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未來分析
發布時間:2016/12/22 10:15:00 訪問次數:9857
剛結束的“第四節汽車與環境”論壇上,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74HCT7541PW-Q100J
- 74LVC16373APAG
- 74LVC16374ADGG-Q1J
- 74LVC16374ADL112
- 74LS02
- 74HC165D653
- 74HC175PW112
- 74HC175PW118
- 74HC175PW-Q100J
- 74HC14
- 74HCT174DB112
- 74HCT174DB118
一:“汽車擁抱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擁抱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是跨界跨領域的,但是從技術的鏈條來看應該是有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再到產品的制造、產品的銷售、產品的應用。現在談論得很廣泛我們如果只聚焦在產品的開發,那我覺得主要的核心技術就是在智能網聯產品架構發生改變。所以應該整體關注產品設計技術,包括我們的新零部件等新的產品出現,這里面涉及我們很多共性的關鍵問題。
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之一是需要一個全新的城市,具有全新的道路結構和控制體系。我們不僅僅關注車本身,還要關注怎么樣改善環境,讓環境和車可以匹配,就是你要完全做一個新的城市,要改變人的生活環境和出行習慣,在這個全新的城市里邊做實驗邊做標準。而
汽車+互聯網,兩個的體積是不一樣的,汽車是非常傳統的制造業不會變成其他的行業,如果互聯網行業扎進去造車我認為不太可能,如果拒絕也是死路一條,我們現在單車利潤已經講到不可思議了,但是你還得靠他造,互聯網企業如果造車肯定死,汽車廠如果拒絕互聯網也是死,這兩個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
一個傳統企業和現代企業最根本的問題是技術的沉淀問題。我講到底盤和硬件,這么多年以來,我們2014年9月26號開了一個汽車維修業轉型與發展,在寫這個指導意見186號文的時候,我們討論了很長時間,中國還沒有拿到核心技術,我們拿到的關鍵技術非常有限,如果沒有這個理念和技術的沉淀,要造汽車,我同意,這就是一個夢想,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現在國內一些車企對于汽車互聯的態度過于急躁、甚至有點急功近利。發展需要創新,但不是拔苗助長。更重要的是,汽車關系到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危,汽車互聯技術的進步必須要穩打穩扎、步步為營地推進。但不管怎樣,實現汽車的智能化是現代科技進步的重要方向。未來的智能汽車,充滿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可能。
二:政府、oem、第三方機構誰應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負責?
智能網聯汽車是多產業跨界融合的汽車形態。原來的汽車架構設計是安全的,但是整個架構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引入了一些危險進來,導致聯網的被攻擊。所以汽車安全技術是一個很重要的點。所以我們應當在設計之初就加入安全標準體系,使汽車自身就具備一定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們的防御思路不一定是落在汽車總線動力和結構系統上而是在網聯。
在信息領域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就需要我們將安全分層分級。首先動力和轉向系統的安全等級最高,其次娛樂信息可能會被外界接觸易受到攻擊,安全級別稍低;最后傳感器、對外融合的模塊信息也可能遭受黑客攻擊。從低安全級到高安全級他的控制要經過嚴格的審核的,但是其本身就是一個高實時性的交通傳感工具,本身的計算能力和傳感能力是不能夠做信息審核的,所以在平臺上協同的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一些技術通過高速的計算來控制汽車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這個問題從國家層面要優先于自動駕駛。大家談自動駕駛談的很熱,但是最后網絡安全一定會先來做,而且國家現在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各種標準、網絡安全的標準已經開始啟動,先把標準做出來,然后把這個執行層面。
網絡安全問題在2012年到2013年交通運輸行業已經關注這個問題,同時我們把全國的交通密鑰系統也設置在里面,無論從硬件和軟件,我們都在對經營型機動性的主動安全以及最后的智能車方面進行軟硬件加密的約束。所以近期可能有一些標準和規范發布,當然我們在一些車輛的標準上會對這個網絡安全方面提出要求,具體實施的方式和方法很多。
保障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我們不僅要從國家政府層面行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平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自主研發體系,制定智能汽車及其他設備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形成對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審查能力。同時,還要從企業、第三方測評等多方面有所行動。
汽車產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其牽涉面很廣、產業聚集效應也很強,是國家工業的典型代表,因此其受到技術的影響更為明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產業正在經歷著變革。
近些年中國成為世界產銷第一的汽車大國,同時互聯網行業的廣度也是全球領先,而且“互聯網+”已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旋律,因此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必將與汽車產業相交相融。
剛結束的“第四節汽車與環境”論壇上,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74HCT7541PW-Q100J
- 74LVC16373APAG
- 74LVC16374ADGG-Q1J
- 74LVC16374ADL112
- 74LS02
- 74HC165D653
- 74HC175PW112
- 74HC175PW118
- 74HC175PW-Q100J
- 74HC14
- 74HCT174DB112
- 74HCT174DB118
一:“汽車擁抱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擁抱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是跨界跨領域的,但是從技術的鏈條來看應該是有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再到產品的制造、產品的銷售、產品的應用。現在談論得很廣泛我們如果只聚焦在產品的開發,那我覺得主要的核心技術就是在智能網聯產品架構發生改變。所以應該整體關注產品設計技術,包括我們的新零部件等新的產品出現,這里面涉及我們很多共性的關鍵問題。
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之一是需要一個全新的城市,具有全新的道路結構和控制體系。我們不僅僅關注車本身,還要關注怎么樣改善環境,讓環境和車可以匹配,就是你要完全做一個新的城市,要改變人的生活環境和出行習慣,在這個全新的城市里邊做實驗邊做標準。而
汽車+互聯網,兩個的體積是不一樣的,汽車是非常傳統的制造業不會變成其他的行業,如果互聯網行業扎進去造車我認為不太可能,如果拒絕也是死路一條,我們現在單車利潤已經講到不可思議了,但是你還得靠他造,互聯網企業如果造車肯定死,汽車廠如果拒絕互聯網也是死,這兩個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
一個傳統企業和現代企業最根本的問題是技術的沉淀問題。我講到底盤和硬件,這么多年以來,我們2014年9月26號開了一個汽車維修業轉型與發展,在寫這個指導意見186號文的時候,我們討論了很長時間,中國還沒有拿到核心技術,我們拿到的關鍵技術非常有限,如果沒有這個理念和技術的沉淀,要造汽車,我同意,這就是一個夢想,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現在國內一些車企對于汽車互聯的態度過于急躁、甚至有點急功近利。發展需要創新,但不是拔苗助長。更重要的是,汽車關系到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危,汽車互聯技術的進步必須要穩打穩扎、步步為營地推進。但不管怎樣,實現汽車的智能化是現代科技進步的重要方向。未來的智能汽車,充滿無限(參配、圖片、詢價) 可能。
二:政府、oem、第三方機構誰應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負責?
智能網聯汽車是多產業跨界融合的汽車形態。原來的汽車架構設計是安全的,但是整個架構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引入了一些危險進來,導致聯網的被攻擊。所以汽車安全技術是一個很重要的點。所以我們應當在設計之初就加入安全標準體系,使汽車自身就具備一定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們的防御思路不一定是落在汽車總線動力和結構系統上而是在網聯。
在信息領域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就需要我們將安全分層分級。首先動力和轉向系統的安全等級最高,其次娛樂信息可能會被外界接觸易受到攻擊,安全級別稍低;最后傳感器、對外融合的模塊信息也可能遭受黑客攻擊。從低安全級到高安全級他的控制要經過嚴格的審核的,但是其本身就是一個高實時性的交通傳感工具,本身的計算能力和傳感能力是不能夠做信息審核的,所以在平臺上協同的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一些技術通過高速的計算來控制汽車的安全性。
網絡安全這個問題從國家層面要優先于自動駕駛。大家談自動駕駛談的很熱,但是最后網絡安全一定會先來做,而且國家現在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各種標準、網絡安全的標準已經開始啟動,先把標準做出來,然后把這個執行層面。
網絡安全問題在2012年到2013年交通運輸行業已經關注這個問題,同時我們把全國的交通密鑰系統也設置在里面,無論從硬件和軟件,我們都在對經營型機動性的主動安全以及最后的智能車方面進行軟硬件加密的約束。所以近期可能有一些標準和規范發布,當然我們在一些車輛的標準上會對這個網絡安全方面提出要求,具體實施的方式和方法很多。
保障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我們不僅要從國家政府層面行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平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自主研發體系,制定智能汽車及其他設備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形成對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審查能力。同時,還要從企業、第三方測評等多方面有所行動。
汽車產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其牽涉面很廣、產業聚集效應也很強,是國家工業的典型代表,因此其受到技術的影響更為明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產業正在經歷著變革。
近些年中國成為世界產銷第一的汽車大國,同時互聯網行業的廣度也是全球領先,而且“互聯網+”已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旋律,因此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必將與汽車產業相交相融。
下一篇:全球半導體業未來預測
熱門點擊
- 菜鳥備戰雙11:7成包裹將通過智能分單分配線路
- 柔性電子技術
- 2016年大數據技術發展分析
- “工業4.0”解決方案
- NFC技術
- 量子計算機,硅是最佳材料
- 加速度傳感器趨勢
- MEMS傳感器行業現狀和趨勢
- 全球面板供不應求
- 放出新的Win10累積更新-------微軟計劃于本周
推薦電子資訊
- 最差勁科技合作品盤點
- 最差勁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達: 看到這個不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