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如何創業
發布時間:2011/3/11 10:51:29 訪問次數:543
他不是一個企業家,只是一個財經作家。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E2516AB-6E-E
- G993
- ICD2053BCS-1
- K370A3
- L293B
- M1-7611-5
- N24C64W6
- P1210LF
- S101D01
- T1000
這么多年來他去過不少地方,接觸過很多企業家,也目睹過很多創業的故事。
在他寫作的《激蕩三十年》中,到處充滿了這些創業者的身影。
最近,常常有人問他,在今天的中國,那些激動人心的創業精神,是不是還活著?今天的創業者,與他寫過的上世紀的那些創業者們,又有什么不同?
他很想回答這些問題。
不久前,他去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 “西海固”。
在這個特困地方
他見到了這樣一批特殊的青年,聽到和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創業故事,
他們似曾相識,又有全然嶄新的面貌。
他就是吳曉波,cctv財經頻道《創業:我們的故事》主講人。
創業型企業家在創業初期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邊緣化的人也能創業成功嗎?
劉永行、劉永好、尹明善都曾經歷的逆境,
當下年輕人能否應對?
挫折磨礪意志,創業改變人生
如果你有夢想,如果你正面臨人生坎坷,如果你想逆風飛揚,
邀請你一起來聽吳曉波講故事。
3月9日晚,他將為您帶來他在西海固等地的發現,
他將帶您一起從故事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中探尋創業成功的公式。當吳曉波站在西海固的山脊上的時候,他被深深震撼了,因為在很多中國其它的貧困地區,雖然很貧窮,但山上還是有樹,河里還是有魚,人們缺少的是當地的資源和外部世界的對接,所以那些地方墻上常常貼著六個字“要致富先修路”。然后,這次吳曉波到了西海固以后,發覺山上什么也沒有,天空中甚至沒有一個飛鳥,那里極度缺水,是一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那么,在這樣一個極度貧窮的地方,一個名叫李成的年輕人要創業,而且這個年輕人是一個在城里讀完了四年大學,主動回去要創業的年輕人,他會面臨怎樣一個創業的環境,接受怎樣的創業挑戰么? 吳曉波這樣講到:“我聽過所有的創業者的故事,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所有的人都是死去活來。我們來回過頭來看中國整個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一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創業者不斷成功的過程。而我研究這些創業者,會發覺什么呢?發覺這些創業者幾乎所有的人,大家一開始都是一些邊緣化的人。比如說中國在1970年代末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其實他們都非常像李成。比如我接觸過的像一個叫傻子瓜子年廣久,炒瓜子的一個中國第一代的私營企業家,他是一個文盲;比如說萬象集團的魯冠球,他是一個農民;比如說萬科的王石,當年創業他是一個退伍的軍人;比如說中國當年第一個首富叫牟其中,他是一個刑改釋放的人員;比如說中國現在最大的家電企業海爾的張瑞敏當年他是一個很失意的小官員。這些人都是被體制所拋棄的,甚至被城市被城墻所拋棄的人,在社會的邊緣。然后在他們創業過程中都面臨過很多絕境”
吳曉波認為,很多年輕人在他創業的初期都會面臨到一個絕境,然后他們又會在絕境中找到一個新生。而這個過程大概是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在他早年必經的一個課程。他又帶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福建。2010年夏天,福建山區暴雨引發泥石流災害。一位名叫吳立宗的養兔創業青年受災特別嚴重,他也走到了人生最困難的時間,而且他的創業計劃書沒有通過評審,他明白這意味著他將得不到急需的資金補充與創業幫扶。不過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樣,一個陌生的導師團隊來到了他的身邊……
吳曉波:“在2011年我們來談中國青年創業,和之前中國人創業的一個最大的區別點就是:西方對企業家,他們認為企業家應該分成兩種企業家,一種叫做商業企業家,一種叫做社會企業家。商業企業家是賺錢的,社會企業家是把他對商業的很多經驗傳授給新創業的一個年輕人的一個企業家。這樣一個人群的出現,我覺得對當前中國創業環境的創新和進步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因為在20年前他們不可能出現,20年前因為他們也很窮,20年前也沒有這么大的商業土壤,沒有那么成熟的商業模式。
只有在今天,在中國的企業家群體已經日漸壯大,千萬計的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成長起來了,所以一個新的創業土壤,新的創業人群已經出現了。而且中國的這批已經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對商業的理解,甚至他們對人生本身的理解,也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這種氛圍、這種人群的出現,對中國年輕人的創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絕境可能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但與此同時,它應該也能激發起一個人內心的潛能。所以每一個人都不應該被忽略,只要你有創業的特質和精神,只要你有創業的勇氣和方向。當然,每一個人也不應該忽略自己,尤其不應該忽略自己內心強大的潛能。
他不是一個企業家,只是一個財經作家。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E2516AB-6E-E
- G993
- ICD2053BCS-1
- K370A3
- L293B
- M1-7611-5
- N24C64W6
- P1210LF
- S101D01
- T1000
這么多年來他去過不少地方,接觸過很多企業家,也目睹過很多創業的故事。
在他寫作的《激蕩三十年》中,到處充滿了這些創業者的身影。
最近,常常有人問他,在今天的中國,那些激動人心的創業精神,是不是還活著?今天的創業者,與他寫過的上世紀的那些創業者們,又有什么不同?
他很想回答這些問題。
不久前,他去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 “西海固”。
在這個特困地方
他見到了這樣一批特殊的青年,聽到和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創業故事,
他們似曾相識,又有全然嶄新的面貌。
他就是吳曉波,cctv財經頻道《創業:我們的故事》主講人。
創業型企業家在創業初期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邊緣化的人也能創業成功嗎?
劉永行、劉永好、尹明善都曾經歷的逆境,
當下年輕人能否應對?
挫折磨礪意志,創業改變人生
如果你有夢想,如果你正面臨人生坎坷,如果你想逆風飛揚,
邀請你一起來聽吳曉波講故事。
3月9日晚,他將為您帶來他在西海固等地的發現,
他將帶您一起從故事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中探尋創業成功的公式。當吳曉波站在西海固的山脊上的時候,他被深深震撼了,因為在很多中國其它的貧困地區,雖然很貧窮,但山上還是有樹,河里還是有魚,人們缺少的是當地的資源和外部世界的對接,所以那些地方墻上常常貼著六個字“要致富先修路”。然后,這次吳曉波到了西海固以后,發覺山上什么也沒有,天空中甚至沒有一個飛鳥,那里極度缺水,是一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那么,在這樣一個極度貧窮的地方,一個名叫李成的年輕人要創業,而且這個年輕人是一個在城里讀完了四年大學,主動回去要創業的年輕人,他會面臨怎樣一個創業的環境,接受怎樣的創業挑戰么? 吳曉波這樣講到:“我聽過所有的創業者的故事,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所有的人都是死去活來。我們來回過頭來看中國整個三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的一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創業者不斷成功的過程。而我研究這些創業者,會發覺什么呢?發覺這些創業者幾乎所有的人,大家一開始都是一些邊緣化的人。比如說中國在1970年代末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其實他們都非常像李成。比如我接觸過的像一個叫傻子瓜子年廣久,炒瓜子的一個中國第一代的私營企業家,他是一個文盲;比如說萬象集團的魯冠球,他是一個農民;比如說萬科的王石,當年創業他是一個退伍的軍人;比如說中國當年第一個首富叫牟其中,他是一個刑改釋放的人員;比如說中國現在最大的家電企業海爾的張瑞敏當年他是一個很失意的小官員。這些人都是被體制所拋棄的,甚至被城市被城墻所拋棄的人,在社會的邊緣。然后在他們創業過程中都面臨過很多絕境”
吳曉波認為,很多年輕人在他創業的初期都會面臨到一個絕境,然后他們又會在絕境中找到一個新生。而這個過程大概是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在他早年必經的一個課程。他又帶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福建。2010年夏天,福建山區暴雨引發泥石流災害。一位名叫吳立宗的養兔創業青年受災特別嚴重,他也走到了人生最困難的時間,而且他的創業計劃書沒有通過評審,他明白這意味著他將得不到急需的資金補充與創業幫扶。不過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樣,一個陌生的導師團隊來到了他的身邊……
吳曉波:“在2011年我們來談中國青年創業,和之前中國人創業的一個最大的區別點就是:西方對企業家,他們認為企業家應該分成兩種企業家,一種叫做商業企業家,一種叫做社會企業家。商業企業家是賺錢的,社會企業家是把他對商業的很多經驗傳授給新創業的一個年輕人的一個企業家。這樣一個人群的出現,我覺得對當前中國創業環境的創新和進步是具有很大意義的。因為在20年前他們不可能出現,20年前因為他們也很窮,20年前也沒有這么大的商業土壤,沒有那么成熟的商業模式。
只有在今天,在中國的企業家群體已經日漸壯大,千萬計的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成長起來了,所以一個新的創業土壤,新的創業人群已經出現了。而且中國的這批已經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對商業的理解,甚至他們對人生本身的理解,也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這種氛圍、這種人群的出現,對中國年輕人的創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絕境可能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但與此同時,它應該也能激發起一個人內心的潛能。所以每一個人都不應該被忽略,只要你有創業的特質和精神,只要你有創業的勇氣和方向。當然,每一個人也不應該忽略自己,尤其不應該忽略自己內心強大的潛能。
上一篇:楊瀾談創業
下一篇:分析電子元器件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