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發布時間:2010/6/13 9:58:56 訪問次數:734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關鍵詞,而今年也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但面對經濟形勢最為復雜的一年,我們如何轉?怎么轉?帶著這些追問,《經濟半小時》欄目從6月12日起,推出特別節目《新轉變 中國行》,邀請厲以寧、賈康、李稻葵等知名經濟學家,走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深入一線,共商轉變之道。中國行的第一站就到珠三角去看看。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只是經濟問題,還包括經濟、社會、城鄉關系等一系列要素的綜合性問題。過去30年的發展,廣東的東、西兩翼、北部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發展呈現出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等問題,如何突破這些問題,如何推進統籌城鄉發展,開辟經濟發展的新的“藍海”?廣東首先探路試水。
記者在廣東佛山一條普通的馬路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景象,就是一條馬路隔開的兩個村子完全不同,馬路一邊的村子叫做平西村,我們可以看到里面主要是一些低矮的民房,在做一些石材加工的生意,但是只要走十幾米穿過這條馬路,馬路對面的村子叫做北約村,這個村子里面已經建起了很現代的科技產業園,一個村子里為什么會建科技產業園,又是怎么建起來的,有什么樣的企業會進入這里呢?
艾科電子是一家從事能源管理的企業,看到北約村瀚天科技城這個園區的第一面,總經理常文飛就覺得很合拍。
佛山市艾科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文飛
常文飛:我們原來就在寫字樓里,但是寫字樓解決不了研發和新產品試制的東西。
辦公、研發、小批量試制以及倉儲,這是眾多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實際需要的功能,北約村里的瀚天科技城顯然都再合適不過了。再加上成本優勢,常文飛立即就決定搬了進來。
常文飛 佛山市艾科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文飛:拿他們在廣州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租金我們就擁有了這樣的一個環境。
記者:多少租金現在?
常文飛:應該是15、16塊一平米。政府還有補貼。
記者:還有補貼?
常文飛:對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然后每平米第一年補10塊,第二年補8塊,第三年補6塊。
按照這樣的補貼方式,意味著瀚天科技城第一年每平米每月的租金只有5、6塊錢。而瀚天科技城投資會達到5個億,這筆錢全部來自區政府和街道的共同投資。5個億,不是一個小數字了,政府算的是一筆什么帳呢?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原來是一層的廠房,現在單單以這一棟來說就是一層變成五層,從土地的利用率來說是提高了5倍,那從產出來說肯定也不是5倍這個問題了。
最直接的受益者,還有北約村的村民。
北約村村長:原來租金收入我們400多萬。現在900多萬。
看著北約村的變化,現在最著急的成了對面的平西村,因為把地租給私人去建小廠,不僅臟亂,租金的收入到現在也才每平米1塊錢一個月。
平西村村長梁志民:我們想這樣,如果瀚天那邊搞了城市的工業,我們這邊一般我們都是想改造到變成他們那樣的規模,所以想和政府,動員村小組合作,一起合作去改造一下,變成希望和他們一樣的環境。
誰能想到,在幾年之前,現在的平西村就是北約村以前的原型,小的工廠聚集、環境臟亂、難于管理,而更為關鍵的是,在經過30年的粗放式發展之后,土地稀缺、資源透支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環保容量這個問題,這個企業擴大了,它需要新的環保容量去配合它的發展,你政府這個區域的話,你沒有這個容量了,你這個咋整,要么就是你犧牲你的環境容量去遷就它的發展,要么你就動員要求它具有更大的環保發展空間的地方,要讓它去發展。
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南海區在北約村首先從土地空間、企業轉型做起了文章。通過建設瀚天科技城遷走16家小企業,引進了62家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合理優化,以空間換利潤、以產業促升級,短短4年時間,北約村嘗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甜頭。
洪巨濤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主任
洪巨濤:這個產值在05年的時候只有0.9個億,但在去年我們的統計數字是8.2個億,就增長了10倍。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轉變)不應該單單從企業的發展,經濟這個角度,還要從整個社會的層面去考慮,好像你的環保容量,
在區邦敏眼里,南海區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土地短缺、資源透支、環境惡化使得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因此,從2007年開始,南海區就以治理環境為突破口,率先了開始了轉變。
區邦敏:幾年前,如果我們不動手,去抓這個河涌的治理,抓大氣的治理,我估計今年的亞運會在廣州召開,可能南海交待不了。
究竟會怎樣的交待不了?事實上區邦敏這番話的背后,正是南海曾經最痛的一個傷疤。
一個鎮的故事
2006年12月,英國一家電視臺披露了英國洋垃圾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最終在大瀝——廣東佛山南海區的一個小鎮登陸。報道這一新聞的英國女記者這樣描述她見到的景象:“盡管我在中國生活已經有8年了,我曾經見識過因為煤礦污染造成的黃褐色河流,以及某些地上的煤渣有好幾英寸厚的煤礦鎮,但大瀝可能是我見到過的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大瀝洋垃圾入侵事件”迅速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除了因為污染嚴重,還因為這個小鎮距離廣州市不過9公里。
3年過去了,當記者再一次來到大瀝鎮聯n卮澹欽叻⑾衷謖餛蛭罄肭種泄甘芄刈⒌耐戀厴希詵⑸艽蟮謀浠創砝男∽鞣唬丫懷善夭鴣耍羌欽呋故怯幸桓鲆晌剩蛭菁欽咚耙蒼啻蝸胍宄廡├淼牟擔徊還且淮我淮蔚兀廡┬∽鞣輝諭婷ㄗ嚼鮮蟮撓蝸罰敲湊庖淮斡質瞧窘枋裁矗芄蝗美淼牟翟詿罅ふ螄兀?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整治廢塑料的行業,首先一個是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實際上,在洋垃圾入侵被境外媒體曝光前,大瀝鎮以垃圾收集分撿和處理為產業已經30年了,僅僅在大瀝鎮的聯n卮澹途奐思赴偌曳暇傷芰霞庸こВ右嫡嘰锏攪?5000多人。和垃圾共處一地,已經成為村民們生活的一部分。
黃樹榮 廣東佛山南海區大瀝鎮聯窖村村委會主任
黃樹榮:幾十年他們感受到就是,太污染太亂,沒有人管這個地方。
記者:那為什么政府管了那么多次,都關不掉這些垃圾處理的小作坊?
黃樹榮:以前就是整治,整治不是很好的效果,就是不好,一定要拆掉提升。
但幾十年的產業要拆掉提升,15000的從業者轉型就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拆遷我們一共談了一年多的時間。
記者:怎么會花這么長時間?
吳紹秋:因為補償利益問題都需要談判,另外一個是土地開發的模式。
鎮長吳紹秋告訴我們,拆只是一個環節,大瀝鎮的做法是首先取締廢塑料加工,隨之馬上啟動征地和拆遷,以及招商工作。拆遷的地塊面積一共1800畝地。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很快我們有5到6個項目就可以動工了,這個地塊很快就變成一個大工地。
記者:都是一些什么樣的項目?
吳紹秋:有酒店、企業總部、寫字樓項目都比較齊全
吳紹秋向記者展示了實施中的規劃圖。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這地塊現在已經成功交易了6個項目,其中5個項目是我們大瀝的支柱產業,有色金屬的企業總部。
過去的垃圾村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區長區邦敏告訴我們,這種變化源自內心的動力。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你作為地方政府,對一個區域的負責,你一定要發自內心
記者:你發自內心的想法是什么樣子?
區邦敏:我很簡單,南海在這個珠三角一體里面,這是勢不可當的,將來的南海是珠三角的客廳還是廁所,是由我們自己去選擇的,由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的,如果你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看你現在做的環境治理、產業結構調整,那你就感覺到有多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去面對。
在南海,我們看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的成效,也看到了轉變帶來思想的震撼和企業陣痛,而這種轉變,不僅是南海區,對于佛山整個市來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陣痛要大的多。
一個市的故事
王思平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王思平:我們僅存在石灣的5條生產線也將面臨搬遷的壓力,所以我們覺得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太可惜了,你看我們那么好的一個產品,在全國絕無僅有的一個產品,這條生產線,政府又說要搬要搬。
壯士斷腕,用來形容今天廣東佛山的陶瓷產業也許再恰當不過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地,市面上數得著的著名陶瓷品牌大多都是佛山制造,佛山市的轄區內曾經分布著300多家陶瓷生產廠,生產了全中國50%,全世界25%的建筑陶瓷。
然而,這原本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今天卻似乎要戛然而止。
何新明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新明:好像給趕出去,被拋棄了,趕出去這種感覺。
2008年5月,廣東省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新政推出,具體是指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而東西兩翼、粵北山區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地二、三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轉移。佛山身處產業鏈條低端的傳統陶瓷制造成了首當其沖需要轉出的產業,絕大多數企業在此后的1年多時間里陸續轉移或關閉。今年,計劃中最后一批轉移的陶瓷廠也將遷出。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如果我們那么多年,建立起來這個市場網絡,我的產品接續不上去的話,我嘉俊就付出很沉重的一個代價。
陳耀強是佛山嘉俊陶瓷的副董事長。今年10月將是他的工廠關門落鎖的最后期限。生產如何接得上,1200員工何去何從,現在的陳耀強每天都會陷入無盡的煩惱。
陳耀強 :剩下來這一大部分(員工)我怎么辦?我現在還在頭疼。
與陳耀強一樣有顧慮的,還有眾多同行。專門生產高端產品的東鵬陶瓷南海新美順廠2008年3月開始投資改建,直至到2009年的10月份關閉,不過剛剛開工了一年零八個月。
李偉軒 廣東東鵬陶瓷佛山新美順公司原廠長
李偉軒:這就是我們親自做的,因為想企業留下來,你肯定把這個生產環境先把它做好,給市政府領導給他看一下,看他能不能夠網開一面。
記者:結果呢?
李偉軒:結果還是一樣。
記者:還是沒有留住?
李偉軒:還是沒有
事實上,佛山陶瓷企業的轉移情況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王雪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鎮長
王雪:我們的漂染企業全部都走了,然后我們的玻璃的,馬賽克的企業全部都走了。
謝志豪 廣東佛山市禪城區經貿局副局長
謝志豪:為了我們就說搞好我們的發展環境,就是掉幾百億的gdp也在所不惜。
犧牲幾百億的gdp也在所不惜,采訪中,我們感受到了佛山政府轉變的決心和力度,但建筑陶瓷企業轉出去之后,佛山會不會成為陶瓷廢都?佛山的經濟會不會因此空心化呢?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位于佛山市禪城區,這里曾經是佛山主要的陶瓷工業區。隨著產業轉移的進行,大量的工廠由這里遷出。今天,1506原來的23個舊車間換進了400多家的創意、設計、研發、金融服務、陶瓷總部企業進駐,原來的2千多個藍領換成了現在5千個白領在里邊工作。舊廠房變成了新興產業的落腳地。
劉崇孝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常務副總經理
劉崇孝:現在我們整個入園企業加起來,我們粗略估計都已經超過60個億的銷售收入了,那么他們給政府貢獻都2個億以上。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馬來西亞一家著名的陶瓷公司白馬集團,他們將設計部門落戶佛山,除了看中這里的陶瓷產業基礎,也與佛山實施的產業轉移不無關系。
鐘漢杰 馬來西亞白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
鐘漢杰:佛山的整個產業,在這五年進行非常大的一個轉型,從傳統的制造瓷磚的企業,在跟風的一個企業,到現在在某一方面的領域,領導著世界潮流。要是我們把總部設在這里,我們和各方英雄好漢,就是在陶瓷企業的各路英雄都能夠有很好的一個交流的一個平臺機會。
1506,一個聽上去比較奇怪的名字,取自中國第一座最古老的瓷窯——南風古灶在佛山建窯的年份,突出佛山陶瓷文化的悠長,暗含的是這個創意產業園和陶瓷產業的關系。
邱代倫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董事長
邱代倫:370家企業里面,有一百多家企業是跟陶瓷產業有關聯的,已經形成了內生循環的一個產業鏈。
在佛山市禪城區,115家建筑陶瓷企業關遷了84家,但這里并未成為“陶瓷廢都”。相反,這一地區正在加速成為陶瓷研發設計和會展中心、陶瓷機械裝備業制造基地、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和其它新興行業的聚居地。經歷了陣痛的陶瓷企業,顯現出更強的生命力,以佛山東鵬陶瓷為例,年產值和年利潤,近年來都在以20%的比例增長。
何新明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新明:我們留下來的企業如何升級換代,通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讓留下的生產線滿足當地的環保要求,提高它的產品的附加值,所以這種轉型必須要做到,你才能夠在當地留的更長時間。
而在記者采訪到的另外一家陶瓷企業嘉俊,轉移后的新工廠,產能將比現在擴大5倍,員工的數量等于現在的3倍左右。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這次搬遷對我們嘉俊這個品牌將來的發展應該是有一個很大的促進,因為現在我們嘉俊的產能和產品的結構不適應現在市場的競爭,所以我們就,這方面只能夠擴大產能,降低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也促進了我銷售的競爭力。
如何轉移,又如何引進,在佛山市政府心中,顯然有自己的一盤棋。算的是社會效益的帳,經營卻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的理念,1506創意產業園由一家民營公司投資、經營,但卻是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的典型體現。
在廣東,渴望改變的并不止佛山市,實際上這幾年全國經濟發展的格局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2009年,盡管廣東gdp總量仍居全國第一,但是在另一項重要指標——人均gdp上,江蘇和浙江卻雙雙超越廣東。
何建榮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
何建榮:你現在數一數江浙地帶的品牌,福建地帶的品牌,跟我們廣東地帶的品牌,哪里多?哪里可以說是全國品牌。
作為最早進入,也是廣東最主要的外部投資力量,香港企業很多都面臨轉移的問題,企業搬家不容易,但讓我們有些意外的是,香港貿發局對產業轉移透露出的積極態度。
何建榮 :我認為是必要的,過去我們看是,可能是我們跟泰國的競爭,現在我們看到是我們在國內跟不同經濟區域的競爭,跟長三角的競爭,珠三角跟福建海西兩岸的競爭,珠三角跟內陸城市,像重慶,像成都、像東北這些企業的競爭,如果我們都是還是用30年前的優勢,我們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優勢?很可能沒有。
一個省的故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造舊的,顯然比重建新的更加困難,如何能夠讓廣東經濟重回優勢地位?在采訪中我們看到,廣東政府在出臺產業轉移相關政策的同時,還打開了自己的錢袋子。
劉昆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劉昆:我們一共在雙轉移方面(應該是)安排了400億。
記者:這筆資金算多嗎?
劉昆:作為財政來說,在短期內投入這么四百億,應該量還是相當大的,因為我們像廣東省省本級的財政一年就是七百多億,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告訴我們,這400億財政資金,最主要的一筆就是向15個欠發達市投入75億,建設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而就在這筆錢怎么分配上,我們再次感受到創新和改革的勇氣。
劉昆:我們競爭性分配,讓這個資金在分配的時候,一方面公平能夠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我們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能夠得到保障。
正因為這樣的一種思路,2008年8月5日,人們看到了一場特殊的pk,pk的主角是廣東省15個欠發達市的市長,競爭的是每個城市5億元的扶持資金。
盧進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盧進:非常、非常正規。
料想到了這是一場嚴格的評比,但是它的公平、公開程度還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在現場,17名評委全部通過搖號機在80位專家中隨機搖號產生,而一旦被選中,就要交出手機,在評選結束前不能和和外界有任何聯系。評比分數全部在現場統計,現場公布。市長們臺上雖然表現的很鎮定,但5億資金的競爭形成的是前所未有的壓力。
陳向新 廣東韶關市常委副市長
陳向新:這個壓力非常大,非常大,因為大家都想得到,畢竟這是5個億,它這里既有面子的問題,也有里子的問題。
萬今泉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萬今泉:他們壓力大到什么程度,那就說來之前市委書記跟他們說了,這次再拿不到,回去之后換位子。
市長pk總共進行了5場,最終13個市贏得得產業轉移扶持資金,但也有兩個市在pk中失敗,與扶持資金失之交臂。
盧進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盧進:我就看到了場景,一個是得到的,大家抱著市長相擁而泣,這個沒得到的也是掩面而泣。
但塞翁失馬,失敗的城市也未必是輸家。
劉昆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劉昆:沒得到資金的,它也得到,在競爭中得到一個思路和改善思路的路徑。
財政廳長劉昆告訴我們其實財政手段就是一個財政的杠桿。
劉昆:13個得到資金的產業轉移園,從我們去檢查的時候,它已經有1193家企業入園,有一共這些企業要投資1690億元,放大效益是12倍多。
那么,拿到財政資金的轉入地現在發展得如何呢?
廣州開往韶關的武廣高鐵上,195公里的距離,只需要45分鐘就能到達,票價是110塊錢。就在去年12月,造汽車的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也搭乘了這趟高鐵,但他花的錢顯然有點多,因為就在親自體驗了武廣高鐵之后,王傳福決定追加在韶關的投資20億元人民幣。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王傳福:它的成本的優勢,它的交通便利,特別是武廣高速修通以后,這些優勢都是明擺著。然后再加上它屬于廣東省,那么省政府也是支持我們有些產業轉移的,結合這些情況,決策應該還是比較快。
韶關,地處粵北山區,屬于廣東15個欠發達市之一,在廣東省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的第二批競標中,韶關以第一名的成績贏得了5億元扶持資金。
2009年,雖然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園入園企業簽訂合同數達到145個,投資總金額達到60多億元,相當于09年之前歷年來的總和。更重要的是,這些轉移到韶關的企業,遠不是珠三角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簡單搬家。
劉均華 建溢集團韶關康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均華:我們的設備在韶關區的比較先進,讓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宋韶文 廣東金億合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韶文:廠區(和以前比)要大了20多倍了,對我們的產品,跟那個品質各方面的東西,都是可以達到世界級的要求的。
今天的韶關并非像外界對欠發達轉入地的想象那樣——撿到籃子里都是菜,而是確定了以汽車零配件、機械裝備,精細化工,led光電等產業為核心產業來打造。
陳向新 廣東韶關市常委副市長
陳向新:我們非常注重就說產業聚集的發展,就說你要形成整個產業鏈,有配套的服務,實際上企業它是扎堆的,同類型的企業它喜歡在一起,上下游的企業它喜歡在一起。
在韶關,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當地二、三產業和珠三角發達地區轉移,這樣也能緩解珠三角地區的用工荒問題。目前,韶關的職業技術院校發展到41所。2009年全市中職技工學校招生5.8萬人,比上年增長36.1%,創歷史新高。
劉雪庚 廣東韶關市高級技工學校校長
劉雪庚:我們有30多個專業,比如說數控專業,模具鉗工,電氣維修,電梯,還有電焊
記者:像這些學生,他們有多少是來自農村的?
劉雪庚:這個80%、90%是來自農村的。
記者:他們這些學生都要交學費嗎?
技校老師:不要交學費,這些都是政府出錢的,專門轉移山區農村出錢給他來學習。
在學生中,記者認識了譚睿權,幾年前他考上了大學,但是卻因為家里沒錢,放棄了念書。之后,譚睿權掄過大錘,做過最辛苦的工作,還當了兵,直到退伍后,卻意外地獲得了這個在技校免費培訓的機會。
譚睿權:就像你丟了一樣東西然后你再撿回來,很興奮的那種感覺。
記者:終于又可以學一個本事了?
譚睿權:是是,就像你,比如說你把錢包掉了之后,你再撿回來,就是那種心情。
當年,憑借最早打開改革開放的大門,廣東經濟總量從全國24名到全國第一,只用了10年的時間。今天我們看到廣東再次踏上改革之路,而這次的路牌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際上,廣東推動的產業轉移決不僅僅是空間上的一個變化,而是各種資源的全新的合理配置,包括土地、人力和資金,廣東政府正在用政策這只看得見的手,來推動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成效如何留待時間的檢驗。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年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關鍵詞,而今年也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但面對經濟形勢最為復雜的一年,我們如何轉?怎么轉?帶著這些追問,《經濟半小時》欄目從6月12日起,推出特別節目《新轉變 中國行》,邀請厲以寧、賈康、李稻葵等知名經濟學家,走訪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深入一線,共商轉變之道。中國行的第一站就到珠三角去看看。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只是經濟問題,還包括經濟、社會、城鄉關系等一系列要素的綜合性問題。過去30年的發展,廣東的東、西兩翼、北部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發展呈現出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拉大,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等問題,如何突破這些問題,如何推進統籌城鄉發展,開辟經濟發展的新的“藍海”?廣東首先探路試水。
記者在廣東佛山一條普通的馬路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景象,就是一條馬路隔開的兩個村子完全不同,馬路一邊的村子叫做平西村,我們可以看到里面主要是一些低矮的民房,在做一些石材加工的生意,但是只要走十幾米穿過這條馬路,馬路對面的村子叫做北約村,這個村子里面已經建起了很現代的科技產業園,一個村子里為什么會建科技產業園,又是怎么建起來的,有什么樣的企業會進入這里呢?
艾科電子是一家從事能源管理的企業,看到北約村瀚天科技城這個園區的第一面,總經理常文飛就覺得很合拍。
佛山市艾科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文飛
常文飛:我們原來就在寫字樓里,但是寫字樓解決不了研發和新產品試制的東西。
辦公、研發、小批量試制以及倉儲,這是眾多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實際需要的功能,北約村里的瀚天科技城顯然都再合適不過了。再加上成本優勢,常文飛立即就決定搬了進來。
常文飛 佛山市艾科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常文飛:拿他們在廣州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租金我們就擁有了這樣的一個環境。
記者:多少租金現在?
常文飛:應該是15、16塊一平米。政府還有補貼。
記者:還有補貼?
常文飛:對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然后每平米第一年補10塊,第二年補8塊,第三年補6塊。
按照這樣的補貼方式,意味著瀚天科技城第一年每平米每月的租金只有5、6塊錢。而瀚天科技城投資會達到5個億,這筆錢全部來自區政府和街道的共同投資。5個億,不是一個小數字了,政府算的是一筆什么帳呢?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原來是一層的廠房,現在單單以這一棟來說就是一層變成五層,從土地的利用率來說是提高了5倍,那從產出來說肯定也不是5倍這個問題了。
最直接的受益者,還有北約村的村民。
北約村村長:原來租金收入我們400多萬。現在900多萬。
看著北約村的變化,現在最著急的成了對面的平西村,因為把地租給私人去建小廠,不僅臟亂,租金的收入到現在也才每平米1塊錢一個月。
平西村村長梁志民:我們想這樣,如果瀚天那邊搞了城市的工業,我們這邊一般我們都是想改造到變成他們那樣的規模,所以想和政府,動員村小組合作,一起合作去改造一下,變成希望和他們一樣的環境。
誰能想到,在幾年之前,現在的平西村就是北約村以前的原型,小的工廠聚集、環境臟亂、難于管理,而更為關鍵的是,在經過30年的粗放式發展之后,土地稀缺、資源透支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環保容量這個問題,這個企業擴大了,它需要新的環保容量去配合它的發展,你政府這個區域的話,你沒有這個容量了,你這個咋整,要么就是你犧牲你的環境容量去遷就它的發展,要么你就動員要求它具有更大的環保發展空間的地方,要讓它去發展。
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南海區在北約村首先從土地空間、企業轉型做起了文章。通過建設瀚天科技城遷走16家小企業,引進了62家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合理優化,以空間換利潤、以產業促升級,短短4年時間,北約村嘗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甜頭。
洪巨濤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主任
洪巨濤:這個產值在05年的時候只有0.9個億,但在去年我們的統計數字是8.2個億,就增長了10倍。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轉變)不應該單單從企業的發展,經濟這個角度,還要從整個社會的層面去考慮,好像你的環保容量,
在區邦敏眼里,南海區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土地短缺、資源透支、環境惡化使得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從解決這些問題入手,因此,從2007年開始,南海區就以治理環境為突破口,率先了開始了轉變。
區邦敏:幾年前,如果我們不動手,去抓這個河涌的治理,抓大氣的治理,我估計今年的亞運會在廣州召開,可能南海交待不了。
究竟會怎樣的交待不了?事實上區邦敏這番話的背后,正是南海曾經最痛的一個傷疤。
一個鎮的故事
2006年12月,英國一家電視臺披露了英國洋垃圾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最終在大瀝——廣東佛山南海區的一個小鎮登陸。報道這一新聞的英國女記者這樣描述她見到的景象:“盡管我在中國生活已經有8年了,我曾經見識過因為煤礦污染造成的黃褐色河流,以及某些地上的煤渣有好幾英寸厚的煤礦鎮,但大瀝可能是我見到過的污染最嚴重的地方。”
“大瀝洋垃圾入侵事件”迅速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除了因為污染嚴重,還因為這個小鎮距離廣州市不過9公里。
3年過去了,當記者再一次來到大瀝鎮聯n卮澹欽叻⑾衷謖餛蛭罄肭種泄甘芄刈⒌耐戀厴希詵⑸艽蟮謀浠創砝男∽鞣唬丫懷善夭鴣耍羌欽呋故怯幸桓鲆晌剩蛭菁欽咚耙蒼啻蝸胍宄廡├淼牟擔徊還且淮我淮蔚兀廡┬∽鞣輝諭婷ㄗ嚼鮮蟮撓蝸罰敲湊庖淮斡質瞧窘枋裁矗芄蝗美淼牟翟詿罅ふ螄兀?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整治廢塑料的行業,首先一個是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實際上,在洋垃圾入侵被境外媒體曝光前,大瀝鎮以垃圾收集分撿和處理為產業已經30年了,僅僅在大瀝鎮的聯n卮澹途奐思赴偌曳暇傷芰霞庸こВ右嫡嘰锏攪?5000多人。和垃圾共處一地,已經成為村民們生活的一部分。
黃樹榮 廣東佛山南海區大瀝鎮聯窖村村委會主任
黃樹榮:幾十年他們感受到就是,太污染太亂,沒有人管這個地方。
記者:那為什么政府管了那么多次,都關不掉這些垃圾處理的小作坊?
黃樹榮:以前就是整治,整治不是很好的效果,就是不好,一定要拆掉提升。
但幾十年的產業要拆掉提升,15000的從業者轉型就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拆遷我們一共談了一年多的時間。
記者:怎么會花這么長時間?
吳紹秋:因為補償利益問題都需要談判,另外一個是土地開發的模式。
鎮長吳紹秋告訴我們,拆只是一個環節,大瀝鎮的做法是首先取締廢塑料加工,隨之馬上啟動征地和拆遷,以及招商工作。拆遷的地塊面積一共1800畝地。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很快我們有5到6個項目就可以動工了,這個地塊很快就變成一個大工地。
記者:都是一些什么樣的項目?
吳紹秋:有酒店、企業總部、寫字樓項目都比較齊全
吳紹秋向記者展示了實施中的規劃圖。
吳紹秋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鎮長
吳紹秋:這地塊現在已經成功交易了6個項目,其中5個項目是我們大瀝的支柱產業,有色金屬的企業總部。
過去的垃圾村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區長區邦敏告訴我們,這種變化源自內心的動力。
區邦敏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區長
區邦敏:你作為地方政府,對一個區域的負責,你一定要發自內心
記者:你發自內心的想法是什么樣子?
區邦敏:我很簡單,南海在這個珠三角一體里面,這是勢不可當的,將來的南海是珠三角的客廳還是廁所,是由我們自己去選擇的,由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的,如果你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看你現在做的環境治理、產業結構調整,那你就感覺到有多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去面對。
在南海,我們看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的成效,也看到了轉變帶來思想的震撼和企業陣痛,而這種轉變,不僅是南海區,對于佛山整個市來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陣痛要大的多。
一個市的故事
王思平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王思平:我們僅存在石灣的5條生產線也將面臨搬遷的壓力,所以我們覺得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太可惜了,你看我們那么好的一個產品,在全國絕無僅有的一個產品,這條生產線,政府又說要搬要搬。
壯士斷腕,用來形容今天廣東佛山的陶瓷產業也許再恰當不過了。
作為中國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地,市面上數得著的著名陶瓷品牌大多都是佛山制造,佛山市的轄區內曾經分布著300多家陶瓷生產廠,生產了全中國50%,全世界25%的建筑陶瓷。
然而,這原本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面今天卻似乎要戛然而止。
何新明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新明:好像給趕出去,被拋棄了,趕出去這種感覺。
2008年5月,廣東省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新政推出,具體是指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而東西兩翼、粵北山區的勞動力,一方面向當地二、三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發達的珠三角地區轉移。佛山身處產業鏈條低端的傳統陶瓷制造成了首當其沖需要轉出的產業,絕大多數企業在此后的1年多時間里陸續轉移或關閉。今年,計劃中最后一批轉移的陶瓷廠也將遷出。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如果我們那么多年,建立起來這個市場網絡,我的產品接續不上去的話,我嘉俊就付出很沉重的一個代價。
陳耀強是佛山嘉俊陶瓷的副董事長。今年10月將是他的工廠關門落鎖的最后期限。生產如何接得上,1200員工何去何從,現在的陳耀強每天都會陷入無盡的煩惱。
陳耀強 :剩下來這一大部分(員工)我怎么辦?我現在還在頭疼。
與陳耀強一樣有顧慮的,還有眾多同行。專門生產高端產品的東鵬陶瓷南海新美順廠2008年3月開始投資改建,直至到2009年的10月份關閉,不過剛剛開工了一年零八個月。
李偉軒 廣東東鵬陶瓷佛山新美順公司原廠長
李偉軒:這就是我們親自做的,因為想企業留下來,你肯定把這個生產環境先把它做好,給市政府領導給他看一下,看他能不能夠網開一面。
記者:結果呢?
李偉軒:結果還是一樣。
記者:還是沒有留住?
李偉軒:還是沒有
事實上,佛山陶瓷企業的轉移情況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王雪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鎮長
王雪:我們的漂染企業全部都走了,然后我們的玻璃的,馬賽克的企業全部都走了。
謝志豪 廣東佛山市禪城區經貿局副局長
謝志豪:為了我們就說搞好我們的發展環境,就是掉幾百億的gdp也在所不惜。
犧牲幾百億的gdp也在所不惜,采訪中,我們感受到了佛山政府轉變的決心和力度,但建筑陶瓷企業轉出去之后,佛山會不會成為陶瓷廢都?佛山的經濟會不會因此空心化呢?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位于佛山市禪城區,這里曾經是佛山主要的陶瓷工業區。隨著產業轉移的進行,大量的工廠由這里遷出。今天,1506原來的23個舊車間換進了400多家的創意、設計、研發、金融服務、陶瓷總部企業進駐,原來的2千多個藍領換成了現在5千個白領在里邊工作。舊廠房變成了新興產業的落腳地。
劉崇孝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常務副總經理
劉崇孝:現在我們整個入園企業加起來,我們粗略估計都已經超過60個億的銷售收入了,那么他們給政府貢獻都2個億以上。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馬來西亞一家著名的陶瓷公司白馬集團,他們將設計部門落戶佛山,除了看中這里的陶瓷產業基礎,也與佛山實施的產業轉移不無關系。
鐘漢杰 馬來西亞白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助
鐘漢杰:佛山的整個產業,在這五年進行非常大的一個轉型,從傳統的制造瓷磚的企業,在跟風的一個企業,到現在在某一方面的領域,領導著世界潮流。要是我們把總部設在這里,我們和各方英雄好漢,就是在陶瓷企業的各路英雄都能夠有很好的一個交流的一個平臺機會。
1506,一個聽上去比較奇怪的名字,取自中國第一座最古老的瓷窯——南風古灶在佛山建窯的年份,突出佛山陶瓷文化的悠長,暗含的是這個創意產業園和陶瓷產業的關系。
邱代倫 佛山1506創意產業園董事長
邱代倫:370家企業里面,有一百多家企業是跟陶瓷產業有關聯的,已經形成了內生循環的一個產業鏈。
在佛山市禪城區,115家建筑陶瓷企業關遷了84家,但這里并未成為“陶瓷廢都”。相反,這一地區正在加速成為陶瓷研發設計和會展中心、陶瓷機械裝備業制造基地、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和其它新興行業的聚居地。經歷了陣痛的陶瓷企業,顯現出更強的生命力,以佛山東鵬陶瓷為例,年產值和年利潤,近年來都在以20%的比例增長。
何新明 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新明:我們留下來的企業如何升級換代,通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讓留下的生產線滿足當地的環保要求,提高它的產品的附加值,所以這種轉型必須要做到,你才能夠在當地留的更長時間。
而在記者采訪到的另外一家陶瓷企業嘉俊,轉移后的新工廠,產能將比現在擴大5倍,員工的數量等于現在的3倍左右。
陳耀強 佛山嘉俊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陳耀強:這次搬遷對我們嘉俊這個品牌將來的發展應該是有一個很大的促進,因為現在我們嘉俊的產能和產品的結構不適應現在市場的競爭,所以我們就,這方面只能夠擴大產能,降低成本,同時降低成本也促進了我銷售的競爭力。
如何轉移,又如何引進,在佛山市政府心中,顯然有自己的一盤棋。算的是社會效益的帳,經營卻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的理念,1506創意產業園由一家民營公司投資、經營,但卻是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的典型體現。
在廣東,渴望改變的并不止佛山市,實際上這幾年全國經濟發展的格局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2009年,盡管廣東gdp總量仍居全國第一,但是在另一項重要指標——人均gdp上,江蘇和浙江卻雙雙超越廣東。
何建榮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
何建榮:你現在數一數江浙地帶的品牌,福建地帶的品牌,跟我們廣東地帶的品牌,哪里多?哪里可以說是全國品牌。
作為最早進入,也是廣東最主要的外部投資力量,香港企業很多都面臨轉移的問題,企業搬家不容易,但讓我們有些意外的是,香港貿發局對產業轉移透露出的積極態度。
何建榮 :我認為是必要的,過去我們看是,可能是我們跟泰國的競爭,現在我們看到是我們在國內跟不同經濟區域的競爭,跟長三角的競爭,珠三角跟福建海西兩岸的競爭,珠三角跟內陸城市,像重慶,像成都、像東北這些企業的競爭,如果我們都是還是用30年前的優勢,我們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優勢?很可能沒有。
一個省的故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造舊的,顯然比重建新的更加困難,如何能夠讓廣東經濟重回優勢地位?在采訪中我們看到,廣東政府在出臺產業轉移相關政策的同時,還打開了自己的錢袋子。
劉昆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劉昆:我們一共在雙轉移方面(應該是)安排了400億。
記者:這筆資金算多嗎?
劉昆:作為財政來說,在短期內投入這么四百億,應該量還是相當大的,因為我們像廣東省省本級的財政一年就是七百多億,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劉昆告訴我們,這400億財政資金,最主要的一筆就是向15個欠發達市投入75億,建設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區。而就在這筆錢怎么分配上,我們再次感受到創新和改革的勇氣。
劉昆:我們競爭性分配,讓這個資金在分配的時候,一方面公平能夠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我們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能夠得到保障。
正因為這樣的一種思路,2008年8月5日,人們看到了一場特殊的pk,pk的主角是廣東省15個欠發達市的市長,競爭的是每個城市5億元的扶持資金。
盧進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盧進:非常、非常正規。
料想到了這是一場嚴格的評比,但是它的公平、公開程度還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在現場,17名評委全部通過搖號機在80位專家中隨機搖號產生,而一旦被選中,就要交出手機,在評選結束前不能和和外界有任何聯系。評比分數全部在現場統計,現場公布。市長們臺上雖然表現的很鎮定,但5億資金的競爭形成的是前所未有的壓力。
陳向新 廣東韶關市常委副市長
陳向新:這個壓力非常大,非常大,因為大家都想得到,畢竟這是5個億,它這里既有面子的問題,也有里子的問題。
萬今泉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萬今泉:他們壓力大到什么程度,那就說來之前市委書記跟他們說了,這次再拿不到,回去之后換位子。
市長pk總共進行了5場,最終13個市贏得得產業轉移扶持資金,但也有兩個市在pk中失敗,與扶持資金失之交臂。
盧進 廣東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盧進:我就看到了場景,一個是得到的,大家抱著市長相擁而泣,這個沒得到的也是掩面而泣。
但塞翁失馬,失敗的城市也未必是輸家。
劉昆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劉昆:沒得到資金的,它也得到,在競爭中得到一個思路和改善思路的路徑。
財政廳長劉昆告訴我們其實財政手段就是一個財政的杠桿。
劉昆:13個得到資金的產業轉移園,從我們去檢查的時候,它已經有1193家企業入園,有一共這些企業要投資1690億元,放大效益是12倍多。
那么,拿到財政資金的轉入地現在發展得如何呢?
廣州開往韶關的武廣高鐵上,195公里的距離,只需要45分鐘就能到達,票價是110塊錢。就在去年12月,造汽車的比亞迪總裁王傳福也搭乘了這趟高鐵,但他花的錢顯然有點多,因為就在親自體驗了武廣高鐵之后,王傳福決定追加在韶關的投資20億元人民幣。
王傳福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王傳福:它的成本的優勢,它的交通便利,特別是武廣高速修通以后,這些優勢都是明擺著。然后再加上它屬于廣東省,那么省政府也是支持我們有些產業轉移的,結合這些情況,決策應該還是比較快。
韶關,地處粵北山區,屬于廣東15個欠發達市之一,在廣東省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的第二批競標中,韶關以第一名的成績贏得了5億元扶持資金。
2009年,雖然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園入園企業簽訂合同數達到145個,投資總金額達到60多億元,相當于09年之前歷年來的總和。更重要的是,這些轉移到韶關的企業,遠不是珠三角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簡單搬家。
劉均華 建溢集團韶關康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均華:我們的設備在韶關區的比較先進,讓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宋韶文 廣東金億合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韶文:廠區(和以前比)要大了20多倍了,對我們的產品,跟那個品質各方面的東西,都是可以達到世界級的要求的。
今天的韶關并非像外界對欠發達轉入地的想象那樣——撿到籃子里都是菜,而是確定了以汽車零配件、機械裝備,精細化工,led光電等產業為核心產業來打造。
陳向新 廣東韶關市常委副市長
陳向新:我們非常注重就說產業聚集的發展,就說你要形成整個產業鏈,有配套的服務,實際上企業它是扎堆的,同類型的企業它喜歡在一起,上下游的企業它喜歡在一起。
在韶關,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較高素質勞動力向當地二、三產業和珠三角發達地區轉移,這樣也能緩解珠三角地區的用工荒問題。目前,韶關的職業技術院校發展到41所。2009年全市中職技工學校招生5.8萬人,比上年增長36.1%,創歷史新高。
劉雪庚 廣東韶關市高級技工學校校長
劉雪庚:我們有30多個專業,比如說數控專業,模具鉗工,電氣維修,電梯,還有電焊
記者:像這些學生,他們有多少是來自農村的?
劉雪庚:這個80%、90%是來自農村的。
記者:他們這些學生都要交學費嗎?
技校老師:不要交學費,這些都是政府出錢的,專門轉移山區農村出錢給他來學習。
在學生中,記者認識了譚睿權,幾年前他考上了大學,但是卻因為家里沒錢,放棄了念書。之后,譚睿權掄過大錘,做過最辛苦的工作,還當了兵,直到退伍后,卻意外地獲得了這個在技校免費培訓的機會。
譚睿權:就像你丟了一樣東西然后你再撿回來,很興奮的那種感覺。
記者:終于又可以學一個本事了?
譚睿權:是是,就像你,比如說你把錢包掉了之后,你再撿回來,就是那種心情。
當年,憑借最早打開改革開放的大門,廣東經濟總量從全國24名到全國第一,只用了10年的時間。今天我們看到廣東再次踏上改革之路,而這次的路牌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際上,廣東推動的產業轉移決不僅僅是空間上的一個變化,而是各種資源的全新的合理配置,包括土地、人力和資金,廣東政府正在用政策這只看得見的手,來推動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成效如何留待時間的檢驗。
上一篇:長三角22城市服務經濟指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