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隱形人
發布時間:2010/7/26 9:54:19 訪問次數:791
如果不是因為中國移動集團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落馬,這位在中國移動內部從總部到地方游走自如,并玩轉各大電信國企的“電信達人”可能至今仍是電信圈里的“隱形人”——只有業內很高層的小圈子才知悉其名,公眾更熟悉的或許是其“當代藝術品收藏家”的身份。2009年12月被調查的張春江,目前初步認定涉及經濟問題,涉賄金額在千萬元以上。張涉嫌受賄,事發兩條線:一是與曾任前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秘書的宋世存之間因房產交易而發生資金往來(詳見本刊2010年第6期“張春江案由來”);另一條線,則直接指向北京瑞致通信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銳。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SIP-6RA-10K
- SIP-8RA-1K
- SZA1010T
- SYP2826PULLS
- T0232-911
- TC820CKW
- TC850ILW713
- UA78L05AIPK
- U2043B(CUST)
- U2069BAFPG3
- U208BB
張銳出生于北京,1962年生人,畢業于北京一所重點實驗中學重點班,高考前半年放棄高考,選擇流浪體驗生活,后任育英學校團委書記,曾因參加野外生存訓練出名,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經商,結識時任大連電信管理局副局長的張春江。張銳的第一桶金,即從交換機代理而來。
一位接近中移動高層的電信業人士透露,涉案者還包括張銳之妻——陽光加信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蕊寧。張銳夫婦因卷入張春江案,已于今年春節前后被相關機構帶走配合調查。陽光加信2004年因擊敗多家知名廣告公司,成為網通集團全國總代理而在廣告界聲名鵲起,其時,擔任網通集團總經理的正是張春江。
2010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下稱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被帶走調查。多位消息人士指出,李華系由張銳牽出——張銳曾出資幫助李華購買房產。但李華的經濟問題仍主要在設備采購,李華落馬后,四川移動曾分管采購的副總也被叫去問話。
每年數千億元的設備采購及it采購、數十億元的廣告招標,以及同樣數額驚人、包羅萬象的電信增值服務和各類工程采購,使得中國的幾大國有電信運營商猶如傳說中的黃金國度。上至西門子、愛立信等跨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下至以承包建筑工程為生的包工頭,都渴望邁進“帝國”的門檻,成為中國國有電信公司的設備或服務供應商。
但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才知道打開大門的密碼。張銳正是其中之一。
2010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下稱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被帶走調查。多位消息人士指出,李華系由張銳牽出——張銳曾出資幫助李華購買房產。但李華的經濟問題仍主要在設備采購,李華落馬后,四川移動曾分管采購的副總也被叫去問話。
在此之前的3月,四川移動數據部總經理、中移動無線音樂基地負責人李向東突然攜款潛逃。其時,審計署正在對中移動的sp(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展開審計。本刊記者在四川多方調查發現,張銳旗下公司不僅在四川移動承接了大量業務,其關系網還與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主要sp——成都娛音科技有限公司有著復雜的交集。
一人牽出三案,“隱形人”張銳在中國移動及電信業引發的這場大震蕩在加速擴散。一位電信業內資深人士稱,張銳出事之后,多家跨國電信公司的中國區高管紛紛出國避風。隨著張春江、李華和李向東的相繼落馬,中國移動在各地展開了一場人事大調整,江西移動負責人簡勤接任李華已在內部公示、集團計劃部總經理董昕出任河南移動“一把手”也已基本確定。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啟動了對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的重新梳理。7月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相繼在內部展開反腐倡廉系列會議。
張銳與涉案三移動中高層分別如何發生交易?張銳之后還有多少人涉案?張銳的巨大能量從何而來?這些疑問,伴隨著上述三人轉入司法程序可能部分得到解答,但不是全部。在龐大的“電信壟斷帝國”陰影之下,左右和操縱著大小交易的“隱形人”,張銳不會是最后一個。
“中間人”
張銳被抓后,很多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的人都躲到國外去暫避風頭
在北京工人體育場12號看臺對面,有一座特殊的建筑,表面由巨大的現代鋼結構組成,里面則是雕梁畫棟的古徽式建筑——六米高的挑梁立于中庭,周圍有四柱,柱上是用傳統雕刻技法雕出的“雀立”,屬鎮宅之寶;廳堂正上方的天井稱“四水歸堂”,意為財源廣進。鋼結構內里的徽派建筑,據說是一座有200年歷史的老宅,不遠千里,從江西婺源整運而來。創意者的大膽和奢華由此可見一斑。
這里是有t煾螅幕張剎吞胙”本┒薊崾蠖ゼ妒鄙脅吞薔┏歉吖佟⑼夤菇諍透鶻緱髏橇髁亍K鬧魅耍褪墻昀雌燈狄浴暗貝帳跗肥詹丶搖鄙矸莞叩鞒魷髦只疃惱湃瘛K郝虻囊帳跗反蟛糠莘旁詒趟暗謀鶚校猿樸薪Ъス娜順撇賈玫糜腥綣鷗D凡┪錒蕁?/p>
很少有人知道,張銳起步于大連,發家于電信。電信才是他苦心經營的主業。
張銳的人生頗富傳奇,曾用過張睿、張皓銘等多個名字,從小便不愿受約束。他原本在北京一所重點實驗中學的重點班就讀,同學評價其相貌英俊,聰明、執拗、有個性。在離高考還差半年時,張銳放棄考試,選擇去底層闖蕩,體驗生活。
張銳后來當過老師和北京育英學校的團委書記,上世紀90年代初,在當時席卷全國的下海經商潮中下了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公司,主要推銷小交換機,后來還在大連做起了服裝生意。在大連,張銳遇見了他的“命中貴人”張春江。
張春江長張銳4歲,1982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年少得志,與張銳結交時已官至大連郵電管理局副局長,不久,1993年8月又升任遼寧省郵電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時年不到35歲。后從郵電部移動通信局局長一路升遷,1999年12月成為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里最年輕的一位副部長。
知情人士稱,在張春江的一路升遷中,張銳始終與他保持良好關系。而中國電信市場這十余年的迅速發展和膨脹,更為張銳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1998年,中國啟動電信改革,中國惟一的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一分為四,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網通等四大電信運營商成立。其后,又經過兩輪重組,分分合合,始成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從1992年至今,中國的固定電話用戶從1000萬增長到11億,移動電話用戶從一片空白增至8億。為滿足市場需要,中國的電信部門和后來的電信運營商大規模擴充網絡,張開了對電信設備和相關服務的巨大胃口。
外國的電信設備廠商都看到了機會,紛紛來中國淘金。他們也很快意識到,“在中國做生意,關系非常重要。”從諾基亞、愛立信、到西門子、北電……各大跨國公司各出奇招,有的找到前國民黨將軍之女出任中國區主管市場的副總裁;有的則招來深諳中國國情的銷售奇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愛立信中國區某前副總裁。直到現在,很多電信業人士提起此人仍大為嘆服。“愛立信為中國電信系統培養了800個mba,此人即始作俑者。”一家跨國電信公司的銷售經理稱,跨國公司普遍有比較嚴格的紀律約束和財務約束,但讀mba的費用可以以“培訓費”的形式方便、合法地入賬。
據業內人士介紹,前些年電信公司快速發展之時,每個省的設備采購量少則20億元,多則近百億元。中國移動每年的采購支出大約是其收入的四分之一,2009年對外投資超過1000億元,招標金額也近千億元。中國移動的多位落馬管理層都與設備采購有關,如湖北移動今年4月審判的原副總經理林東華就涉嫌收受供貨單位巨額賄賂;在此之前的2002年,原湖北移動副總經理華仙軍與妻子羅梅被捕,同樣是收受移動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賄賂。
今年年初,中國移動黨組成員、人事部總經理施萬中被調查。多位知情人士稱,施萬中在擔任安徽移動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西門子通訊業務提供了諸多“幫助”。在此過程中,西門子通過一家境外公司,向一家安徽咨詢公司支付了高達500萬美元的“咨詢費”,而這家安徽公司的注冊人為施萬中的妻子,實際控制人為施萬中。據本刊記者了解,施萬中案已基本審結,最快將于本月底在河南省鶴壁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同樣受制于海外監管約束和“做關系”的需要,很多跨國公司也同時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即找代理或聘請咨詢或顧問來做“中間人”。張銳成立的諸多公司既有電信設備、軟件的銷售業務,同時也做咨詢和顧問。名為咨詢,其實就是做第三方代理和通過咨詢費轉移支付,這是通信行業里最通用的規則,尤其是在外企運作中。如西門子等都在直銷之外通過“中間人”進行操作。當時活躍于市場的“中間人”,頗多為電信企業高管或者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扶持的“自己人”。
“張銳就擔任過多家外國公司的‘中間人’。”一位接近張銳的人士透露,張銳最早涉入電信行業代理和銷售的,正是當時所有移動通信設備中需求增長最快的交換機。張銳被抓后,很多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的人都躲到國外去暫避風頭。
淘金之旅
“電信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很大,分得一小杯羹就很大了”
張銳的角色不止于“中間人”這么簡單。如影隨形,張春江的每一步升遷幾乎都伴隨著張銳事業的新的擴張。
1995年1月,張春江離開大連,調任郵電部移動通信局局長、電信總局副局長、辦公廳主任。也在這一年的7月,張銳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華脈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脈電子),繼續電信淘金之旅。張春江正是在背后支持他的關鍵人物。
華脈電子成立于1995年7月,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其中張銳之妻楊旭霞(后改名為楊蕊寧)出資80萬元,張銳、姬蓉各60萬。這位姬蓉,即為張春江當時的妻子,后出國讀書,2000年2月才將股權轉讓給兩個自然人郝露華和柳少寧。
華脈電子在張銳早年生意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來又入股了兩家公司。1996年6月,張銳用華脈電子與香港金威消防保安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業務頗為獨特的公司——北京華脈金威電子消防系統有限公司(下稱華脈金威),提供極早期延誤探測報警系統。
這家并不起眼的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業務遍及全國。“我們給大空間和機房做報警系統,以前給電信局也做過很多。”該公司的一位員工稱。該公司在網站上介紹其工程業績時,羅列了近百家地方電信局及電信公司、機房大樓的名單,從省電信公司到市區分局、乃至變電所都有所涉及,覆蓋十幾個省,其中以遼寧各地的業務最為醒目,此外還包括四川移動通信公司、廣東省全球通移動大樓等。
不過,本刊記者在該公司的辦公所在地——北京數碼大廈b座905——只看到幾名員工。
“以前我也想象不到,做電信公司機房的空調系統、報警系統就能掙這么多錢,但實際上電信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很大,分得一小杯羹就很大了。”一位電信設備供應商稱。
1997年,張銳旗下第一家電信公司——北京思瑞德計算機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下稱思瑞德)成立,初始注冊資本150萬元,地點在北洼路4號華澳公寓。張銳任法人代表,股東有三個,華脈電子仍在其中,出資45萬元;四川銀海科技有限公司出資45萬元;四川人李心澤作為自然人出資60萬元。
思瑞德的主營業務是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及項目集成等,此后經營范圍中還特意增加了“銷售通訊設備及本公司開發的產品”。
這是有據可查的張銳與四川發生關系的最早記錄,李心澤也是后來張銳染指四川移動多項電信增值業務和數據業務、包括四川無線音樂基地增值業務的最核心成員。
就在思瑞德成立的第二年,1998年,張春江升任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局長,張銳旗下的另一家重要公司——北京瑞致通信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瑞致通信)成立,成立之后經營范圍擴大到通信產品及計算機軟硬件銷售。
這家公司的投資人還是張銳和楊旭霞夫婦,分別占51%和49%的股份,注冊資金100萬元,后增至400萬元,與華脈金威同址辦公,但沒有掛牌。
2001年瑞致通信又投資了陽光加信科技公司(下稱陽光加信科技),2007年底以720萬元賣給了北緯通信(002148.sz)。
陽光加信科技之所以被收購,在于其擁有的“牌照”很有“價值”。收購公告指出,陽光加信科技是一家經營資質和業務種類齊全、面向全國手機用戶提供服務的全網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
公告稱,由于移動增值服務的行業特性,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向用戶提供移動增值服務時,其經營資質、提供服務的客戶群體(不同運營商的手機用戶)、服務的地區和業務產品,“需要經過信息產業部、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各級運營商的逐級審批,從申請到業務上線需要嚴格的審批手續。特別是目前在實行市場準入的情況下,申請新增受到嚴格控制,開展增值服務必須的資質和業務產品都成為稀缺資源。”
網通“寬天下”
張氏夫婦的陽光加信廣告在業內名聲鵲起,始自2004年奪得中國網通的全國代理業務
2001年,一個新的機遇正在來臨。完成了第一步政企分離改革的電信系統,開始進一步深化改革,重點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和更加市場化。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電信市場競爭(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正在債務深淵中掙扎的網通的問題),第二次電信重組也在悄悄醞釀。
各大電信運營商由此加大了形象廣告和各地推廣活動的投入。一大批依附于各級電信公司的廣告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張銳夫婦看到了廣告領域正在展開的機會,2001年5月適時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北京陽光加信廣告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加信廣告)。
張銳的妻子楊旭霞從1988年就開始從事廣告業務,先在北京工商廣告公司任職,1992年創辦了北京華藝廣告公司,客戶之一即為中國電信,其他還包括中國郵政、摩托羅拉。“當時做中國電信的業務很多,網通還未涉及。”曾在華藝任職的一位內部人士稱。
陽光加信廣告的規模非華藝可比。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楊旭霞占66.5%,同年7月增至1000萬元,9月又增至1500萬元。公司成立第一年,即有1473萬元收入入賬,據悉當時有中國移動、三洋手機等客戶。2001年底,數位在4a廣告公司任職的專業人士加盟,公司業務發展很快,2002年收入5640萬。
2002年,陽光加信廣告還在遼寧成立了分公司,當時分公司的兩大主要客戶是遼寧移動和遼寧網通,而遼寧電信、遼寧聯通的業務也有所涉及。
然而,陽光加信廣告在業內名聲鵲起,始自2004年奪得中國網通的全國代理業務。其時,第二輪電信重組已經完成,中國電信北方十省與“小網通”(即由田溯寧執掌的原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和吉通合并,成立“大網通”——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網通)。2003年5月,張春江調任網通總經理。
大型電信企業的廣告通常由4a公司代理,對于公司資質、資金和技術實力都有嚴格要求。當時還有六家同行參與招標,“我們是通過三輪競標,還上了總裁辦公會才拿到網通項目。”一位陽光加信的高管對本刊記者堅稱公司是憑借實力奪標。就在招標前,陽光加信廣告在2003年6月才完成了最后一次增資,注冊資金增至2000萬元。
2003年春節前,陽光加信接到中國網通新品牌形象推廣的業務,當時公司號稱在電信行業有近十年的專業服務經驗。2004年網通推出了“中國網,寬天下”的系列廣告,在業內頗有影響。當時,網通大事不斷,廣告投放密度很大。2004年7月,中國網通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固定通信服務合作伙伴;2004年11月網通在香港上市,其間陽光加信都是其主要的廣告代理商。
業內一般估算廣告投放占電信公司年收入的1%-2%。2003年、2004年間網通的營業額在600億元左右,2005年和2006年則超過850億元。以此推算,網通每年的廣告投放應在數億元乃至十數億元之間。廣告公司的收入則來自媒介代理費和創意費,投入少、產出高,陽光加信由此獲得了不菲收入。“接了網通項目后,我們就幾乎不做其他電信公司的廣告了。”前述陽光加信高管稱。
在網通之前,陽光加信廣告自稱其代表性的廣告案例還包括:中國移動全球漫游、中國移動信號全面覆蓋、普天三洋scp-550手機“妙趣眼”等。
截至2007年,陽光加信廣告已在上海、遼寧、長春成立了分公司。一位省級移動廣告商前主管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盡管集團和省公司的廣告投放有區別,集團體量更大,但在2002年左右,他所在的省級移動廣告投放量就達到了6000多萬元,之后每年上漲,現在已至少2億,“一家省級電信公司就可以養活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并且活得很好。”
據這位通訊廣告資深人士介紹,業內也不乏電信公司負責人入股廣告公司、廣告制作公司的情況。有些廣告公司會另外成立制作公司,其中50%的股份贈送給電信公司的領導或家屬。因為制作公司跟廣告公司并沒有股權關聯,即使要查也很難查出移動公司高管的問題。“現在大家都避諱直接給紅包,請領導去旅游、送lv皮包、送珠寶等等都太不上檔次了。”
陽光加信廣告在本土廣告公司中的業績,使其贏得了奧美的合作機會。2007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各占50%股份。此時楊旭霞已經更名為楊蕊寧,繼續擔任法人代表。
入川“三人組”
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為核心形成的這個利益“三人組”,涉及業務林林總總,從it服務、銷售代理、咨詢顧問到廣告代理,無所不包,主要都圍繞著四川移動的外延業務展開
2003年張春江上任網通黨組書記兼總經理后,張銳一方面將妻子楊旭霞推上前臺,拿下網通全國廣告總代理;另一方面,卻在京城改以“當代藝術品收藏家”的身份四處活動;同時,又與李心澤各出25萬元成立了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將原來公司的電信業務重心下移,轉入四川。
2003年“sars”期間,張銳和其中學校友黃燎原開始探討合作畫廊,收藏當代藝術品。他另取名張皓銘,并自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第一人,因此還接受過楊瀾的訪問。
熟悉電信采購的人們知道,涉及這一領域的關卡很多,必須環環“暢通”。涉及到具體單子上,地方更有決定權。以中移動的電信設備采購為例,最初主要由各省分公司決策,后為了統一網絡設備和壓低采購價格,開始對大的電信設備實行集團招標。但即使這樣,集團也要根據各省報上來的技術方案來確定品牌和價格,而采購數量仍由地方來報,甚至價格也可因選擇技術和服務的差異而出現很大浮動。
據一位電信業內資深人士介紹,電信業務各種灰色“交易”根據業務種類不同,操作方法有很大區別。比如,電信設備采購因合同金額巨大,加之海外監管嚴格,電信設備制造商通常都比較謹慎,一般都是集團對集團直銷,但有時會通過聘請“顧問”或咨詢公司來“做關系”及“走賬”;it服務則多用代理模式,通過與國有電信運營商有特殊關系的代理商來搶單;最混亂的則是廣告代理和增值服務領域,由電信公司領導的代理人或其親友參股或直接控股相關公司的做法,主要出現在這里。
四川移動提升為中移動的全國無線音樂基地后,衍生出了大量圍繞著無線音樂的增值業務提供商。這些增值服務商雖然數量龐雜,但真正掌握核心業務的公司并不多。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在與四川移動數家核心增值服務商的股東中,有幾個名字交叉出現、頻率極高,即: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等。
以此三人為核心的小團隊幾乎涉及了四川所有核心增值服務和代理領域。
2005年,在位于成都市區的中心地帶,張銳出資100萬元左右購入一處建筑面積211平方米的房產,作為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辦公室。
成都分公司負責人余激揚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稱,北京威信泰克公司在全國都有業務,但最核心的業務在四川,四川移動是其最大客戶,四川電信也是其多年的客戶。他同時否認該公司與李華案有關,稱目前公司仍在正常運轉。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威信泰克2004年10月增資到500萬元,張銳和李心澤以非專利技術分別增資225萬元。根據北京市伯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所謂“非專利技術”是由張銳、李心澤研制和開發的一套移動運營商數據業務分析系統。
這套系統主要用于給四川移動數據業務部提供數據分析,“通過業務分析、客戶行為分析系統已經得到的一些關鍵數據及其變化趨勢,為企業描述客戶的價值取向、消費心理以及企業盈利增長的可能模式,以便為企業決策定制更好的營銷策略。”
張銳、李心澤提供的可研報告假定該系統從第一年到第五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00萬元、1200萬元、2000萬元、2600萬元和3000萬元,同時銷售收入中的技術分成率和貼現率分別為11%和7%,由此測算出無形資產評估值為451.03萬元。
類似以技術作價的操作在張銳旗下公司多次出現。2009年1月和5月,北京思瑞德公司兩度增資,注冊資金從150萬元增至3000萬元,其中,新增的2000萬元也是“知識產權”——張銳900萬元,李心澤1100萬元。此次變更后,李心澤以1650萬出資控股,張銳出資金額為1350萬元。
根據北京中金浩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思瑞德新增的知識產權為“電信運營商新業務運營能力綜合評估系統技術”,評估為2000萬的依據也是對該技術產品未來收益預測——2010年收入1700萬元、凈利735萬元;2011年2210萬元;2014年4860萬元。
這一技術也在北京威信泰克出現。在北京威信泰克公司成都分公司辦公室內,即掛有該技術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登記證書。余激揚透露,該公司與北京思瑞德其實是同一撥人馬,使用相同的核心技術,之所以要成立北京威信泰克主要是為了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這一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面向四川移動,提供數據支撐服務。
而今,位于北京花園路6號北京應物會議中心b座435號的北京威信泰克已不復昔日風光,大門緊閉,門上貼了三張郵寄單,其中有一張是給張銳的。看上去公司已好幾個月無人光顧。物業管理部的人士稱,他們主要不在這里辦公。
北京威信泰克成都分公司的地址還登記有另外一家公司——四川合澤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經營范圍最初是通訊設備信息咨詢,2006年增加了機電設備、通訊設備銷售。
四川合澤公司原名為四川優賽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本金100萬元。初始投資人分別為李心澤39萬元,譚春陵36萬元,張銳20萬元,余激揚5萬元。法人代表為譚春陵。2009年8月,譚春陵的個人股份陸續轉給譚嘉,三個月后譚嘉又將股份轉讓給一個名叫石磊的人。
譚春陵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原為四川電視臺編導,后下海經商,與之相關的公司繁雜。早在2002年12月,北京陽光加信廣告成立的第二年,也是張春江上任網通總經理前夕,譚春陵即在成都成立了成都山石廣告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為四川長河廣告有限公司,公司股東為譚春陵和李心澤,分別占股30萬和20萬。
接近譚春陵的人透露,該廣告公司的客戶不僅有四川移動,還包括其他電信運營商,非電信企業單子有時也接。2007年12月,譚春陵又注冊成立了一家時代長河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800萬元,主要為一些項目招標做擔保服務和企業管理服務。從2009年2月到2009年10月間,這家公司在短短八個月中股權變更了五次,最后譚春陵的股份基本轉給譚嘉。
上述人士還透露,譚春陵等人還成立了一家埃哲森公司,主要負責咨詢服務,作系統設計與服務,公司取名自國際著名咨詢企業埃森哲變造而來。
不過,譚春陵最為核心的陣地,還在于四川音樂基地的獨家數字音樂支撐平臺公司——成都娛音科技公司(下稱成都娛音)。成都娛音成立于2005年12月,當時四川音樂基地正在籌備,最初創始人為趙文和劉俊萍。2007年1月,就在四川無線音樂基地正式開始對外“營業”之時,譚春陵和李心澤悄然買下了這家公司,其中譚春陵占股92%,任董事長、李心澤占股8%任監事。
至此,以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為核心形成的這個利益“三人組”,涉及業務林林總總,從it服務、銷售代理、咨詢顧問到廣告代理,無所不包,主要都圍繞著四川移動的外延業務展開。
其中,成都娛音公司主要控制了無線音樂基地的內容整合運營;威信泰克成都分公司負責四川移動的數據支撐平臺,主要與移動數據部打交道,同時還負責監控sp的接入數據;四川合澤公司主要負責渠道,四川移動項目新品投放,比如可樂機、手機支付均由合澤公司開發;埃哲森公司則主要負責咨詢服務,作系統設計與服務。以長河廣告公司為核心的廣告公司則重點承接電信廣告業務。
sp之上的sp
在很多sp公司被整頓得失去了生存空間時,張銳已將旗下公司升級為sp之上的sp
在電信行業,增值服務已經成為三大電信運營商近年增長最快的業務領域,圍繞增值服務衍生的諸多業務支持也成為諸多企業爭搶的對象。伴隨著中國手機用戶的迅猛增加和互聯網的崛起,從2001年開始,以提供移動無線增值服務為生的sp隊伍在全國遍地開花,先是短信業務一枝獨秀,之后以四川移動為代表的無線音樂基地異軍突起,屢屢創造了收入增長的奇跡。
張銳夫婦也是sp業務最早的一批弄潮兒。2001年6月成立的陽光加信科技即致力于為企業及個人移動用戶提供種類豐富的無線內容及應用服務。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最初在廣東提供網路接入服務,取得短信業務全網sp資格,隨后相應在北京、四川、遼寧、河南等數個無線業務大省設立了分公司并提供接入服務。
然而,sp競爭十分激烈,到2005年,中國的sp數量已超過4000家。且因黃色短信和短信詐騙泛濫,導致政府多次強令運營商整頓,很多sp生存日趨艱難。
中國移動在整頓過程中決定改變在sp領域放權地方諸侯自行發展的模式,專門成立卓望公司,統一規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劃,同時推出新的基地模式,由各省移動通過競爭成為某一單項增值服務的提供商。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李華和時任四川移動數據部總經理李向東的推動下,四川移動入選中國移動的無線音樂基地。
在中國移動的“基地”戰略下,四川移動的中央音樂平臺被打造成音樂集成平臺,其前臺是12530.com音樂門戶網站,為客戶提供包括音樂搜索、彩鈴定制、音樂下載、音樂資訊等多種與音樂相關服務。用戶通過手機就能獲得最新的音樂、排行榜歌曲。
據本刊記者了解,四川移動在音樂基地具體運營中主要采取外包模式。在內容上,四川移動與四大唱片公司包括滾石移動公司直接合作,其他則委托sp公司集成內容,在技術支撐上也主要由sp公司負責。很多有背景有實力的sp公司因此轉型成為cp集成公司。
無論是sp還是cp,其能否進入中移動網絡平臺的關鍵,都系于四川移動數據部和音樂運營基地主管一身。在圍繞著無線音樂形成的巨大利益鏈條中,sp因提供業務的技術含量不高、業務性質單一,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競爭十分激烈。
張銳并非等閑之輩,在很多sp公司在被整頓中抱怨失去了生存空間時,張銳已將旗下公司升級為sp之上的sp。前述北京威信泰克公司和思瑞德所共同掌握的“移動運營商新運營能力綜合評價系統”正是通過四川移動數據部掌握的流量等數據,對sp進行行為分析和評估。
不過,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網站顯示,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的行業資質僅為丙級,是最低級別。根據規定,丙級資質的公司僅可承擔1000萬元以下的通信業務網絡、1000萬元以下的電信支撐網絡和500萬元以下的電信基礎網絡系統集成專業工程項目。
但有張銳和“三人組”其它成員手眼通天的關系做后盾,北京威信泰克在四川移動游走自如,成都分公司成為北京威信泰克的主要收入來源,從2005年開始,北京威信泰克每年營業收入都在數千萬元以上,2005年4426萬元,到2007年已年收入7249萬元,凈利2712萬元。
多位電信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因卷入張銳一案,于今年6月25日被帶走調查,直接原因是張銳曾出資助其購買一處房產。而直接向李華匯報的無線音樂基地負責人李向東則在得知審計署對sp展開審計時立刻逃之夭夭。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在李向東擔任四川移動數據部負責人的十年時間里,有多位親朋從其分管的移動數據領域獲得業務,相關關聯公司主要分布在李向東的工作地四川及其老家江蘇,也有的注冊在北京。以成都音信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音信互動)為例,參股人俞衛中與李向東關系緊密,系李之同鄉和大學同學。2005年底成都娛音成立之時,注冊資本金100萬,只是四川移動的一家普通客戶,業務和營收能力都屬一般。2007年1月被譚春陵和李心澤買下之后,成都娛音獲得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頒發的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許可(不含固網電話信息服務),企業開始正式與四川移動數據部和無線音樂基地深度合作。
2009年,創業板開閘,一大批中小企業上市后股價飆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飛信業務支撐平臺神州泰岳(300002.sz)——2009年10月底上市開盤價即100元,今年4月竟達到237元的最高價。2009年下半年,在神州泰岳上市后,成都娛音也開始籌備上市。
2009年12月,成都娛音開始股份制改造,新引入了12個投資人和邦德世紀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增至4100萬元;第二輪引資,又增擴500萬股,以每股9元多引入了北京弘毅泰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金石投資公司,其余自然人股東包括:楊超、譚春陵、趙海麗、李紅、李[⒆拗媼鍘⒔睢⒀頫恪⒔倬⒂嚳濉⒘踅⒅祺狻⑼躉浴⒒屏帷⒗盍琛⑼躚Х業?6人。最終,楊超和譚春陵分別以37.8775%和37.1274%位列第一、第二大股東,邦德世紀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持股4.7463%,北京弘毅泰達持股5.4688%,金石投資2.3777%,王學芬1.6644%,李紅1.834%,趙海麗、李[⒆拗媼盞繞淥?1位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從0.2666%到1.9013%不等。
第二輪融資之后,成都娛音已聘請了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準備按計劃在2010年全面啟動創業板上市計劃。根據成都娛音提交的股份制改造申請報告,娛音公司“在數字音樂領域具有領導地位,擁有中國最大的正版數字音樂庫”。
但直到第二輪引資完成之前,成都娛音顯示的公司地址一直在成都市高新區肖家河正街5號,本刊記者走訪發現,這里是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一個拆遷小區,住的大多是拆遷戶,小區管理者也向本刊記者透露,從來沒有聽說一家叫做娛音的公司在此處租住。成都娛音設立的成都分公司,在成都市中心擁有一處辦公地址,大概可容納二三十人,由成都娛音的一名股東楊\愀涸稹?/p>
通過對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獨家”支撐,大多數內容供應商要與四川移動音樂基地合作,都需要經過成都娛音的審核。截至2009年12月,成都娛音在無線音樂基地已經完成了400多家cp的引入和管理,100萬項音樂產品的引入、制作、上線及引入150萬項左右內容的版權審核。
事實上,無線音樂基地業務的迅速膨脹亦出乎當事人的預料,一位曾被引薦過來看項目的投資者稱,公司最初答應給40%股份,后來業務增長太快,許諾讓出的投資額度就一減再減。
成都娛音2007年公司評為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營業收入為5182萬元,實現利潤1945萬余元。原本預計2009年全年銷售收入為7500萬,實現稅前利潤4500萬元,收入增幅145%。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截至2009年9月,成都娛音的實際收入已達8000萬元,利潤5000萬元。2010年收入預計1億元,利潤6000萬。
如果不是因為中國移動集團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落馬,這位在中國移動內部從總部到地方游走自如,并玩轉各大電信國企的“電信達人”可能至今仍是電信圈里的“隱形人”——只有業內很高層的小圈子才知悉其名,公眾更熟悉的或許是其“當代藝術品收藏家”的身份。2009年12月被調查的張春江,目前初步認定涉及經濟問題,涉賄金額在千萬元以上。張涉嫌受賄,事發兩條線:一是與曾任前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秘書的宋世存之間因房產交易而發生資金往來(詳見本刊2010年第6期“張春江案由來”);另一條線,則直接指向北京瑞致通信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銳。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SIP-6RA-10K
- SIP-8RA-1K
- SZA1010T
- SYP2826PULLS
- T0232-911
- TC820CKW
- TC850ILW713
- UA78L05AIPK
- U2043B(CUST)
- U2069BAFPG3
- U208BB
張銳出生于北京,1962年生人,畢業于北京一所重點實驗中學重點班,高考前半年放棄高考,選擇流浪體驗生活,后任育英學校團委書記,曾因參加野外生存訓練出名,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經商,結識時任大連電信管理局副局長的張春江。張銳的第一桶金,即從交換機代理而來。
一位接近中移動高層的電信業人士透露,涉案者還包括張銳之妻——陽光加信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蕊寧。張銳夫婦因卷入張春江案,已于今年春節前后被相關機構帶走配合調查。陽光加信2004年因擊敗多家知名廣告公司,成為網通集團全國總代理而在廣告界聲名鵲起,其時,擔任網通集團總經理的正是張春江。
2010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下稱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被帶走調查。多位消息人士指出,李華系由張銳牽出——張銳曾出資幫助李華購買房產。但李華的經濟問題仍主要在設備采購,李華落馬后,四川移動曾分管采購的副總也被叫去問話。
每年數千億元的設備采購及it采購、數十億元的廣告招標,以及同樣數額驚人、包羅萬象的電信增值服務和各類工程采購,使得中國的幾大國有電信運營商猶如傳說中的黃金國度。上至西門子、愛立信等跨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下至以承包建筑工程為生的包工頭,都渴望邁進“帝國”的門檻,成為中國國有電信公司的設備或服務供應商。
但是,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才知道打開大門的密碼。張銳正是其中之一。
2010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四川分公司(下稱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被帶走調查。多位消息人士指出,李華系由張銳牽出——張銳曾出資幫助李華購買房產。但李華的經濟問題仍主要在設備采購,李華落馬后,四川移動曾分管采購的副總也被叫去問話。
在此之前的3月,四川移動數據部總經理、中移動無線音樂基地負責人李向東突然攜款潛逃。其時,審計署正在對中移動的sp(電信增值服務提供商)展開審計。本刊記者在四川多方調查發現,張銳旗下公司不僅在四川移動承接了大量業務,其關系網還與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主要sp——成都娛音科技有限公司有著復雜的交集。
一人牽出三案,“隱形人”張銳在中國移動及電信業引發的這場大震蕩在加速擴散。一位電信業內資深人士稱,張銳出事之后,多家跨國電信公司的中國區高管紛紛出國避風。隨著張春江、李華和李向東的相繼落馬,中國移動在各地展開了一場人事大調整,江西移動負責人簡勤接任李華已在內部公示、集團計劃部總經理董昕出任河南移動“一把手”也已基本確定。除此之外,中國移動還啟動了對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的重新梳理。7月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相繼在內部展開反腐倡廉系列會議。
張銳與涉案三移動中高層分別如何發生交易?張銳之后還有多少人涉案?張銳的巨大能量從何而來?這些疑問,伴隨著上述三人轉入司法程序可能部分得到解答,但不是全部。在龐大的“電信壟斷帝國”陰影之下,左右和操縱著大小交易的“隱形人”,張銳不會是最后一個。
“中間人”
張銳被抓后,很多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的人都躲到國外去暫避風頭
在北京工人體育場12號看臺對面,有一座特殊的建筑,表面由巨大的現代鋼結構組成,里面則是雕梁畫棟的古徽式建筑——六米高的挑梁立于中庭,周圍有四柱,柱上是用傳統雕刻技法雕出的“雀立”,屬鎮宅之寶;廳堂正上方的天井稱“四水歸堂”,意為財源廣進。鋼結構內里的徽派建筑,據說是一座有200年歷史的老宅,不遠千里,從江西婺源整運而來。創意者的大膽和奢華由此可見一斑。
這里是有t煾螅幕張剎吞胙”本┒薊崾蠖ゼ妒鄙脅吞薔┏歉吖佟⑼夤菇諍透鶻緱髏橇髁亍K鬧魅耍褪墻昀雌燈狄浴暗貝帳跗肥詹丶搖鄙矸莞叩鞒魷髦只疃惱湃瘛K郝虻囊帳跗反蟛糠莘旁詒趟暗謀鶚校猿樸薪Ъス娜順撇賈玫糜腥綣鷗D凡┪錒蕁?/p>
很少有人知道,張銳起步于大連,發家于電信。電信才是他苦心經營的主業。
張銳的人生頗富傳奇,曾用過張睿、張皓銘等多個名字,從小便不愿受約束。他原本在北京一所重點實驗中學的重點班就讀,同學評價其相貌英俊,聰明、執拗、有個性。在離高考還差半年時,張銳放棄考試,選擇去底層闖蕩,體驗生活。
張銳后來當過老師和北京育英學校的團委書記,上世紀90年代初,在當時席卷全國的下海經商潮中下了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公司,主要推銷小交換機,后來還在大連做起了服裝生意。在大連,張銳遇見了他的“命中貴人”張春江。
張春江長張銳4歲,1982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年少得志,與張銳結交時已官至大連郵電管理局副局長,不久,1993年8月又升任遼寧省郵電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時年不到35歲。后從郵電部移動通信局局長一路升遷,1999年12月成為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部里最年輕的一位副部長。
知情人士稱,在張春江的一路升遷中,張銳始終與他保持良好關系。而中國電信市場這十余年的迅速發展和膨脹,更為張銳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1998年,中國啟動電信改革,中國惟一的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一分為四,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網通等四大電信運營商成立。其后,又經過兩輪重組,分分合合,始成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足鼎立的局面。
從1992年至今,中國的固定電話用戶從1000萬增長到11億,移動電話用戶從一片空白增至8億。為滿足市場需要,中國的電信部門和后來的電信運營商大規模擴充網絡,張開了對電信設備和相關服務的巨大胃口。
外國的電信設備廠商都看到了機會,紛紛來中國淘金。他們也很快意識到,“在中國做生意,關系非常重要。”從諾基亞、愛立信、到西門子、北電……各大跨國公司各出奇招,有的找到前國民黨將軍之女出任中國區主管市場的副總裁;有的則招來深諳中國國情的銷售奇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愛立信中國區某前副總裁。直到現在,很多電信業人士提起此人仍大為嘆服。“愛立信為中國電信系統培養了800個mba,此人即始作俑者。”一家跨國電信公司的銷售經理稱,跨國公司普遍有比較嚴格的紀律約束和財務約束,但讀mba的費用可以以“培訓費”的形式方便、合法地入賬。
據業內人士介紹,前些年電信公司快速發展之時,每個省的設備采購量少則20億元,多則近百億元。中國移動每年的采購支出大約是其收入的四分之一,2009年對外投資超過1000億元,招標金額也近千億元。中國移動的多位落馬管理層都與設備采購有關,如湖北移動今年4月審判的原副總經理林東華就涉嫌收受供貨單位巨額賄賂;在此之前的2002年,原湖北移動副總經理華仙軍與妻子羅梅被捕,同樣是收受移動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的賄賂。
今年年初,中國移動黨組成員、人事部總經理施萬中被調查。多位知情人士稱,施萬中在擔任安徽移動董事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西門子通訊業務提供了諸多“幫助”。在此過程中,西門子通過一家境外公司,向一家安徽咨詢公司支付了高達500萬美元的“咨詢費”,而這家安徽公司的注冊人為施萬中的妻子,實際控制人為施萬中。據本刊記者了解,施萬中案已基本審結,最快將于本月底在河南省鶴壁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同樣受制于海外監管約束和“做關系”的需要,很多跨國公司也同時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即找代理或聘請咨詢或顧問來做“中間人”。張銳成立的諸多公司既有電信設備、軟件的銷售業務,同時也做咨詢和顧問。名為咨詢,其實就是做第三方代理和通過咨詢費轉移支付,這是通信行業里最通用的規則,尤其是在外企運作中。如西門子等都在直銷之外通過“中間人”進行操作。當時活躍于市場的“中間人”,頗多為電信企業高管或者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扶持的“自己人”。
“張銳就擔任過多家外國公司的‘中間人’。”一位接近張銳的人士透露,張銳最早涉入電信行業代理和銷售的,正是當時所有移動通信設備中需求增長最快的交換機。張銳被抓后,很多跨國公司負責中國市場的人都躲到國外去暫避風頭。
淘金之旅
“電信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很大,分得一小杯羹就很大了”
張銳的角色不止于“中間人”這么簡單。如影隨形,張春江的每一步升遷幾乎都伴隨著張銳事業的新的擴張。
1995年1月,張春江離開大連,調任郵電部移動通信局局長、電信總局副局長、辦公廳主任。也在這一年的7月,張銳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華脈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脈電子),繼續電信淘金之旅。張春江正是在背后支持他的關鍵人物。
華脈電子成立于1995年7月,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其中張銳之妻楊旭霞(后改名為楊蕊寧)出資80萬元,張銳、姬蓉各60萬。這位姬蓉,即為張春江當時的妻子,后出國讀書,2000年2月才將股權轉讓給兩個自然人郝露華和柳少寧。
華脈電子在張銳早年生意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來又入股了兩家公司。1996年6月,張銳用華脈電子與香港金威消防保安系統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家業務頗為獨特的公司——北京華脈金威電子消防系統有限公司(下稱華脈金威),提供極早期延誤探測報警系統。
這家并不起眼的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業務遍及全國。“我們給大空間和機房做報警系統,以前給電信局也做過很多。”該公司的一位員工稱。該公司在網站上介紹其工程業績時,羅列了近百家地方電信局及電信公司、機房大樓的名單,從省電信公司到市區分局、乃至變電所都有所涉及,覆蓋十幾個省,其中以遼寧各地的業務最為醒目,此外還包括四川移動通信公司、廣東省全球通移動大樓等。
不過,本刊記者在該公司的辦公所在地——北京數碼大廈b座905——只看到幾名員工。
“以前我也想象不到,做電信公司機房的空調系統、報警系統就能掙這么多錢,但實際上電信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很大,分得一小杯羹就很大了。”一位電信設備供應商稱。
1997年,張銳旗下第一家電信公司——北京思瑞德計算機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下稱思瑞德)成立,初始注冊資本150萬元,地點在北洼路4號華澳公寓。張銳任法人代表,股東有三個,華脈電子仍在其中,出資45萬元;四川銀海科技有限公司出資45萬元;四川人李心澤作為自然人出資60萬元。
思瑞德的主營業務是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及項目集成等,此后經營范圍中還特意增加了“銷售通訊設備及本公司開發的產品”。
這是有據可查的張銳與四川發生關系的最早記錄,李心澤也是后來張銳染指四川移動多項電信增值業務和數據業務、包括四川無線音樂基地增值業務的最核心成員。
就在思瑞德成立的第二年,1998年,張春江升任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局長,張銳旗下的另一家重要公司——北京瑞致通信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瑞致通信)成立,成立之后經營范圍擴大到通信產品及計算機軟硬件銷售。
這家公司的投資人還是張銳和楊旭霞夫婦,分別占51%和49%的股份,注冊資金100萬元,后增至400萬元,與華脈金威同址辦公,但沒有掛牌。
2001年瑞致通信又投資了陽光加信科技公司(下稱陽光加信科技),2007年底以720萬元賣給了北緯通信(002148.sz)。
陽光加信科技之所以被收購,在于其擁有的“牌照”很有“價值”。收購公告指出,陽光加信科技是一家經營資質和業務種類齊全、面向全國手機用戶提供服務的全網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
公告稱,由于移動增值服務的行業特性,移動增值服務提供商向用戶提供移動增值服務時,其經營資質、提供服務的客戶群體(不同運營商的手機用戶)、服務的地區和業務產品,“需要經過信息產業部、各地通信管理局和各級運營商的逐級審批,從申請到業務上線需要嚴格的審批手續。特別是目前在實行市場準入的情況下,申請新增受到嚴格控制,開展增值服務必須的資質和業務產品都成為稀缺資源。”
網通“寬天下”
張氏夫婦的陽光加信廣告在業內名聲鵲起,始自2004年奪得中國網通的全國代理業務
2001年,一個新的機遇正在來臨。完成了第一步政企分離改革的電信系統,開始進一步深化改革,重點是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和更加市場化。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電信市場競爭(實際上也是為了解決正在債務深淵中掙扎的網通的問題),第二次電信重組也在悄悄醞釀。
各大電信運營商由此加大了形象廣告和各地推廣活動的投入。一大批依附于各級電信公司的廣告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張銳夫婦看到了廣告領域正在展開的機會,2001年5月適時成立了一家廣告公司——北京陽光加信廣告有限公司(下稱陽光加信廣告)。
張銳的妻子楊旭霞從1988年就開始從事廣告業務,先在北京工商廣告公司任職,1992年創辦了北京華藝廣告公司,客戶之一即為中國電信,其他還包括中國郵政、摩托羅拉。“當時做中國電信的業務很多,網通還未涉及。”曾在華藝任職的一位內部人士稱。
陽光加信廣告的規模非華藝可比。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楊旭霞占66.5%,同年7月增至1000萬元,9月又增至1500萬元。公司成立第一年,即有1473萬元收入入賬,據悉當時有中國移動、三洋手機等客戶。2001年底,數位在4a廣告公司任職的專業人士加盟,公司業務發展很快,2002年收入5640萬。
2002年,陽光加信廣告還在遼寧成立了分公司,當時分公司的兩大主要客戶是遼寧移動和遼寧網通,而遼寧電信、遼寧聯通的業務也有所涉及。
然而,陽光加信廣告在業內名聲鵲起,始自2004年奪得中國網通的全國代理業務。其時,第二輪電信重組已經完成,中國電信北方十省與“小網通”(即由田溯寧執掌的原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和吉通合并,成立“大網通”——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網通)。2003年5月,張春江調任網通總經理。
大型電信企業的廣告通常由4a公司代理,對于公司資質、資金和技術實力都有嚴格要求。當時還有六家同行參與招標,“我們是通過三輪競標,還上了總裁辦公會才拿到網通項目。”一位陽光加信的高管對本刊記者堅稱公司是憑借實力奪標。就在招標前,陽光加信廣告在2003年6月才完成了最后一次增資,注冊資金增至2000萬元。
2003年春節前,陽光加信接到中國網通新品牌形象推廣的業務,當時公司號稱在電信行業有近十年的專業服務經驗。2004年網通推出了“中國網,寬天下”的系列廣告,在業內頗有影響。當時,網通大事不斷,廣告投放密度很大。2004年7月,中國網通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固定通信服務合作伙伴;2004年11月網通在香港上市,其間陽光加信都是其主要的廣告代理商。
業內一般估算廣告投放占電信公司年收入的1%-2%。2003年、2004年間網通的營業額在600億元左右,2005年和2006年則超過850億元。以此推算,網通每年的廣告投放應在數億元乃至十數億元之間。廣告公司的收入則來自媒介代理費和創意費,投入少、產出高,陽光加信由此獲得了不菲收入。“接了網通項目后,我們就幾乎不做其他電信公司的廣告了。”前述陽光加信高管稱。
在網通之前,陽光加信廣告自稱其代表性的廣告案例還包括:中國移動全球漫游、中國移動信號全面覆蓋、普天三洋scp-550手機“妙趣眼”等。
截至2007年,陽光加信廣告已在上海、遼寧、長春成立了分公司。一位省級移動廣告商前主管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盡管集團和省公司的廣告投放有區別,集團體量更大,但在2002年左右,他所在的省級移動廣告投放量就達到了6000多萬元,之后每年上漲,現在已至少2億,“一家省級電信公司就可以養活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并且活得很好。”
據這位通訊廣告資深人士介紹,業內也不乏電信公司負責人入股廣告公司、廣告制作公司的情況。有些廣告公司會另外成立制作公司,其中50%的股份贈送給電信公司的領導或家屬。因為制作公司跟廣告公司并沒有股權關聯,即使要查也很難查出移動公司高管的問題。“現在大家都避諱直接給紅包,請領導去旅游、送lv皮包、送珠寶等等都太不上檔次了。”
陽光加信廣告在本土廣告公司中的業績,使其贏得了奧美的合作機會。2007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各占50%股份。此時楊旭霞已經更名為楊蕊寧,繼續擔任法人代表。
入川“三人組”
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為核心形成的這個利益“三人組”,涉及業務林林總總,從it服務、銷售代理、咨詢顧問到廣告代理,無所不包,主要都圍繞著四川移動的外延業務展開
2003年張春江上任網通黨組書記兼總經理后,張銳一方面將妻子楊旭霞推上前臺,拿下網通全國廣告總代理;另一方面,卻在京城改以“當代藝術品收藏家”的身份四處活動;同時,又與李心澤各出25萬元成立了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將原來公司的電信業務重心下移,轉入四川。
2003年“sars”期間,張銳和其中學校友黃燎原開始探討合作畫廊,收藏當代藝術品。他另取名張皓銘,并自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品收藏第一人,因此還接受過楊瀾的訪問。
熟悉電信采購的人們知道,涉及這一領域的關卡很多,必須環環“暢通”。涉及到具體單子上,地方更有決定權。以中移動的電信設備采購為例,最初主要由各省分公司決策,后為了統一網絡設備和壓低采購價格,開始對大的電信設備實行集團招標。但即使這樣,集團也要根據各省報上來的技術方案來確定品牌和價格,而采購數量仍由地方來報,甚至價格也可因選擇技術和服務的差異而出現很大浮動。
據一位電信業內資深人士介紹,電信業務各種灰色“交易”根據業務種類不同,操作方法有很大區別。比如,電信設備采購因合同金額巨大,加之海外監管嚴格,電信設備制造商通常都比較謹慎,一般都是集團對集團直銷,但有時會通過聘請“顧問”或咨詢公司來“做關系”及“走賬”;it服務則多用代理模式,通過與國有電信運營商有特殊關系的代理商來搶單;最混亂的則是廣告代理和增值服務領域,由電信公司領導的代理人或其親友參股或直接控股相關公司的做法,主要出現在這里。
四川移動提升為中移動的全國無線音樂基地后,衍生出了大量圍繞著無線音樂的增值業務提供商。這些增值服務商雖然數量龐雜,但真正掌握核心業務的公司并不多。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在與四川移動數家核心增值服務商的股東中,有幾個名字交叉出現、頻率極高,即: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等。
以此三人為核心的小團隊幾乎涉及了四川所有核心增值服務和代理領域。
2005年,在位于成都市區的中心地帶,張銳出資100萬元左右購入一處建筑面積211平方米的房產,作為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辦公室。
成都分公司負責人余激揚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稱,北京威信泰克公司在全國都有業務,但最核心的業務在四川,四川移動是其最大客戶,四川電信也是其多年的客戶。他同時否認該公司與李華案有關,稱目前公司仍在正常運轉。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威信泰克2004年10月增資到500萬元,張銳和李心澤以非專利技術分別增資225萬元。根據北京市伯仲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所謂“非專利技術”是由張銳、李心澤研制和開發的一套移動運營商數據業務分析系統。
這套系統主要用于給四川移動數據業務部提供數據分析,“通過業務分析、客戶行為分析系統已經得到的一些關鍵數據及其變化趨勢,為企業描述客戶的價值取向、消費心理以及企業盈利增長的可能模式,以便為企業決策定制更好的營銷策略。”
張銳、李心澤提供的可研報告假定該系統從第一年到第五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00萬元、1200萬元、2000萬元、2600萬元和3000萬元,同時銷售收入中的技術分成率和貼現率分別為11%和7%,由此測算出無形資產評估值為451.03萬元。
類似以技術作價的操作在張銳旗下公司多次出現。2009年1月和5月,北京思瑞德公司兩度增資,注冊資金從150萬元增至3000萬元,其中,新增的2000萬元也是“知識產權”——張銳900萬元,李心澤1100萬元。此次變更后,李心澤以1650萬出資控股,張銳出資金額為1350萬元。
根據北京中金浩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思瑞德新增的知識產權為“電信運營商新業務運營能力綜合評估系統技術”,評估為2000萬的依據也是對該技術產品未來收益預測——2010年收入1700萬元、凈利735萬元;2011年2210萬元;2014年4860萬元。
這一技術也在北京威信泰克出現。在北京威信泰克公司成都分公司辦公室內,即掛有該技術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登記證書。余激揚透露,該公司與北京思瑞德其實是同一撥人馬,使用相同的核心技術,之所以要成立北京威信泰克主要是為了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這一系統的主要作用是面向四川移動,提供數據支撐服務。
而今,位于北京花園路6號北京應物會議中心b座435號的北京威信泰克已不復昔日風光,大門緊閉,門上貼了三張郵寄單,其中有一張是給張銳的。看上去公司已好幾個月無人光顧。物業管理部的人士稱,他們主要不在這里辦公。
北京威信泰克成都分公司的地址還登記有另外一家公司——四川合澤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經營范圍最初是通訊設備信息咨詢,2006年增加了機電設備、通訊設備銷售。
四川合澤公司原名為四川優賽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本金100萬元。初始投資人分別為李心澤39萬元,譚春陵36萬元,張銳20萬元,余激揚5萬元。法人代表為譚春陵。2009年8月,譚春陵的個人股份陸續轉給譚嘉,三個月后譚嘉又將股份轉讓給一個名叫石磊的人。
譚春陵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原為四川電視臺編導,后下海經商,與之相關的公司繁雜。早在2002年12月,北京陽光加信廣告成立的第二年,也是張春江上任網通總經理前夕,譚春陵即在成都成立了成都山石廣告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為四川長河廣告有限公司,公司股東為譚春陵和李心澤,分別占股30萬和20萬。
接近譚春陵的人透露,該廣告公司的客戶不僅有四川移動,還包括其他電信運營商,非電信企業單子有時也接。2007年12月,譚春陵又注冊成立了一家時代長河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800萬元,主要為一些項目招標做擔保服務和企業管理服務。從2009年2月到2009年10月間,這家公司在短短八個月中股權變更了五次,最后譚春陵的股份基本轉給譚嘉。
上述人士還透露,譚春陵等人還成立了一家埃哲森公司,主要負責咨詢服務,作系統設計與服務,公司取名自國際著名咨詢企業埃森哲變造而來。
不過,譚春陵最為核心的陣地,還在于四川音樂基地的獨家數字音樂支撐平臺公司——成都娛音科技公司(下稱成都娛音)。成都娛音成立于2005年12月,當時四川音樂基地正在籌備,最初創始人為趙文和劉俊萍。2007年1月,就在四川無線音樂基地正式開始對外“營業”之時,譚春陵和李心澤悄然買下了這家公司,其中譚春陵占股92%,任董事長、李心澤占股8%任監事。
至此,以張銳、李心澤、譚春陵為核心形成的這個利益“三人組”,涉及業務林林總總,從it服務、銷售代理、咨詢顧問到廣告代理,無所不包,主要都圍繞著四川移動的外延業務展開。
其中,成都娛音公司主要控制了無線音樂基地的內容整合運營;威信泰克成都分公司負責四川移動的數據支撐平臺,主要與移動數據部打交道,同時還負責監控sp的接入數據;四川合澤公司主要負責渠道,四川移動項目新品投放,比如可樂機、手機支付均由合澤公司開發;埃哲森公司則主要負責咨詢服務,作系統設計與服務。以長河廣告公司為核心的廣告公司則重點承接電信廣告業務。
sp之上的sp
在很多sp公司被整頓得失去了生存空間時,張銳已將旗下公司升級為sp之上的sp
在電信行業,增值服務已經成為三大電信運營商近年增長最快的業務領域,圍繞增值服務衍生的諸多業務支持也成為諸多企業爭搶的對象。伴隨著中國手機用戶的迅猛增加和互聯網的崛起,從2001年開始,以提供移動無線增值服務為生的sp隊伍在全國遍地開花,先是短信業務一枝獨秀,之后以四川移動為代表的無線音樂基地異軍突起,屢屢創造了收入增長的奇跡。
張銳夫婦也是sp業務最早的一批弄潮兒。2001年6月成立的陽光加信科技即致力于為企業及個人移動用戶提供種類豐富的無線內容及應用服務。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最初在廣東提供網路接入服務,取得短信業務全網sp資格,隨后相應在北京、四川、遼寧、河南等數個無線業務大省設立了分公司并提供接入服務。
然而,sp競爭十分激烈,到2005年,中國的sp數量已超過4000家。且因黃色短信和短信詐騙泛濫,導致政府多次強令運營商整頓,很多sp生存日趨艱難。
中國移動在整頓過程中決定改變在sp領域放權地方諸侯自行發展的模式,專門成立卓望公司,統一規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劃,同時推出新的基地模式,由各省移動通過競爭成為某一單項增值服務的提供商。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李華和時任四川移動數據部總經理李向東的推動下,四川移動入選中國移動的無線音樂基地。
在中國移動的“基地”戰略下,四川移動的中央音樂平臺被打造成音樂集成平臺,其前臺是12530.com音樂門戶網站,為客戶提供包括音樂搜索、彩鈴定制、音樂下載、音樂資訊等多種與音樂相關服務。用戶通過手機就能獲得最新的音樂、排行榜歌曲。
據本刊記者了解,四川移動在音樂基地具體運營中主要采取外包模式。在內容上,四川移動與四大唱片公司包括滾石移動公司直接合作,其他則委托sp公司集成內容,在技術支撐上也主要由sp公司負責。很多有背景有實力的sp公司因此轉型成為cp集成公司。
無論是sp還是cp,其能否進入中移動網絡平臺的關鍵,都系于四川移動數據部和音樂運營基地主管一身。在圍繞著無線音樂形成的巨大利益鏈條中,sp因提供業務的技術含量不高、業務性質單一,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競爭十分激烈。
張銳并非等閑之輩,在很多sp公司在被整頓中抱怨失去了生存空間時,張銳已將旗下公司升級為sp之上的sp。前述北京威信泰克公司和思瑞德所共同掌握的“移動運營商新運營能力綜合評價系統”正是通過四川移動數據部掌握的流量等數據,對sp進行行為分析和評估。
不過,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網站顯示,北京威信泰克技術有限公司的行業資質僅為丙級,是最低級別。根據規定,丙級資質的公司僅可承擔1000萬元以下的通信業務網絡、1000萬元以下的電信支撐網絡和500萬元以下的電信基礎網絡系統集成專業工程項目。
但有張銳和“三人組”其它成員手眼通天的關系做后盾,北京威信泰克在四川移動游走自如,成都分公司成為北京威信泰克的主要收入來源,從2005年開始,北京威信泰克每年營業收入都在數千萬元以上,2005年4426萬元,到2007年已年收入7249萬元,凈利2712萬元。
多位電信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四川移動總經理李華因卷入張銳一案,于今年6月25日被帶走調查,直接原因是張銳曾出資助其購買一處房產。而直接向李華匯報的無線音樂基地負責人李向東則在得知審計署對sp展開審計時立刻逃之夭夭。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在李向東擔任四川移動數據部負責人的十年時間里,有多位親朋從其分管的移動數據領域獲得業務,相關關聯公司主要分布在李向東的工作地四川及其老家江蘇,也有的注冊在北京。以成都音信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音信互動)為例,參股人俞衛中與李向東關系緊密,系李之同鄉和大學同學。2005年底成都娛音成立之時,注冊資本金100萬,只是四川移動的一家普通客戶,業務和營收能力都屬一般。2007年1月被譚春陵和李心澤買下之后,成都娛音獲得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頒發的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許可(不含固網電話信息服務),企業開始正式與四川移動數據部和無線音樂基地深度合作。
2009年,創業板開閘,一大批中小企業上市后股價飆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飛信業務支撐平臺神州泰岳(300002.sz)——2009年10月底上市開盤價即100元,今年4月竟達到237元的最高價。2009年下半年,在神州泰岳上市后,成都娛音也開始籌備上市。
2009年12月,成都娛音開始股份制改造,新引入了12個投資人和邦德世紀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金增至4100萬元;第二輪引資,又增擴500萬股,以每股9元多引入了北京弘毅泰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金石投資公司,其余自然人股東包括:楊超、譚春陵、趙海麗、李紅、李[⒆拗媼鍘⒔睢⒀頫恪⒔倬⒂嚳濉⒘踅⒅祺狻⑼躉浴⒒屏帷⒗盍琛⑼躚Х業?6人。最終,楊超和譚春陵分別以37.8775%和37.1274%位列第一、第二大股東,邦德世紀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持股4.7463%,北京弘毅泰達持股5.4688%,金石投資2.3777%,王學芬1.6644%,李紅1.834%,趙海麗、李[⒆拗媼盞繞淥?1位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從0.2666%到1.9013%不等。
第二輪融資之后,成都娛音已聘請了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準備按計劃在2010年全面啟動創業板上市計劃。根據成都娛音提交的股份制改造申請報告,娛音公司“在數字音樂領域具有領導地位,擁有中國最大的正版數字音樂庫”。
但直到第二輪引資完成之前,成都娛音顯示的公司地址一直在成都市高新區肖家河正街5號,本刊記者走訪發現,這里是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一個拆遷小區,住的大多是拆遷戶,小區管理者也向本刊記者透露,從來沒有聽說一家叫做娛音的公司在此處租住。成都娛音設立的成都分公司,在成都市中心擁有一處辦公地址,大概可容納二三十人,由成都娛音的一名股東楊\愀涸稹?/p>
通過對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的“獨家”支撐,大多數內容供應商要與四川移動音樂基地合作,都需要經過成都娛音的審核。截至2009年12月,成都娛音在無線音樂基地已經完成了400多家cp的引入和管理,100萬項音樂產品的引入、制作、上線及引入150萬項左右內容的版權審核。
事實上,無線音樂基地業務的迅速膨脹亦出乎當事人的預料,一位曾被引薦過來看項目的投資者稱,公司最初答應給40%股份,后來業務增長太快,許諾讓出的投資額度就一減再減。
成都娛音2007年公司評為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營業收入為5182萬元,實現利潤1945萬余元。原本預計2009年全年銷售收入為7500萬,實現稅前利潤4500萬元,收入增幅145%。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截至2009年9月,成都娛音的實際收入已達8000萬元,利潤5000萬元。2010年收入預計1億元,利潤6000萬。
下一篇:擬涉水外匯衍生品 中興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