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來襲,LED真的毫無招架之力?
發布時間:2016/7/14 14:26:59 訪問次數:3529
自去年以來,oled在顯示行業相關報道中的出現率不斷增多,這個新名詞,著實讓不少人將其與僅一字之差的led混淆。另一方面,盡管oled目前主要針對手機等小尺寸屏幕應用,但在專業大屏幕顯示領域,一些led企業已經嗅到了火藥味兒。那么,被炒得火熱的oled究竟是何方神圣?其與led有什么關聯?又憑什么讓led企業感到威脅呢?本文就來簡單剖析一下。
http://zcxkj.51dzw.com/led與oled的概念區分
我們所熟知的led顯示技術是直接以led(發光二極管)作為像素的顯示方式。彩色led顯示屏是以紅、綠、藍三色led組成基本發光元素,并以點陣方式排布。led顯示屏通常由顯示模塊、控制系統和電源系統構成,通過控制系統控制led的亮滅來發出不同色光,進而成像。由于led直徑較大,因此同色像素之間的距離也較大,形成點間距。
可彎曲柔性oled顯示屏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則是通過電流驅動有機薄膜來發光的,其發出的光線可以是紅、綠、藍、白等單色,也可以實現全彩效果。
簡單來說,led與oled兩種技術發光原理不同,采用的材料不同,但都具有自發光特性,不需要背光,都可以稱得上薄型顯示技術。此外,柔性oled顯示屏還可以實現彎曲、卷曲,乃至折疊。
oled可在哪些方面威脅led?
其實談到oled,人們通常會將其與lcd即液晶聯系在一起。今年各類專業顯示設備(消費領域競爭環境不同,這里暫不涉及)展示會上,oled商用顯示器初露鋒芒,大屏顯示行業業內人士的關注焦點也主要集中于oled顯示器與液晶顯示器及液晶拼接的直面競爭。不過,一些led顯示屏企業負責人也表示,面對oled的快速崛起,led顯示屏也很難置身事外。
筆者認為,小間距led顯示屏是最有可能與oled發生業務交叉的產品類型。其實要理解這一點并不困難,因為在oled崛起之前,小間距led已經在挑戰lcd的業務領域了。事實上,小間距led顯示屏的誕生主要就是為了解決led屏“入室”的問題。在縮小了像素間距,拉近了可視距離,解決了低亮高灰等問題后,小間距led屏終于登堂入室,在控制室、指揮調度室、演播室、主題公園、舞臺背景等大幅面視頻墻領域大顯身手,沖擊了dlp的地位。
而對于大屏行業的另一巨頭lcd,小間距led屏企則采用了推出標準分辨率獨立顯示單元的方式直面競爭(目前已有16:9標準分辨率,55英寸獨立顯示單元等產品問世),意欲在以數字標牌、會議室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顯示領域分一杯羹。
oled的加入,為dlp、lcd、小間距led的三足鼎立格局注入了不安定因素。中小尺寸方面,目前已有55、65英寸級oled商用顯示器上市,在主流尺寸級別上將與lcd和小間距led直面競爭,而oled具有的獨特的柔性可彎曲特性帶來了顛覆性的顯示手段,特別對于以數字標牌行業為代表的創意顯示領域而言,極具殺傷力。而在大尺寸顯示方面,今年的infocomm china期間,已有oled透明拼接大屏展出,沖擊傳統視頻墻應用的苗頭已經顯現,而這也是小間距led的主戰場。
除去顯示終端層面的交鋒外,oled對led的威脅還表現在,oled照明對led照明的競爭。要知道,商用顯示市場是一個相對窄眾的市場,其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背后更大體量的消費級應用市場作為支撐,就好比液晶電視之于液晶顯示器、led照明之于led顯示屏。顯然,oled對led的潛在威脅,不僅在“枝葉”,還在于“根基”。
在oled面前,led毫無還手之力嗎?
那么,在這場可能將于不遠的未來發生的較量中,led企業就處在劣勢了嗎?倒也不盡然。要知道,在大屏拼接領域,小間距led顯示屏能夠攻城略地的最大優勢就是其天然無拼縫的特性,而oled至少在目前,還很難實現單屏大型化,那么其在大屏拼接領域的應用自然要受制于拼縫的限制。并且,在大屏領域,小間距led屏也可實現曲面安裝、異形安裝,顯然在大尺寸應用上,oled的可彎曲的靈活特性很難轉化成排他性的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對拼縫要求較高的應用領域,led仍優勢明顯。在大屏創意顯示領域,oled可能會與led同臺競爭,但很難說替代。
中小尺寸方面,oled目前受制于良品率、工藝等因素,目前價格仍較高,技術方面,仍有發光效率、壽命等尚待完善的因素。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于手機、vr設備等應用,距離真正大量應用于商用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led產業則已經邁入成熟,隨著工藝的日益提升和相關元件價格的下降,短時間內,小間距led更可能率先得到大量使用,這是技術周期賦予小間距led的機遇窗口。
當然,技術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新的顯示技術總是在不斷涌現。這就回歸到了顯示技術服務的根本,那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幫助用戶產生價值。因此,led屏企不妨將硬件競爭看淡一些,一方面繼續深入挖掘小間距led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要在服務層面做足功課,實現“軟性”服務價值的提升,打造硬件參數以外、更加持久的競爭優勢。
自去年以來,oled在顯示行業相關報道中的出現率不斷增多,這個新名詞,著實讓不少人將其與僅一字之差的led混淆。另一方面,盡管oled目前主要針對手機等小尺寸屏幕應用,但在專業大屏幕顯示領域,一些led企業已經嗅到了火藥味兒。那么,被炒得火熱的oled究竟是何方神圣?其與led有什么關聯?又憑什么讓led企業感到威脅呢?本文就來簡單剖析一下。
http://zcxkj.51dzw.com/led與oled的概念區分
我們所熟知的led顯示技術是直接以led(發光二極管)作為像素的顯示方式。彩色led顯示屏是以紅、綠、藍三色led組成基本發光元素,并以點陣方式排布。led顯示屏通常由顯示模塊、控制系統和電源系統構成,通過控制系統控制led的亮滅來發出不同色光,進而成像。由于led直徑較大,因此同色像素之間的距離也較大,形成點間距。
可彎曲柔性oled顯示屏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則是通過電流驅動有機薄膜來發光的,其發出的光線可以是紅、綠、藍、白等單色,也可以實現全彩效果。
簡單來說,led與oled兩種技術發光原理不同,采用的材料不同,但都具有自發光特性,不需要背光,都可以稱得上薄型顯示技術。此外,柔性oled顯示屏還可以實現彎曲、卷曲,乃至折疊。
oled可在哪些方面威脅led?
其實談到oled,人們通常會將其與lcd即液晶聯系在一起。今年各類專業顯示設備(消費領域競爭環境不同,這里暫不涉及)展示會上,oled商用顯示器初露鋒芒,大屏顯示行業業內人士的關注焦點也主要集中于oled顯示器與液晶顯示器及液晶拼接的直面競爭。不過,一些led顯示屏企業負責人也表示,面對oled的快速崛起,led顯示屏也很難置身事外。
筆者認為,小間距led顯示屏是最有可能與oled發生業務交叉的產品類型。其實要理解這一點并不困難,因為在oled崛起之前,小間距led已經在挑戰lcd的業務領域了。事實上,小間距led顯示屏的誕生主要就是為了解決led屏“入室”的問題。在縮小了像素間距,拉近了可視距離,解決了低亮高灰等問題后,小間距led屏終于登堂入室,在控制室、指揮調度室、演播室、主題公園、舞臺背景等大幅面視頻墻領域大顯身手,沖擊了dlp的地位。
而對于大屏行業的另一巨頭lcd,小間距led屏企則采用了推出標準分辨率獨立顯示單元的方式直面競爭(目前已有16:9標準分辨率,55英寸獨立顯示單元等產品問世),意欲在以數字標牌、會議室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顯示領域分一杯羹。
oled的加入,為dlp、lcd、小間距led的三足鼎立格局注入了不安定因素。中小尺寸方面,目前已有55、65英寸級oled商用顯示器上市,在主流尺寸級別上將與lcd和小間距led直面競爭,而oled具有的獨特的柔性可彎曲特性帶來了顛覆性的顯示手段,特別對于以數字標牌行業為代表的創意顯示領域而言,極具殺傷力。而在大尺寸顯示方面,今年的infocomm china期間,已有oled透明拼接大屏展出,沖擊傳統視頻墻應用的苗頭已經顯現,而這也是小間距led的主戰場。
除去顯示終端層面的交鋒外,oled對led的威脅還表現在,oled照明對led照明的競爭。要知道,商用顯示市場是一個相對窄眾的市場,其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背后更大體量的消費級應用市場作為支撐,就好比液晶電視之于液晶顯示器、led照明之于led顯示屏。顯然,oled對led的潛在威脅,不僅在“枝葉”,還在于“根基”。
在oled面前,led毫無還手之力嗎?
那么,在這場可能將于不遠的未來發生的較量中,led企業就處在劣勢了嗎?倒也不盡然。要知道,在大屏拼接領域,小間距led顯示屏能夠攻城略地的最大優勢就是其天然無拼縫的特性,而oled至少在目前,還很難實現單屏大型化,那么其在大屏拼接領域的應用自然要受制于拼縫的限制。并且,在大屏領域,小間距led屏也可實現曲面安裝、異形安裝,顯然在大尺寸應用上,oled的可彎曲的靈活特性很難轉化成排他性的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對拼縫要求較高的應用領域,led仍優勢明顯。在大屏創意顯示領域,oled可能會與led同臺競爭,但很難說替代。
中小尺寸方面,oled目前受制于良品率、工藝等因素,目前價格仍較高,技術方面,仍有發光效率、壽命等尚待完善的因素。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于手機、vr設備等應用,距離真正大量應用于商用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led產業則已經邁入成熟,隨著工藝的日益提升和相關元件價格的下降,短時間內,小間距led更可能率先得到大量使用,這是技術周期賦予小間距led的機遇窗口。
當然,技術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新的顯示技術總是在不斷涌現。這就回歸到了顯示技術服務的根本,那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幫助用戶產生價值。因此,led屏企不妨將硬件競爭看淡一些,一方面繼續深入挖掘小間距led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要在服務層面做足功課,實現“軟性”服務價值的提升,打造硬件參數以外、更加持久的競爭優勢。
下一篇:全球首個可吸收的血管支架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