發中不可能有通用的Bootloader,開發時用戶要根據具體的系統設計要求進行移植。
從嵌入式系統的實際開發角度講,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引導、配置甚至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況都與Bootloader有一定的關聯,可以說,掌握Bootloader移植是順利進行嵌入式系統開發的重要利器。在嵌入式Linux系統中,PPCBoot是功能強大的Boot-loader,它支持多種CPU體系結構,但相對也比較復雜。
本文以MPC8250微處理器和嵌入式Linux為背景,針對性的提供了PPCBOOt在開發板上的移植方法,可以應用在基于MPC82xx系列處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中。
2 PPCBoot簡介
PPCBoot是德國DENX小組開發的用于多種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引導程序,主要由德國的工程師Wolfgang Denk和Intemet上的一群自由開發人員對其進行維護和開發。支持PowerPC、ARM、MIPS、m68K等多種處理器平臺,易于裁剪和調試。
PPCBoot遵循GPL(通用公共許可)公約,完全開放源代碼。PPCBoot源代碼可以在sourceforge網站的社區服務器中獲得,它的項目主頁是http://sourceforge. net/projects/ppcboot,也可以從DENX的網站htrp://www.denx.de下載。筆者使用的版本是PPCBoot-2.0.0。
PPCBoot的主要特點如表1所列。
3 PPCBoot的運行流程
當MPC8250上電或者施加復位信號時,CPU通過讀取數據總線D[0:3l]上的值或根據內部的缺省常數D[0:31]=0x00000000,確定它的狀態。如果CPU在讀取總線值時,RSTCONF#滯表示低電平有效,以下類同)為低電平,則硬復位配置字(HRCW)從總線上讀取,若RSTCONF#為高電平,則HRCW選用內部的默認值。
上電后,啟動存儲控制器CSO#(對應于Flash的片選信號)有效,選中Flash,CPU地址線上輸出硬件復位中斷向量對應的地址0x00000100,開始讀第1條指令,在PPCBoot中,這條指令對應于/ppcboot/cpu/mpc8260/start.S中的_start:標號處。下面介紹具體的啟動過程。
(1)運行start.S(/ppcboot/cpu/mpc8260/start.S)從一start:標號處執行。在完成CPU本身基本的初始化后,主要是初始化CPU內部寄存器的一些狀態,主要設置IMMR、ICTRL、D-cache、I-cache等。從in_flash:處執行,設置C語言工作環境,再調轉到代碼bl cpu_init_f(第2步)和bl board_init_f(第3步)。
(2)CPU的底層初始化(/ppcboot/cpu/mpc8260/epu_init.C)從start.S中跳轉到函數cpu_init_f(volatileimmap_t*immr)處,進行CPU的底層初始化,主要設置了watchdog、SIUMCR寄存器、時基(timebase)寄存器、PIT(周期中斷寄存器)、鎖相環、系統定時器、存儲控制器和CPM等。
(3)板上的第1次初始化(/ppcboot/lib_ppc/board.c)完成第2步后,返回地址放人LR寄存器中,再從start.S中跳轉到函數board_init_f(ulong bootflag)處,該函數實現板上的第1次初始化,完成SMC初始化和一些硬件測試。尤其是RAM初始化,并分配內存空間,保存板子的信息,準備好在RAM中重定向代碼。然后調用relocate_code函數,將PPCBoot移到RAM中運行。
(4)搬運代碼到內存中(/ppeboot/cpu/mpc8260/8tart.s)
從函數board_init_f跳到/ppcboot/cpu/mpc8260/start.S中的relocate_code()函數處,然后將代碼搬至SDRAM工作,調整GOT表,做一些重定位后開始在RAM中運行代碼。
(5)板上的第2次初始化(/ppcboot/lib_ppc/board.C)在relocate_code()函數后將跳轉到board_init_r()函數處執行第2次初始化,主要完成一些數據結構、高端模塊及系統設備的相關初始化。
(6)命令的解析與執行(/ppcboot/commom/main.C)在進行初始化后
上一篇:在SoPC上實現的波形發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