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礎設施和對端到端可編程應用模式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9/4/29 9:18:10 訪問次數:84601
npn硅晶體管
•低飽和中電流應用
•極低的集電極飽和電壓
•適用于低壓大電流驅動器
•高直流電流增益和大電流能力
•低導通電阻:ron =0.6Ω(最大值)(ib = 1ma)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C446N
- C506A
- BR356W
- BRE-3728
- BS108G
- BS312
- BSC014NE2LSI
- CD4011BF
- CD4081BE
- CDRH127/LDNP-330M
- CE-0936
- CH341T
- CLN-50
- CQY80NG
- CTI6
- BL412
- D150K
- D438S20
- D5807N
- D8748
- D8751H
- D87C51
cpu和可編程加速(嵌入式或獨立fpga)的緊密耦合,使開發人員能夠去創建可以一個應用于多個不同市場的平臺產品。 這增加了特定產品的市場適用性并提高了開發投資回報。 這甚至可以在流片后再對市場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即最大化的可編程性所提供的內在靈活性可支持相當大的創新空間。
從5g的角度來看更為重要的是,高度可編程的解決方案可以加快產品上市速度。例如,在標準最終確定之前,不再需要推遲soc的流片時間,后續改變的需求可以在軟件或可編程硬件中實現。這對于早期5g部署所面臨并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以及應對新標準的不斷涌現,這是一個突出優勢。
展望未來十年,隨著5g的出現,無線基礎設施將變得更加普遍,甚至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融為一體。 5g延續了先前蜂窩標準(在驅動帶寬方面)的模式,但也將其擴展到更多設備和使用模式。
主要趨勢包括:
1.對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其他應用的帶寬增加需求,特別是以10倍現有吞吐量或者更高速率驅動的瞬時可用帶寬。
a. 這將是5g標準化帶來的首波驅動力,其中3gpp已于2017年完成非獨立(即lte輔助)新無線電(nr),2018年可提供5g獨立版,
如圖1。
b. 5g的部署也將根據頻段情況分階段進行,首先部署6ghz以下,然后是毫米波(mmwave)頻率的連續頻段,以便在稍后階段支持關鍵embb應用。
2.隨著物聯網(iot)蜂窩網絡連接的到來而連接到std123s大量的設備。預計到2020年將有500億臺蜂窩網絡連接的設備。這些需求當中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現有標準滿足,同時也要靠release 16版本中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的現有規范去實現了。
3. 新的應用模式也在不斷涌現,這對移動設備及其蜂窩無線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示例包括:
a.用于連接多個電池供電物聯網端點的低帶寬、低功耗的要求,以實現mmtc相關的連接和監控;
b.用于車輛到車輛和車輛到基礎設施的連接(c-v2x)高可靠性、低延遲蜂窩網絡,以補充現有的v2x解決方案
c.為遠程手術和增強/虛擬現實等新興應用提供的高可靠性、低延遲支持
后兩類應用將通過即將推出的3gpp超可靠、低延遲連接(urllc)標準來解決。
4. 對邊緣分析和移動邊緣計算(mec)的新需求。計算重心正在從以前估計的將數據發送到集中式計算資源進行處理,轉變為移到位于數據生成原點附近的分布式計算資源的新范例。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興應用嚴格的延遲要求、越來越龐大的數據量,以及優化稀缺網絡資源的愿望等等許多方面。
2.基帶
在本文中,我們考慮如何通過具有高性能cpu子系統和包括fpga可重編程加速硬件處理單元的soc架構來成功應對5g的獨特需求。
基帶從網絡接口(例如以太網)獲取數據,并將其轉換為通過前傳(fronthaul)接口傳輸到射頻前端進行傳入/傳出的復雜樣本。以下高級原理圖包括用于lte下行鏈路的發送器(圖2a),以及用于上行鏈路的接收器(圖2b)。
(a)下行鏈路
(b)上行鏈路
圖2:基帶處理的高級原理圖
3.基帶l1處理的案例研究
在這里,我們舉例說明如何將基帶處理(尤其是layer-1層)映射到關鍵處理元器件上,如處理器子系統、cpu和dsp內核,以及固定和靈活的硬件加速,如圖3所示。
圖3:關鍵基帶處理元器件
3.1. 前傳(天線接口)連接
除了前面描述的處理元器件之外,還有一個靈活的天線接口功能模塊:這是連接基帶和射頻單元所需的元件。傳統上,這是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cpri),有時是開放式基站架構計劃(obsai)兼容的部分。
然而,越來越多的方案在轉向指定一個更靈活的前傳接口,以允許基帶std123s和rf前端之間的不同映射(如圖4所示)。ieee對下一代前傳接口ngfi(ieee1914)進行了持續的跟進,包括用于基于分組的前傳傳輸網絡標準ieee1914.1和以太網無線電(roe)包封和映射標準ieee1914.1。同時,還有其他行業項目指定了5g前傳接口并可共享,例如ecpri。
鑒于前傳接口面臨的各種規范、標準和要求,fpga很適合其應用,并通常用于支持此接口,如圖3所示。
3.2. 可加速5g上市時間的分立結構
圖4將5g所需的處理元器件映射為具有獨立器件的分立式架構,包括cpu soc、輔助fpga加速和天線接口。此配置反映了在可以提供經過優化的5g專用集成電路( asic)之前,可以在5g原型設計和早期量產中部署的實施方案。
· cpu系統級芯片里面包括:arm處理器組合以及用于layer-1處理和硬化加速器的dsp內核,用于固定的、明確定義的功能。
在此示例中,假設現有的4g asic soc可用,因此具有通用加速(例如macsec)以及lte特定加速:前向糾錯(特別是turbo編解碼器)、快速傅立葉變換和離散傅里葉變換,以在上行鏈路上支持sc-fdma。
· 靈活的天線接口
如前所述,前傳天線接口非常適合用fpga來實現。這是在線配置的,數據從射頻單元發出(在上行鏈路上),然后是被轉換為諸如以太網等具有標準連接的協議。
· 硬件加速fpga
輔助加速fpga實現了在基帶soc上不可提供的所有必要的計算密集型功能。這可以是5g特定的功能或先前未曾規劃的功能。
在此處顯示的示例中,使用了ccix互連。該標準允許基于不同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將緩存一致性、對等處理的優勢擴展到包括fpga和定制asic在內的多種加速器件上。
圖4:可加速5g上市時間的分立結構
3.3. 基于chiplet的5g實現
圖5顯示了與圖4所示類似的架構,但是使用了基于系統級封裝芯片(chiplet)的方法進行了重新配置。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采用了更高帶寬、更低延遲和更低功耗的接口將cpu soc片芯晶粒與輔助硬件加速chiplet芯片連接起來。 支持前傳連接到射頻單元的fpga器件在該示例中可以但并不是封裝集成在其中的;但實際上,如果有足夠的資源,它可以是與硬件加速chiplet芯片相同的chiplet器件。
圖5:基于chiplet的方法可實現更高的集成度
用于封裝集成的兩種主要技術是使用硅中介層或有機基板,以及某種形式的超短距離(usr)收發器。
3.4.完全集成的5g實現方式
最后,圖6展示了本文考慮的最終、最高集成度的基帶架構。該方法包括與先前相同的處理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嵌入式fpga(efpga)集成在了芯片內。
圖6:采用單片集成的、應用于5g基帶的異構多核系統級芯片
這種緊密集成的單片集成方法具有許多優點。與基于chiplet的方法相比,該接口具有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遲和更低的每比特能耗。此外,資源組合可以根據所考慮的特定應用進行定制,因此避免了不需要的接口、存儲器和核心邏輯單元。這樣可以實現以上所考慮的三種架構中最低單位成本。
如前所述,現在的主要目標是提供更快的上市時間、更高靈活性和未來可用性。之所以能加快了上市時間,是因為soc可以提前流片,因為可以針對efpga進行后期修改(例如5g標準中polar碼的出現)而不是完成即固定的asic。來自新算法或者未預計算法(例如新的加密標準)的靈活性可以通過嵌入式可編程邏輯而不是軟件或外部fpga來解決。最后,未來可用性可以延長soc的生命周期,因為諸如urllc和mmtc等新標準等大批量新興需求可以通過現有產品解決,而不需要進行新的開發。
npn硅晶體管
•低飽和中電流應用
•極低的集電極飽和電壓
•適用于低壓大電流驅動器
•高直流電流增益和大電流能力
•低導通電阻:ron =0.6Ω(最大值)(ib = 1ma)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C446N
- C506A
- BR356W
- BRE-3728
- BS108G
- BS312
- BSC014NE2LSI
- CD4011BF
- CD4081BE
- CDRH127/LDNP-330M
- CE-0936
- CH341T
- CLN-50
- CQY80NG
- CTI6
- BL412
- D150K
- D438S20
- D5807N
- D8748
- D8751H
- D87C51
cpu和可編程加速(嵌入式或獨立fpga)的緊密耦合,使開發人員能夠去創建可以一個應用于多個不同市場的平臺產品。 這增加了特定產品的市場適用性并提高了開發投資回報。 這甚至可以在流片后再對市場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即最大化的可編程性所提供的內在靈活性可支持相當大的創新空間。
從5g的角度來看更為重要的是,高度可編程的解決方案可以加快產品上市速度。例如,在標準最終確定之前,不再需要推遲soc的流片時間,后續改變的需求可以在軟件或可編程硬件中實現。這對于早期5g部署所面臨并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以及應對新標準的不斷涌現,這是一個突出優勢。
展望未來十年,隨著5g的出現,無線基礎設施將變得更加普遍,甚至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融為一體。 5g延續了先前蜂窩標準(在驅動帶寬方面)的模式,但也將其擴展到更多設備和使用模式。
主要趨勢包括:
1.對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其他應用的帶寬增加需求,特別是以10倍現有吞吐量或者更高速率驅動的瞬時可用帶寬。
a. 這將是5g標準化帶來的首波驅動力,其中3gpp已于2017年完成非獨立(即lte輔助)新無線電(nr),2018年可提供5g獨立版,
如圖1。
b. 5g的部署也將根據頻段情況分階段進行,首先部署6ghz以下,然后是毫米波(mmwave)頻率的連續頻段,以便在稍后階段支持關鍵embb應用。
2.隨著物聯網(iot)蜂窩網絡連接的到來而連接到std123s大量的設備。預計到2020年將有500億臺蜂窩網絡連接的設備。這些需求當中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現有標準滿足,同時也要靠release 16版本中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的現有規范去實現了。
3. 新的應用模式也在不斷涌現,這對移動設備及其蜂窩無線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示例包括:
a.用于連接多個電池供電物聯網端點的低帶寬、低功耗的要求,以實現mmtc相關的連接和監控;
b.用于車輛到車輛和車輛到基礎設施的連接(c-v2x)高可靠性、低延遲蜂窩網絡,以補充現有的v2x解決方案
c.為遠程手術和增強/虛擬現實等新興應用提供的高可靠性、低延遲支持
后兩類應用將通過即將推出的3gpp超可靠、低延遲連接(urllc)標準來解決。
4. 對邊緣分析和移動邊緣計算(mec)的新需求。計算重心正在從以前估計的將數據發送到集中式計算資源進行處理,轉變為移到位于數據生成原點附近的分布式計算資源的新范例。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興應用嚴格的延遲要求、越來越龐大的數據量,以及優化稀缺網絡資源的愿望等等許多方面。
2.基帶
在本文中,我們考慮如何通過具有高性能cpu子系統和包括fpga可重編程加速硬件處理單元的soc架構來成功應對5g的獨特需求。
基帶從網絡接口(例如以太網)獲取數據,并將其轉換為通過前傳(fronthaul)接口傳輸到射頻前端進行傳入/傳出的復雜樣本。以下高級原理圖包括用于lte下行鏈路的發送器(圖2a),以及用于上行鏈路的接收器(圖2b)。
(a)下行鏈路
(b)上行鏈路
圖2:基帶處理的高級原理圖
3.基帶l1處理的案例研究
在這里,我們舉例說明如何將基帶處理(尤其是layer-1層)映射到關鍵處理元器件上,如處理器子系統、cpu和dsp內核,以及固定和靈活的硬件加速,如圖3所示。
圖3:關鍵基帶處理元器件
3.1. 前傳(天線接口)連接
除了前面描述的處理元器件之外,還有一個靈活的天線接口功能模塊:這是連接基帶和射頻單元所需的元件。傳統上,這是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cpri),有時是開放式基站架構計劃(obsai)兼容的部分。
然而,越來越多的方案在轉向指定一個更靈活的前傳接口,以允許基帶std123s和rf前端之間的不同映射(如圖4所示)。ieee對下一代前傳接口ngfi(ieee1914)進行了持續的跟進,包括用于基于分組的前傳傳輸網絡標準ieee1914.1和以太網無線電(roe)包封和映射標準ieee1914.1。同時,還有其他行業項目指定了5g前傳接口并可共享,例如ecpri。
鑒于前傳接口面臨的各種規范、標準和要求,fpga很適合其應用,并通常用于支持此接口,如圖3所示。
3.2. 可加速5g上市時間的分立結構
圖4將5g所需的處理元器件映射為具有獨立器件的分立式架構,包括cpu soc、輔助fpga加速和天線接口。此配置反映了在可以提供經過優化的5g專用集成電路( asic)之前,可以在5g原型設計和早期量產中部署的實施方案。
· cpu系統級芯片里面包括:arm處理器組合以及用于layer-1處理和硬化加速器的dsp內核,用于固定的、明確定義的功能。
在此示例中,假設現有的4g asic soc可用,因此具有通用加速(例如macsec)以及lte特定加速:前向糾錯(特別是turbo編解碼器)、快速傅立葉變換和離散傅里葉變換,以在上行鏈路上支持sc-fdma。
· 靈活的天線接口
如前所述,前傳天線接口非常適合用fpga來實現。這是在線配置的,數據從射頻單元發出(在上行鏈路上),然后是被轉換為諸如以太網等具有標準連接的協議。
· 硬件加速fpga
輔助加速fpga實現了在基帶soc上不可提供的所有必要的計算密集型功能。這可以是5g特定的功能或先前未曾規劃的功能。
在此處顯示的示例中,使用了ccix互連。該標準允許基于不同指令集架構的處理器將緩存一致性、對等處理的優勢擴展到包括fpga和定制asic在內的多種加速器件上。
圖4:可加速5g上市時間的分立結構
3.3. 基于chiplet的5g實現
圖5顯示了與圖4所示類似的架構,但是使用了基于系統級封裝芯片(chiplet)的方法進行了重新配置。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采用了更高帶寬、更低延遲和更低功耗的接口將cpu soc片芯晶粒與輔助硬件加速chiplet芯片連接起來。 支持前傳連接到射頻單元的fpga器件在該示例中可以但并不是封裝集成在其中的;但實際上,如果有足夠的資源,它可以是與硬件加速chiplet芯片相同的chiplet器件。
圖5:基于chiplet的方法可實現更高的集成度
用于封裝集成的兩種主要技術是使用硅中介層或有機基板,以及某種形式的超短距離(usr)收發器。
3.4.完全集成的5g實現方式
最后,圖6展示了本文考慮的最終、最高集成度的基帶架構。該方法包括與先前相同的處理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嵌入式fpga(efpga)集成在了芯片內。
圖6:采用單片集成的、應用于5g基帶的異構多核系統級芯片
這種緊密集成的單片集成方法具有許多優點。與基于chiplet的方法相比,該接口具有更高的帶寬、更低的延遲和更低的每比特能耗。此外,資源組合可以根據所考慮的特定應用進行定制,因此避免了不需要的接口、存儲器和核心邏輯單元。這樣可以實現以上所考慮的三種架構中最低單位成本。
如前所述,現在的主要目標是提供更快的上市時間、更高靈活性和未來可用性。之所以能加快了上市時間,是因為soc可以提前流片,因為可以針對efpga進行后期修改(例如5g標準中polar碼的出現)而不是完成即固定的asic。來自新算法或者未預計算法(例如新的加密標準)的靈活性可以通過嵌入式可編程邏輯而不是軟件或外部fpga來解決。最后,未來可用性可以延長soc的生命周期,因為諸如urllc和mmtc等新標準等大批量新興需求可以通過現有產品解決,而不需要進行新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