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4516是一款高精度線性LED驅動芯片,采用單段式架構,沒有EMI的問題。無電感以及變壓器,結構簡單,成本低。
PT4516采用專利的電流控制與補償技術,電流精度3%以內,可由外不電阻設定,峰值電流60MA;可多芯片并聯使用增加電 流輸出能力。過溫自動降低電流,過溫保護功能。
特點:
外圍電路簡單,無需磁性元件
雙通道線性恒流驅動
支持可控硅調光
內部集成高壓啟動電路
LED輸出電流可調,支持最大峰值電流60mA
支持多芯片并聯以增加電流輸出能力
應用:LED球泡燈,射燈,燈絲燈以及其他緊湊LED照明產品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工博會”)11月11日落下帷幕。這場為期5天的展會創下專業觀眾、展覽面積和參展單位的歷屆之最。但在熱鬧的背后,也有一群創業者不得不早早離開現場。
11月7日下午三點,工博會的第一天,當大部分展區都在盡力展示各自亮點時,本屆工博會上第一次專門設立的“人工智能”(AI)專區上,卻已經鮮有介紹者的身影。
上海寒武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執行董事羅韜在電話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那天他和創始人陳天石都去了現場,但創業過程中要處理的事太多,就早早離開了。相似的,展位緊挨著寒武紀的上海森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森億醫療”)也只剩下了一名“一會兒就得離開”的介紹人員。
森億醫療的創始人張少典在隨后的采訪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工博會的影響力早有耳聞,所以接到邀請就立刻答應參加。但這并不是他們直接面向客戶的展會,更多是面向政府、媒體打造企業品牌的平臺,所以主要團隊停留在展臺的時間不長。創業的忙碌和競爭壓力也讓他不得不去處理更多的事務。
不同于其他的參展商,這些年輕的企業受邀參展是完全免費的。和其他播放著動感音樂、展示著酷炫機器人及技術的展區相比,這里的確顯得有些安靜。
但在場外,被外界歸為“人工智能”的創新企業卻是從高校到政府、再到資本市場都熱烈追捧的寵兒。除了技術本身,“快速爆發”和“近億身家”則是這些年輕創業者給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而在熱潮背后,還有著生存考驗和大浪淘沙的殘酷。
“含著金湯匙出生”
寒武紀2016年創立于北京,被譽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專門為人工智能定制的智能芯片的中國公司。陳天石198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這家由中科院孵化的企業,也是陳天石自己口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創業企業,成立伊始就受到了資本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寒武紀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2017年8月,創立僅一年的寒武紀迅速完成A輪1億美元的融資,戰略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聯想、科大訊飛等企業。
在工博會開幕的前一天,寒武紀在北京發布新一代智能處理器IP產品,并闡述公司未來芯片產品研發路線圖。陳天石表示,寒武紀將力爭在3年后占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并使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如果這兩個目標實現,寒武紀將初步支撐起中國主導的國際智能產業生態。
1988年出生的張少典今年還不滿30歲。本科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的他把自己稱為“交大系”,并能熟練報出一串交大校友創業的成功案例。而他也已走上了這條快車道。
從2016年4月成立,到同年9月獲得天使投資,張少典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做出了產品原型,開啟了市場化的推廣。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公司也完成了A輪融資,并在資本的推動下迅速從原先的初創團隊擴張為了如今的70多人。
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機構艾媒咨詢于今年初發布的《2017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和研究都正處于爆發期。2016年,產業規模以43.3%的增長率達到了100.60億元;預計2017年增長率將提高至51.2%,產業規模達到152.10億元,并于2019年增長至344.30億元。
張少典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技術和產品角度來說,投資方的進入并沒有給公司帶來什么影響,但在商業模式上的確因為資金的進入而有所改變。讓他覺得幸運的是,投資方“不管”他們,給了他們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
忙碌的創業和異常激烈的競爭
雄心勃勃的目標和資本青睞的背后,是忙碌的創業生活和異常激烈的競爭。
連夜趕到又匆匆離開工博會現場是一個縮影,電話長時間占線、24小時待命也是創業者的常態。
羅韜說,寒武紀不是被政府或資本推著走,而是不得不拼命往前跑,因為行業本身的競爭非常激烈,“行業還遠遠沒有穩定下來,更何況穩定前后的競爭都會很激烈”。
對張少典來說,醫療信息化領域的市場太大,目前甚至都談不上競爭的階段,還需要所有的創業企業一起來教育市場,讓市場認識到醫療分析和人工智能帶來的價值。所以,數據分析的技術并不是眼下的難點,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加速產品的落地和推廣。
根據張少典的經驗,由于國內的醫療體系以公立為主,要推廣就必須按照事業單位的游戲規則進行,因此采購周期較長、流程也比較復雜,需要做預算和參加招標。
根據公開數據,中國醫療信息化的市場有望在2020年快速增長為每年800億元的規模。這種在張少典看來“用常識就能發現遍地是機會的市場”讓他充滿了信心。除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國內和美國相比快太多的創業節奏,也是讓這位年輕的留美博士一畢業就回國創業的動力。
創業圈的泡沫是多數創業者都不否認的事實,但在人工智能領域,資本吹起的泡沫對技術創新和發展而言,好比大浪淘沙,并非是壞事。資本的極高參與度,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勢能。
看起來,羅韜也并不在乎“人工智能”帶給寒武紀的光環。他告訴第一財經,雖然寒武紀研發的是人工智能芯片,但嚴格來說并不算是人工智能領域,而是屬于集成電路。當然,他們進入的是新興的智能芯片領域。
張少典在2014年萌發了創業的想法,并在那一年就回國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對國內的醫療信息化市場做了調研。在兩年的醞釀中,他一方面和國內的學術機構進行合作,以進一步了解國內的醫療數據現狀,一方面也在尋找團隊。而他攻讀醫學信息學博士的哥倫比亞大學,正是世界上首批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的誕生地,把成熟的算法和美國的經驗帶回國內,也是張少典的創業初衷。
事實上,人工智能行業的爆發并不只是初創企業的紅利,在傳統的工業領域,施耐德、ABB等工業巨頭也早已盯上了智能制造的商機。
在工博會的第一天,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從早上到下午都在現場接受媒體的采訪和客商的咨詢,他要做的是把施耐德最新推出的EcoStruxure系統推廣到更多應用領域。
和以年輕人為主的初創領域有所不同,在傳統制造領域,人工智能的推廣不乏挑戰。長期服務制造企業的馬躍對第一財經記者總結說,中國智能制造面臨的三大挑戰分別是數字化互聯互通、管理變革和知識傳承。
他認為,不少制造企業仍然在按照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職能來組織生產,各部門各司其職,遠未實現數字化的互聯互通,也難以看到全產業鏈的價值。可以說,“‘中國智造’最大的挑戰不在技術層面,而是管理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