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和“國產芯片”對中國發展進程都是至關重要的。前者是老一輩革命家為新中國的強盛和穩定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老一輩科學家向難而生,嘔心瀝血,隱姓埋名,為祖國繁榮獻上的大禮。他們值得后輩永遠敬重、學習和紀念。而后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因此,這兩個系統工程對中國發展的意義非凡,所以可以放在一起分析比較,找出發展國產芯片的難點和痛點,制定中國芯片產業補短板,強弱項的最佳路徑。
筆者認為“兩彈一星”從發展條件看,比“國產芯片”難得太多了。但從涉及的科技領域的廣度看,發展“國產芯片”應該是更難一些。這不是否定前者的難度,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兩彈一星”人克服千難萬險取得任務圓滿成功,是很了不起的歷史壯舉。但從涉及的科技領域的廣度看,發展“國產芯片”的任務也非常艱巨。另外,搞芯片的難度還在于芯片應用廣泛,要滿足眾多用戶的性能和體驗要求比較困難。例如手機,只有大眾愿意買單才會成功,否則就不算成功。而“兩彈一星”的目標很明確,目標實現即是成功。
下面就聊聊搞芯片的各種難。
一、制造之難
造芯片之難,雖沒有難于上青天,但卻是讓中國高科技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個集多種學科之大成的領域,確實不是一時半會兒,想突破就能突破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充分認識困難,克服困難,“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中國夢才能實現。下面就從9個方面,看看發展芯片產業到底有多難。
1.學科交叉
芯片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應用的的技術。其中包括固體物理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幾何光學、材料科學、化學,還涉及電子線路、信號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自動控制、測試和加工、圖論等多個領域。所以需要許多跨領域專業人才的積累,需要產業鏈各環節的緊密合作。例如化學,芯片制造流程中的化學反應有100多種。隨著新材料應用和工藝進步,芯片制造中還會不斷利用新的化學反應過程。
2.精密至極
瑞士手表佳天下,瑞士工匠以精湛、精密的制表技藝雄霸世界。但是手表的精密性與芯片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我們拿根頭發來對比一下,看看芯片中電路是何等的的精細和密集。
人類頭發的直徑一般是0.1mm。把一根頭發切斷,在顯微鏡下看,發絲的橫切面是直徑0.1mm(即100μm)的圓。圖4可以看到芯片上的晶體管(圖中箭頭所指的小紅點,面積在1μmx1μm以內)相對于頭發橫切面是多么微小。現在的晶體管還可以做得更小。晶體管雖然微小,但它的結構并不簡單,它是由多層物質和多個條塊結構組成(圖示在虛線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