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哲瀚電子科技PT4115/PT4205/PT4211/PT4119/PT4240A/PT4121/PT4119E/PT4115E0755-83237951陳小姐。
電源主控芯片PT4501C PT4226A PT4227A PT4229A PT4209 PT4213 PT4240A PT4516 PT4515 PT4218 DC-DC芯片PT4121PT4115 PT4119 鋰電管理系列PT6003 PT6004 PT6005 PT6007 PT6111 PT6302S PT6302 PT6303 PT6307等更多型號,歡迎來電咨詢0755-83224649陳小姐。
PT4121是一款工作在連續電感電流導通模式的降壓型恒流控制器,用于驅動一顆或多顆串聯LED。PT4121輸入電壓范圍從6V到60V,輸出電流可調。 PT4121采用高端電流采樣設置LED平均電流,并通過DIM引腳可以接受模擬調光和很寬范圍的PWM調光。當DIM的電壓低于0.3伏時,PT4121關斷功率開關,進入極低工作電流的待機狀態。PT4121采用SOT23-6封裝。
特點:
極少的外部元器件
很寬的輸入電壓范圍:6V到60V
高達97%的效率
復用DIM引腳進行LED開關、模擬調光和PWM調光
可達1MHz開關頻率
輸出可調的恒流控制方法
3%的輸出電流精度
高端電流采樣
無需補償的遲滯控制方式
RCS開路保護
LED開路/短路保護
告別了不平靜又不平凡的2018,2019會更好嗎?受2018國際形勢和產業環境的影響,2019年的IC業充滿諸多變數和不確定性。面對這些,究竟該何去何從?專題【展望2019】,從多維度視角來解讀2019年,或有幾多機會或有幾許亮色。
集微網消息 回顧2018年,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暗潮洶涌,不論是對終端還是產業鏈而言,都是頗為動蕩的一年。觀察過去一年,手機市場持續不景氣,技術微創新周期更快,蘋果、小米、5G等多個與手機產業相關的概念股板塊也因市場環境的影響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波動,且延展至今。
以產業鏈“傾心”的蘋果公司為例,美國當地時間1月2日該公司近20年來首次下調營收預期。1月3日,蘋果公司股價應跌近10%,報142.19美元,創6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日市值蒸發746.45億美元,較2018年10月峰值蒸發達4460億美元。牽一發動全身,北京時間1月4日,A股中蘋果概念股,幾乎全線暴跌,部分跌停。
諸如上述提到的這一系列的外因,在2019年中又會給產業鏈的這些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行業人士認為,首先是短期內持續加劇的行業環境,加上低迷的股市行情,無疑會給產業鏈中的這些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沖擊,且這樣的情況在2019年上半年或許不會有太大改善。
上半年劣勢將持續發酵
眾所周知,由于智能手機產品長時間處于一個創新匱乏局面,導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持續下滑目前呈現出難以扭轉的趨勢。顯然,就現階段來說并沒有出現能夠為其帶來質的創新的技術或產品。
另一方面,股市由于貿易戰等多方因素的波及變化不斷,導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上市公司的融資環境明顯受到影響,從而使得2018年中不斷有產業鏈企業受困于資金短缺的問題,從而向國資求援。
綜上兩點,一方面是智能手機市場大環境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所好轉,其次則是貿易戰的結果尚未定論,股市環境仍存在較多變數。這樣一來,產業鏈的這批企業在2018年中爆發的問題很大可能在2019年中持續發酵。
這樣的前提下,包括歐菲科技、丘鈦科技、藍思科技等多家行業一線廠商也出現存貨金額較大、負債率過大、產品毛利偏低或是過度依賴補助等現象。其中任何一種,都將有可能成為觸發問題的引線。
不過,除了即將面臨的這些問題外,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市場潛在的一些轉機。
近兩年,人臉識別、全面屏、柔性屏等產品面市,終端品牌逐漸開始在一些旗艦機型上采用,市場逐漸形成差異化需求。隨著這些產品進一步發展,有望給今年下半年內給部分企業帶來新一波的利好。
下半年或將出現轉機
由于智能手機硬件創新受阻,造成終端品牌對差異化形成“極端”的追求。在終端客戶需求的影響下,帶動產業鏈廠商也不斷加大產品研發費用的投入。
不過,回顧最近兩年全球智能手機產品更迭的情況,繼雙攝之后雖然又有許多新技術出現,但截至目前為止,人臉識別、全面屏、柔性屏等技術還一直處于演進階段。
有業內人士對筆者指出:“因為軟件上的創新進度緩慢,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開發;所以現階段大家一味的追求硬件創新,借此形成差異化。雖然這是一件好事,但目前看來,智能手機里面的大部分零部件創新,幾乎都已經到達了產品的物理極限。因此,我們現在任何一新產品、新技術走向成熟都需要花上比以往更長的時間。”
觀察發現,智能手機產業中絕大多數新產品在技術尚未成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需求基本都來自于一線終端品牌。
一線終端為鞏固市場地位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借此吸引消費群體,而與之對應的這批供應鏈一線廠商,在輔助終端客戶做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也因此能夠享有市場的頭份紅利,這樣的情況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中已然形成了常態。
在巨頭們分食之后,也意味著新產品走向成熟。眼下不論是人臉識別、柔性屏、全面屏或是因其帶來需求的微型攝像頭產品,技術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更多的終端客戶開始有這類產品需求,這也表示將給產業鏈二三線的廠商帶來新的機會。
除此之外,非手機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也讓產業鏈感受到了許久不曾感受的“暖意”。
筆者了解到,自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可穿戴、VR等產業開始蓬勃發展,以產業鏈上市公司為首的大批廠商,開始將業務拓展到這些領域。相對手機市場而言,非手機類產品雖然需求量并不算大,但勝在產品周期穩定且利潤頗豐。
然而,當這些產業紅利來臨時,伴隨而來的,無疑就是價格上的競爭。
一直以來,產業鏈中絕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很明顯的產品優勢;以至于這批企業不得不以價格的方式來爭取訂單,新產品帶來的短暫紅利或許還不足以支撐其流失的利潤。這個問題顯然是國內產業鏈長此以往的弊端,至今無解。
行業人士認為:目前很大一部分產業鏈企業不僅要承擔外界的沖擊,很大程度也受到自身運營模式的拖累。在這個整體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還堅持參與這樣“亞健康”的產業競爭,可以預見2019年有望出現的新產品利好,也或將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