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谷歌與Facebook消亡論
發布時間:2012/5/5 9:18:55 訪問次數:572
產業進化畢竟不同于生物進化,根本區別有兩點:一是傳播機制,生物基因只能沿生殖譜系垂直傳播,而文化基因可以橫向傳播,二是生物有機體的組織結構高度依賴于胚胎和個體發育的生理局限,器官組織之間緊密耦合,而商業模式的各項功能和器官之間的耦合卻可以十分松散。
橫向傳播和松散耦合意味著,在面臨生態劇變時,企業有機會作出比生物更靈活更迅速的調整與適應,當獅子所生存的草原突然變成湖泊時,它不可能短時間內長出尾鰭或翅膀來適應新環境,但企業或許可以:它可以并購若干企業來獲得一對“翅膀”,或者將呼吸業務外包給一家專業水下呼吸服務商;事實上,這種脫胎換骨式的重組改造、浴火重生,在產業界早已屢見不鮮。
有人或許會說,像蘋果這樣的脫胎換骨,與其說老企業活下來了,不如說是老蘋果死了,新蘋果誕生了,這么說不算錯,但漏掉了一些實質;其實,現代大型企業的生存基礎早已不同于傳統企業,未必立基于特定商業模式,而是處于一個持續的流動與更新過程,ibm是其中典范,對它來說,一切技術、體系、平臺、標準乃至部門等等組織器官都是可以更換或拋棄的,唯一不變的是客戶信賴:相信只要找他就能獲得可靠的企業級信息系統。另一些企業則試圖成為局部模擬市場機制的創新平臺,他們的產品線和盈利基礎在不斷漂移,但企業組織卻可長期維持;還有些上市公司其實演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可變資產包,包里的內容一直在變,但對于投資者的價值則相對穩定,其核心價值在于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比其他企業更透明、價值更容易評估的投資工具。
當然,企業組織也存在兼容性問題,特別是在與人有關的激勵結構、晉升方式和企業文化等方面,但遠不如生物有機體那么苛刻,借助分工、外包、契約和交易等松耦合紐帶而建立的組織,遠比生物個體更靈活多變;實際上,他們只要做對某一方面的事情便可生存下來,這個“方面”可以很抽象,不依賴于任何有形資源、產品和技術。
最近,《福布斯》網絡版發表了前paypal副總裁、“paypal幫”非著名理論家埃里克·杰克遜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預言谷歌和facebook將在5到8年內消亡;像這種嚇死人不償命的驚人預言,在it界本不少見,人們也早習以為常。
不過杰克遜的評論倒并非一無是處。他的分析采用了組織生態學的視角,受生物學的啟發,將產業、商業模式和企業分別類比于生態系統、物種和生物個體,并以進化理論來分析產業環境和商業模式的興衰演變,這一視角并不新鮮,熊彼特和德魯克從大半個世紀前就開始宣揚這種理念。生態和進化視角確實深有啟發,成功企業的成功之處,都建立在它針對產業鏈上的特定生態位而建立的商業模式之上,它的資源組成、組織結構、激勵模式乃至企業文化,都為適應該生態位上的競爭格局而高度特化了,由此維持其市場地位。
然而進化是短視的。許多大企業在正面競爭中百戰百勝,其地位看來完全難以被撼動,可是有一天他們與其對手突然發現,其賴以存在的生態位連同整個生態系統正在迅速瓦解,之前在其中練就的一身好功夫、積累的一整套高端裝備,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相反,對曾給他們帶來輝煌的商業模式的習慣和依戀,常妨礙他們主動變革以適應新環境。
產業進化畢竟不同于生物進化,根本區別有兩點:一是傳播機制,生物基因只能沿生殖譜系垂直傳播,而文化基因可以橫向傳播,二是生物有機體的組織結構高度依賴于胚胎和個體發育的生理局限,器官組織之間緊密耦合,而商業模式的各項功能和器官之間的耦合卻可以十分松散。
橫向傳播和松散耦合意味著,在面臨生態劇變時,企業有機會作出比生物更靈活更迅速的調整與適應,當獅子所生存的草原突然變成湖泊時,它不可能短時間內長出尾鰭或翅膀來適應新環境,但企業或許可以:它可以并購若干企業來獲得一對“翅膀”,或者將呼吸業務外包給一家專業水下呼吸服務商;事實上,這種脫胎換骨式的重組改造、浴火重生,在產業界早已屢見不鮮。
有人或許會說,像蘋果這樣的脫胎換骨,與其說老企業活下來了,不如說是老蘋果死了,新蘋果誕生了,這么說不算錯,但漏掉了一些實質;其實,現代大型企業的生存基礎早已不同于傳統企業,未必立基于特定商業模式,而是處于一個持續的流動與更新過程,ibm是其中典范,對它來說,一切技術、體系、平臺、標準乃至部門等等組織器官都是可以更換或拋棄的,唯一不變的是客戶信賴:相信只要找他就能獲得可靠的企業級信息系統。另一些企業則試圖成為局部模擬市場機制的創新平臺,他們的產品線和盈利基礎在不斷漂移,但企業組織卻可長期維持;還有些上市公司其實演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可變資產包,包里的內容一直在變,但對于投資者的價值則相對穩定,其核心價值在于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比其他企業更透明、價值更容易評估的投資工具。
當然,企業組織也存在兼容性問題,特別是在與人有關的激勵結構、晉升方式和企業文化等方面,但遠不如生物有機體那么苛刻,借助分工、外包、契約和交易等松耦合紐帶而建立的組織,遠比生物個體更靈活多變;實際上,他們只要做對某一方面的事情便可生存下來,這個“方面”可以很抽象,不依賴于任何有形資源、產品和技術。
最近,《福布斯》網絡版發表了前paypal副總裁、“paypal幫”非著名理論家埃里克·杰克遜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預言谷歌和facebook將在5到8年內消亡;像這種嚇死人不償命的驚人預言,在it界本不少見,人們也早習以為常。
不過杰克遜的評論倒并非一無是處。他的分析采用了組織生態學的視角,受生物學的啟發,將產業、商業模式和企業分別類比于生態系統、物種和生物個體,并以進化理論來分析產業環境和商業模式的興衰演變,這一視角并不新鮮,熊彼特和德魯克從大半個世紀前就開始宣揚這種理念。生態和進化視角確實深有啟發,成功企業的成功之處,都建立在它針對產業鏈上的特定生態位而建立的商業模式之上,它的資源組成、組織結構、激勵模式乃至企業文化,都為適應該生態位上的競爭格局而高度特化了,由此維持其市場地位。
然而進化是短視的。許多大企業在正面競爭中百戰百勝,其地位看來完全難以被撼動,可是有一天他們與其對手突然發現,其賴以存在的生態位連同整個生態系統正在迅速瓦解,之前在其中練就的一身好功夫、積累的一整套高端裝備,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相反,對曾給他們帶來輝煌的商業模式的習慣和依戀,常妨礙他們主動變革以適應新環境。
上一篇:全球最有權勢女性投資人
下一篇:電器B2C“價格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