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驗步驟及實驗故障的排除
發布時間:2011/8/20 10:18:54 訪問次數:1067
掌握實驗步驟、正確排除實驗中出現的故障,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實驗步驟
這里講的實驗步驟并非僅指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規程的步驟,而是應該包括實驗前的預習和準備工作、進入實驗室的具體操作過程和實驗后的總結分析。
(1)實驗前
①必須熟悉實驗室守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②認真閱讀實驗指導書,明確實驗目的、內容,從理論概念上弄清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步驟及操作方法。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及結果等要有一個事先的分析和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③預先閱讀所需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及操作注意事項,熟悉各旋鈕、按鍵、開關的功能和作用,以便進入實驗室后能順利進行實驗操作和測試。
④寫好實驗預習報告,將實驗中要測量的數據圖表預先畫好,以便節約實驗操作時間。
(2)實驗過程
①儀器設備要合理布局。其原則是安全、方便、整齊,防止相互影響。一般情況下直讀的儀表、儀器放在操作者左側,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測量儀器放茌右側。嚴禁儀表歪斜擺放和隨意搬動。
②正確搭接線路。首先要檢查所接線路的元件數據及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按要求搭接線路,嚴禁帶電接線、拆線或改接線路。接好線路后首先要復查,確認無誤后才能接通電源進行實驗。
③安全科學地操作。通電后要眼觀全局,首先看現象,再操作、讀數。如果發現異常現象,如燒保險、出現冒煙焦味、異常響聲、儀表打表等,應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請示指導老師后再做故障處理,排除故障后方能繼續進行實驗操作。
④科學讀取數據。讀取數據時,姿勢要準確,指針式儀表要做到“眼、針、影一直線”。數據應記錄在事先準備好的原始記錄數據表格中,要記下所用儀表儀器的倍率,做完實驗后要根據實測儀表偏轉格數乘倍率得出讀數值,同時要根據所選用儀表量程和刻度盤實際情況,合理取舍讀數的有效數字,不可增多或刪除有效位數。原始數據不得隨意修改。
(3)實驗后
①實驗完結后,首先應關閉儀器設備,切斷電源,拆掉實驗連線,整理好實驗臺。
②整理實驗數據,按要求編寫實驗報告。
2.實驗故障的排除
排除實驗中出現的故障,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較熟練的實驗技能,以及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
(1)排除實驗故障的一般原則或步驟
①出現故障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關閉儀器設備,避免故障擴大。
②根據故障現象,判斷故障性質。實驗故障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破壞性故障,可對儀器設備、元器件等造成損壞,其現象常常是冒煙、燒焦味、爆炸聲、發熱等;另一類是非破壞性故障,其現象是無電流、無電壓、指示燈不亮,電流、電壓、波形不正常等。
③根據故障性質,確定故障的檢查方法。對于破壞性故障不能采用通電檢查的方法,應先切斷電源,然后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檢查電路的通斷情況,看有無短路、斷路或阻值不正常等現象。對于非破壞性故障,也應先切斷電源進行檢查,認為沒有什么問題再采用通電檢查的方法。通電檢查主要使用電壓表檢查有關部分的電壓是否正常,用示波器觀察波形是否正常等,
④進行檢查時,首先應知道正常情況下電路各處的電壓、電流、電阻、波形,做到心中有(2)然后再用儀表進行檢查,逐步縮小產生故障的范圍,直到找到故障所在的部位。
(2)產生故障的原因
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一般可歸納如下幾類。
①電路連接不正確或接觸不良,導線或元器件引腳短路或斷路。
②元器件、導線裸露部分相碰造成短路。
③測試條件錯誤。
④元器件參數不合適或引腳錯誤。
⑤儀器使用、操作不當。
⑥儀器或元器件本身質量差或損壞。
例如,在作RLC串聯諧振實驗時,起初電流值隨頻率升高而增加,后來迅速下降到很低的數值,重新做實驗再也得不到諧振現象。
分析:這是一種非破壞性故障,沒有發現煙、味、聲、熱等現象。重做時,電路中有電流但不出現諧振現象,說明R、L、C不是開路而可能是短路,用萬用表檢查各元件是否短路,最后檢查出電容器短路。
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根據現象判斷電容器原來是好的,短路是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原因是當信號源電壓較高時,如果電路中的電阻值R很小(如1Ω),諧振時電容器上的電壓就可達到信號源電壓的Q倍,超過電容器的耐壓值致使電容器擊穿短路。
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在實驗前對電路中的電壓、電流要育一個初步的估計,使用元器件時要考慮元器件的額定值。確定測試條件時,應考慮到是否會引起不良的后果,比如用萬用表的電流擋去測量電路的電壓等,會造成故障或損壞儀表。 K4S161622D-TC70
掌握實驗步驟、正確排除實驗中出現的故障,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主要環節,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實驗步驟
這里講的實驗步驟并非僅指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規程的步驟,而是應該包括實驗前的預習和準備工作、進入實驗室的具體操作過程和實驗后的總結分析。
(1)實驗前
①必須熟悉實驗室守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②認真閱讀實驗指導書,明確實驗目的、內容,從理論概念上弄清實驗原理,了解實驗步驟及操作方法。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及結果等要有一個事先的分析和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③預先閱讀所需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書及操作注意事項,熟悉各旋鈕、按鍵、開關的功能和作用,以便進入實驗室后能順利進行實驗操作和測試。
④寫好實驗預習報告,將實驗中要測量的數據圖表預先畫好,以便節約實驗操作時間。
(2)實驗過程
①儀器設備要合理布局。其原則是安全、方便、整齊,防止相互影響。一般情況下直讀的儀表、儀器放在操作者左側,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測量儀器放茌右側。嚴禁儀表歪斜擺放和隨意搬動。
②正確搭接線路。首先要檢查所接線路的元件數據及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按要求搭接線路,嚴禁帶電接線、拆線或改接線路。接好線路后首先要復查,確認無誤后才能接通電源進行實驗。
③安全科學地操作。通電后要眼觀全局,首先看現象,再操作、讀數。如果發現異常現象,如燒保險、出現冒煙焦味、異常響聲、儀表打表等,應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請示指導老師后再做故障處理,排除故障后方能繼續進行實驗操作。
④科學讀取數據。讀取數據時,姿勢要準確,指針式儀表要做到“眼、針、影一直線”。數據應記錄在事先準備好的原始記錄數據表格中,要記下所用儀表儀器的倍率,做完實驗后要根據實測儀表偏轉格數乘倍率得出讀數值,同時要根據所選用儀表量程和刻度盤實際情況,合理取舍讀數的有效數字,不可增多或刪除有效位數。原始數據不得隨意修改。
(3)實驗后
①實驗完結后,首先應關閉儀器設備,切斷電源,拆掉實驗連線,整理好實驗臺。
②整理實驗數據,按要求編寫實驗報告。
2.實驗故障的排除
排除實驗中出現的故障,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較熟練的實驗技能,以及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
(1)排除實驗故障的一般原則或步驟
①出現故障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關閉儀器設備,避免故障擴大。
②根據故障現象,判斷故障性質。實驗故障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破壞性故障,可對儀器設備、元器件等造成損壞,其現象常常是冒煙、燒焦味、爆炸聲、發熱等;另一類是非破壞性故障,其現象是無電流、無電壓、指示燈不亮,電流、電壓、波形不正常等。
③根據故障性質,確定故障的檢查方法。對于破壞性故障不能采用通電檢查的方法,應先切斷電源,然后用萬用表的歐姆擋檢查電路的通斷情況,看有無短路、斷路或阻值不正常等現象。對于非破壞性故障,也應先切斷電源進行檢查,認為沒有什么問題再采用通電檢查的方法。通電檢查主要使用電壓表檢查有關部分的電壓是否正常,用示波器觀察波形是否正常等,
④進行檢查時,首先應知道正常情況下電路各處的電壓、電流、電阻、波形,做到心中有(2)然后再用儀表進行檢查,逐步縮小產生故障的范圍,直到找到故障所在的部位。
(2)產生故障的原因
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一般可歸納如下幾類。
①電路連接不正確或接觸不良,導線或元器件引腳短路或斷路。
②元器件、導線裸露部分相碰造成短路。
③測試條件錯誤。
④元器件參數不合適或引腳錯誤。
⑤儀器使用、操作不當。
⑥儀器或元器件本身質量差或損壞。
例如,在作RLC串聯諧振實驗時,起初電流值隨頻率升高而增加,后來迅速下降到很低的數值,重新做實驗再也得不到諧振現象。
分析:這是一種非破壞性故障,沒有發現煙、味、聲、熱等現象。重做時,電路中有電流但不出現諧振現象,說明R、L、C不是開路而可能是短路,用萬用表檢查各元件是否短路,最后檢查出電容器短路。
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根據現象判斷電容器原來是好的,短路是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原因是當信號源電壓較高時,如果電路中的電阻值R很小(如1Ω),諧振時電容器上的電壓就可達到信號源電壓的Q倍,超過電容器的耐壓值致使電容器擊穿短路。
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在實驗前對電路中的電壓、電流要育一個初步的估計,使用元器件時要考慮元器件的額定值。確定測試條件時,應考慮到是否會引起不良的后果,比如用萬用表的電流擋去測量電路的電壓等,會造成故障或損壞儀表。 K4S161622D-TC70
上一篇:實驗數據的處理
上一篇:實驗報告的編寫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