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上的大數據夢
發布時間:2013/6/7 10:19:44 訪問次數:763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E22-01
- E1G44ET
- E1G42ETBLK
- E11-PSOPA-W
- E11-PSOPA-52
- E1106 KIT
- E10G42BTDA
- E10G42BFSR
- E10G42AFDA
- E1081 KIT
- E09A29LA
- 20-101-1138
我們需要的是可穿戴智能設備,而不是‘可穿戴手機’,發郵件、推送信息、拍照都不應該是可穿戴設備應該解決的核心問題。
事實上對一款可穿戴智能設備來說,如果僅僅是照搬手機上的服務,那么它替代不了智能手機,但是卻可以被智能手機替代,就會形成了一個尷尬——沒有痛點,一個可有可無的產品,市場空間是難以預料的。
可穿戴智能設備不應該僅僅是附屬品,即將推出的bambook智能手表將內置android 4.1操作系統,可獨立于智能手機而存在,顧曉斌稱,未來智能手機屏幕仍將擴大,同時手表等小屏幕將承載原先的智能手機的功能,到時候大屏手機加手表的組合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可穿戴智能設備作為手機配件是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必要獨立于手機。目前咕咚網推出的智能手環已經賣出了數萬件。
不過不管是獨立設備還是配件,各方達成共識的一點是,可穿戴設備應該與生物傳感技術結合,將人體作為一種輸入甚至輸出的方式,最后通過其自身或通過手機app的方式連接互聯網,從而避免傳統電子產品信息孤島的宿命,實現獨立于智能手機之外的核心價值。
目前網上已經有了大量關于google glass的評測,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成為了最為人詬病的兩個軟肋。
可穿戴設備未來會有很多種可能,除了手表、眼鏡、腕帶, 還可能是腰帶、衣服等等,不過對使用習慣的挑戰將會是可穿戴設備面臨的一個用戶門檻,眼鏡一方面無法代替手機,僅僅是一個附屬品,另一方面對用戶來說要培養長期使用的習慣也是一個難題。
最合理的位置是手腕。這也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爭奪最激烈的地方,最熱門的產品也都是手腕配飾,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咕咚手環、myo、bambook智能手表、w/me等各式手環也是google glass以外被討論最多的產品。
手腕設備是飾品和手表的自然過渡,對用戶來說并不用太刻意地去培養用戶習慣,同時隨著蘋果iwatch的臨近,以及各種手腕設備的推陳出新,一場手腕爭奪戰正在悄悄醞釀,而這場爭奪戰背后事實上是大數據的爭奪。
“人體的物聯網”比喻可穿戴設備,通過傳感技術可以檢測出用戶的體溫、血壓、心率等等數據,可穿戴設備通過傳感器讀取,如果用戶佩戴好幾年,數據被記錄并上傳到云端,就可以形成個人的身體數據庫,如果幾萬人佩戴,形成大數據,然后反饋回來,就會很有價值。
電池問題已經讓智能手機廠商們傷透腦筋,現在這個噩夢要來困擾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商了。
相比起智能設備各項硬件的突飛猛進,電池技術始終停滯不前,google glass也因為僅能支撐五六個小時的電量頻遭質疑,同時電池的體積和容量對體積更小的可穿戴設備來說更加顯得捉襟見肘。
相比起電池技術,傳感技術的進步要顯著的多。加拿大創業公司thalmic labs推出的myo腕帶可以通過人體肌肉運動時產生的生物電變化來判斷佩戴者意圖,在將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新來通過藍牙發送到受控設備,從而實現用手勢來控制電腦、電視、甚至汽車等終端。
w/me智能腕帶則可以通過醫用傳感器解析心率,反映自主神經系統健康程度以及情緒,同時具備手機尋找、信息提醒、遠程控制等功能。硅谷生物傳感技術公司神念科技已經可以識別腦電波信號并用于控制硬件,目前已經可以控制軌道玩具車、led燈等設備。
通過云端技術與大數據運算,未來智能設備還可以對檢測到的信號進行反饋,比如當人疲勞時,通過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來使人達到興奮效果。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無線充電技術也不再熱門,在實際使用上,它并不像聽上去那么酷,用戶需要使用架設專門的設備,其普及程度也無法滿足可穿戴設備大范圍使用的需求。
可穿戴設備產業鏈包括傳感器技術提供商、硬件供應商、制造商、云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公司等等環節,而可穿戴智能設備最終是一款集成了云技術和大數據的互聯網產品,由互聯網公司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或許更符合行業規律。
互聯網公司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很廣,更容易快速巨龍用戶,能夠引導一波新的消費浪潮,而硬件廠商的行業影響力非常有限,而且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互聯網產品上沒有經驗,做不出太多的應用,所以硬件廠商要做這塊并沒有優勢。
互聯網創業者們則早已嗅到了機會,天使投資人、航班管家投資了一家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大麥健康網”,其主要產品是一款智能計步器,王江表示,在這個領域創業,團隊需要有懂硬件的人、有能發動各方面資源、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人以及跟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運營和設計人員。
可穿戴設備的創業對團隊綜合能力和資金要求比較高,目前還不是\l絲創業者玩得起的。同時周航不看好運動領域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因為在中國真正堅持熱愛運動的人不多,以運動為核心賣點的可穿戴設備在用戶過了新鮮勁后就會被拋棄。
回想2011年開始的互聯網公司扎堆做手機,把手機市場愣是做成了紅海,可以預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競爭將更激烈,會有大量創業者、互聯網公司和軟硬件廠商加入到這場戰爭,另一方面產品定位、用戶習慣、產業鏈整合能力等都在拷問創業者的綜合能力,而電池和充電技術的瓶頸也困擾著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發展,毫無疑問的是,這一類產品未來將融入并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現階段看來,夢想太寬,現實太窄。
“未來智能手機會不會像bb機一樣被淘汰?”在google glass和iwatch的帶動下,關于智能設備的未來,網上出現了各種靠譜和不靠譜的假設,“淘汰說”是其中比較激進的一種。
細數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將問世的可穿戴設備,基本包括四大類:1、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國內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2、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設備iwatch,以及即將面世的果殼智能手表,3、作為互聯網輔助產品的google glass、百度呢eye類產品,4、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設備myo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蘋果、谷歌和微軟各自創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態系統,有上千萬的開發者挖空心思去實現智能設備的各種奇思妙想,有成熟的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做支撐,相對健全的網絡環境,以及突飛猛進的生物檢測技術做保障,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拓寬了網民的想象空間,可穿戴設備的夢想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
回過頭來看,可穿戴智能設備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這個看上去假大空的問題,決定著該領域的發展方向。http://djydz.51dzw.com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E22-01
- E1G44ET
- E1G42ETBLK
- E11-PSOPA-W
- E11-PSOPA-52
- E1106 KIT
- E10G42BTDA
- E10G42BFSR
- E10G42AFDA
- E1081 KIT
- E09A29LA
- 20-101-1138
我們需要的是可穿戴智能設備,而不是‘可穿戴手機’,發郵件、推送信息、拍照都不應該是可穿戴設備應該解決的核心問題。
事實上對一款可穿戴智能設備來說,如果僅僅是照搬手機上的服務,那么它替代不了智能手機,但是卻可以被智能手機替代,就會形成了一個尷尬——沒有痛點,一個可有可無的產品,市場空間是難以預料的。
可穿戴智能設備不應該僅僅是附屬品,即將推出的bambook智能手表將內置android 4.1操作系統,可獨立于智能手機而存在,顧曉斌稱,未來智能手機屏幕仍將擴大,同時手表等小屏幕將承載原先的智能手機的功能,到時候大屏手機加手表的組合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可穿戴智能設備作為手機配件是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必要獨立于手機。目前咕咚網推出的智能手環已經賣出了數萬件。
不過不管是獨立設備還是配件,各方達成共識的一點是,可穿戴設備應該與生物傳感技術結合,將人體作為一種輸入甚至輸出的方式,最后通過其自身或通過手機app的方式連接互聯網,從而避免傳統電子產品信息孤島的宿命,實現獨立于智能手機之外的核心價值。
目前網上已經有了大量關于google glass的評測,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成為了最為人詬病的兩個軟肋。
可穿戴設備未來會有很多種可能,除了手表、眼鏡、腕帶, 還可能是腰帶、衣服等等,不過對使用習慣的挑戰將會是可穿戴設備面臨的一個用戶門檻,眼鏡一方面無法代替手機,僅僅是一個附屬品,另一方面對用戶來說要培養長期使用的習慣也是一個難題。
最合理的位置是手腕。這也是目前可穿戴設備爭奪最激烈的地方,最熱門的產品也都是手腕配飾,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咕咚手環、myo、bambook智能手表、w/me等各式手環也是google glass以外被討論最多的產品。
手腕設備是飾品和手表的自然過渡,對用戶來說并不用太刻意地去培養用戶習慣,同時隨著蘋果iwatch的臨近,以及各種手腕設備的推陳出新,一場手腕爭奪戰正在悄悄醞釀,而這場爭奪戰背后事實上是大數據的爭奪。
“人體的物聯網”比喻可穿戴設備,通過傳感技術可以檢測出用戶的體溫、血壓、心率等等數據,可穿戴設備通過傳感器讀取,如果用戶佩戴好幾年,數據被記錄并上傳到云端,就可以形成個人的身體數據庫,如果幾萬人佩戴,形成大數據,然后反饋回來,就會很有價值。
電池問題已經讓智能手機廠商們傷透腦筋,現在這個噩夢要來困擾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商了。
相比起智能設備各項硬件的突飛猛進,電池技術始終停滯不前,google glass也因為僅能支撐五六個小時的電量頻遭質疑,同時電池的體積和容量對體積更小的可穿戴設備來說更加顯得捉襟見肘。
相比起電池技術,傳感技術的進步要顯著的多。加拿大創業公司thalmic labs推出的myo腕帶可以通過人體肌肉運動時產生的生物電變化來判斷佩戴者意圖,在將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新來通過藍牙發送到受控設備,從而實現用手勢來控制電腦、電視、甚至汽車等終端。
w/me智能腕帶則可以通過醫用傳感器解析心率,反映自主神經系統健康程度以及情緒,同時具備手機尋找、信息提醒、遠程控制等功能。硅谷生物傳感技術公司神念科技已經可以識別腦電波信號并用于控制硬件,目前已經可以控制軌道玩具車、led燈等設備。
通過云端技術與大數據運算,未來智能設備還可以對檢測到的信號進行反饋,比如當人疲勞時,通過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來使人達到興奮效果。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無線充電技術也不再熱門,在實際使用上,它并不像聽上去那么酷,用戶需要使用架設專門的設備,其普及程度也無法滿足可穿戴設備大范圍使用的需求。
可穿戴設備產業鏈包括傳感器技術提供商、硬件供應商、制造商、云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公司等等環節,而可穿戴智能設備最終是一款集成了云技術和大數據的互聯網產品,由互聯網公司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或許更符合行業規律。
互聯網公司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很廣,更容易快速巨龍用戶,能夠引導一波新的消費浪潮,而硬件廠商的行業影響力非常有限,而且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互聯網產品上沒有經驗,做不出太多的應用,所以硬件廠商要做這塊并沒有優勢。
互聯網創業者們則早已嗅到了機會,天使投資人、航班管家投資了一家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大麥健康網”,其主要產品是一款智能計步器,王江表示,在這個領域創業,團隊需要有懂硬件的人、有能發動各方面資源、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人以及跟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運營和設計人員。
可穿戴設備的創業對團隊綜合能力和資金要求比較高,目前還不是\l絲創業者玩得起的。同時周航不看好運動領域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因為在中國真正堅持熱愛運動的人不多,以運動為核心賣點的可穿戴設備在用戶過了新鮮勁后就會被拋棄。
回想2011年開始的互聯網公司扎堆做手機,把手機市場愣是做成了紅海,可以預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競爭將更激烈,會有大量創業者、互聯網公司和軟硬件廠商加入到這場戰爭,另一方面產品定位、用戶習慣、產業鏈整合能力等都在拷問創業者的綜合能力,而電池和充電技術的瓶頸也困擾著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發展,毫無疑問的是,這一類產品未來將融入并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現階段看來,夢想太寬,現實太窄。
“未來智能手機會不會像bb機一樣被淘汰?”在google glass和iwatch的帶動下,關于智能設備的未來,網上出現了各種靠譜和不靠譜的假設,“淘汰說”是其中比較激進的一種。
細數目前已經問世和即將問世的可穿戴設備,基本包括四大類:1、運動和健康輔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國內的咕咚手環、大麥計步器等,2、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機的獨立智能設備iwatch,以及即將面世的果殼智能手表,3、作為互聯網輔助產品的google glass、百度呢eye類產品,4、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體感設備myo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蘋果、谷歌和微軟各自創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態系統,有上千萬的開發者挖空心思去實現智能設備的各種奇思妙想,有成熟的云服務和大數據技術做支撐,相對健全的網絡環境,以及突飛猛進的生物檢測技術做保障,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拓寬了網民的想象空間,可穿戴設備的夢想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
回過頭來看,可穿戴智能設備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這個看上去假大空的問題,決定著該領域的發展方向。http://djydz.51dzw.com
上一篇:英特爾重新定義超極本
下一篇:三星:硬件覆蓋市場各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