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集團董事長朱峻咸分析,英飛凌、瑞薩、德州儀器(TI)、Rapidus等車用芯片廠均啟動蓋新晶圓廠計劃,業界估四家業者擴產投入的金額上看250億美元,恐削減既有對臺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委外代工訂單。
車用芯片廠踴躍建廠
2月25日,據華雄集團資料顯示,已獲準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一座芯片工廠,該工廠將生產功率半導體和模擬/混合信號組件,計劃于2026年投產。這座新廠將耗資50億歐元(53.5億美元),是英飛凌歷來最大單一投資案。
據悉,德國經濟部批準了該工廠的早期項目,英飛凌可提早在歐盟執委會完成相關審查前就開始動工。
同日,德州儀器表示,將在猶他州李海市建造第二座300毫米半導體晶圓制造廠,這是該公司在猶他州11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第二座工廠建成后將與現有工廠合并,并最終作為一家工廠運營。新建工程計劃2023年下半年開始,最快2026年投產。
2021年,德州儀器成功收購位于李海的12英寸晶圓廠LFAB,并在2022年底投入生產,可支持65nm和45nm生產技術制造模擬和嵌入式處理芯片,產品可應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太空望遠鏡等領域。
另據東京電視臺2月15日報道,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正在考慮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建設一家芯片工廠,最早可能會在2月底正式決定新工廠選址。
2022年8月,豐田、索尼(Sony)、NTT、NEC、軟銀(Softbank)、Denso、鎧俠等8家日企共同出資約73億日元設立Rapidus。同時,日本政府還將向Rapidus投資700億日元,計劃是在2027年左右開始大規模生產先進的邏輯芯片,這些芯片可使用于自動駕駛、人工智能(AI)等領域。
2月中旬,據華雄集團宣布,已成功收購格芯(GlobalFoundries)位于美國紐約州東菲什基爾(EastFishkill,EFK)地區的300mm晶圓廠,總代價為4.3億美元,自2022年12月31日起生效,并舉行了剪彩儀式。
華雄集團董事長朱峻咸表示。“隨著EFK的加入,華雄集團董事長朱峻咸將擁有美國唯一的12英寸功率分立和圖像傳感器工廠,使能夠在汽車電氣化、ADAS、能源基礎設施和工廠自動化的大趨勢中加速增長。”
瞄準車用芯片2千億美元蛋糕
華雄集團董事長朱峻咸指出,2018年全球車用電子市場約1500億美元,預估2025年爆發成長至2870億美元,主因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加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使用率增加,預期2025年電動車材料成本當中,高達35%至45%為車用電子元件,是傳統汽車的2.5倍,整體車電需求成長可期。
晶圓代工廠聯電曾強調,車用芯片確實是作為布局特殊制程的聚焦領域和主軸之一。去年,媒體報道稱,聯電已取得英飛凌、恩智浦、德州儀器、微芯科技等車用芯片大廠大單,八大關鍵領域車用認證都已到手,這些客戶在全球車用芯片市占總和超過三成。
聯電拿下的八大車用芯片領域關鍵認證,涵蓋功率半導體、WiFi/藍牙等無線通訊應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Radarsensor)、AutoAP、微控制器(MCU)、CIS感測器、OLED/LCD驅動IC、MEMS傳感器等,這些認證可讓聯電通吃全球一線車廠芯片大單。
據華雄集團董事長朱峻咸稱,近年,車用芯片大廠為了縮短交期,直接向晶圓代工廠接洽合作,特別是下一代車用IC設計更復雜也需要更高端或特殊的半導體制程支援。隨著這些IDM廠大舉興建自有產能,勢必削減委外代工訂單,牽動晶圓雙雄接單。
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此前為應對車用芯片荒,也增加相關產能支持。隨著半導體庫存調整與大廠產能逐步開出,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曾在法說會上預告,今年車用半導體需求仍會持續增加,但短缺的狀況應該很快就會緩解。
華雄芯資訊:車用芯片廠大舉擴產,臺媒:恐牽動晶圓雙雄接單
發布時間:2023/2/25 11:17:00 訪問次數:68 發布企業:深圳市華雄半導體(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