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科學和宇航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
發布時間:2019/4/13 19:22:26 訪問次數:1544
20世紀60年代是可靠性全面發展的階段,空間科學和宇航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擴展了其研究范圍。對可靠性的研究,巳經由電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業領域擴展到電機與電力系統、機械、動力、土木等領域。美國國防部及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采納AGREE的可靠性研究報告中的建議,在新研制的裝備中開始推廣可靠性設計、試驗和管理標準。
20世紀70年代可靠性步入成熟階段,盡管美國出現嚴重的經濟蕭條,可靠性工程作 為減少壽命期費用的重要工具,仍然得到深入的發展,并日趨成熟。隨著軍用電子設備復 雜性的迅速增長,電子設備的可靠性仍是美國防部所關切的問題。為此,由美國政府部 門、工業及學術界代表建立了“電子設備可靠性討論會”,根據其對加強電子設備可靠性統 一管理的建議,正式成立了“電子系統可靠性聯合技術協調組”來執行會議提出的各項建 議。該協調組的職能擴大到非電子設備,并改名為“可靠性、可用性及維修性聯合技術協 調組”,作為集中統一的可靠性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美國國防部范圍的可靠性政策、 標準、手冊和重大研究課題,建立了全國性的數據交換網,加強了美國政府機構同工業部 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制定了一整套較完善的方法和程序。這個階段強調可靠性I程的整體保證,加強元器件控制,強調設計階段的元器件降額使用和熱設計,強調環境應力篩選以 及綜合的可靠性試驗。在可靠性設計上,采用更嚴格、更符合實際及更為有效的設計方 法。如發展了“失效物理”(可靠性物理學)、FME( 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故障模式、影響和危險度分析)、更嚴格的降額設計、綜合熱分析及設計技術等 為設計服務。由于MIL-STD-781A、B均按設備分級,與設備的實際使用不符,試驗使用 的環境條件也不是模擬設備使用時所處的綜合環境條件。所以許多電子設備按MIL-STD- 7 81B試驗獲得的MTBF與現場使用獲得的MTBF相差懸殊(有的廠家把試驗獲得的 MTBF除以10或20)。為此,在1977年對MIL-STD-781B進行了較大的修改,頒發了 MIL-STD-781C,其名稱為“可靠性設計鑒定試驗及產品驗收試驗(指數分布)”。
為了改善可靠性工程的管理,美國國防部于1965年頒發了MIL-STD-785,即“系統與設備的可靠性大綱要求”,1969年修改為MIL-STD-785A。美空軍系統司令部決定在羅姆航空發展中心(Rome Air Development Center,RADC)組建可靠性分析中心。從事可靠性預計、可靠性分析與分配、可靠性試驗、數據采集等研究。雖然可靠性有定量的指標要求,若無相應的驗證方法,那也會流于形式。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發展起來的基礎上,開始了指標的試驗驗證。在此期間,美國國防部頒布了MIL-STD-781“可修復的電子設備可靠性試驗等級和接收/拒收準則”,后修改為MIL-STD-781A“可靠性試驗——指數分布”,后又修改為MII,-STD-781B“可靠性試驗——指數分布”。隨后產生了MIL-STD-690“失效率抽樣方案和程序”,DOD-H-108“壽命和可靠性試驗抽樣程序和表格”等文件,這些標準為可靠性指標試驗驗證提供了具體方法,被世界各國采用。從工業部門的產品分類著眼,把設備和系統的可靠性視為元器件來處理。如MIL-STD-781將電子設備分為七類,分別對應環境條件A、B、C、D、E、F、G七個等級。G級最高,G級的溫度為+95℃。MIL-STD-781A將電子設備分為十類,分別對應環境條件A、A-l、B、C、D、E、F、G、H、J十個等級。最高等級為J級,溫度為+125℃。MIL-STD-781B關于電子設備酌分類與A相同,其差別在于,前者增加了用于全部產品的篩選(試驗),其目的是去除有早期缺陷的產品,試驗時間50h或1/4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無故障時間),取其中的較小者。在試驗方案上,采用了放寬和加嚴試驗的轉換規則。這些標準使用的環境條件是振動、溫度和電壓三個單項應力。
備按使用現場分成六大類。要求環境試驗條件應根據設備使用的環境情況和工作任務來確定,提出把按時間順序變化的綜合環境試驗剖面施加在試件上,即采用后來出現的綜合環境可靠性試驗方法(CERT)。這解決了由于試驗室中使用的環境試驗條件對使用環境模擬不真實造成兩者的MTBF值相差懸殊的問題,但其準確程度取決于綜合環境試驗條件的仿真程度。
20世紀60年代是可靠性全面發展的階段,空間科學和宇航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擴展了其研究范圍。對可靠性的研究,巳經由電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業領域擴展到電機與電力系統、機械、動力、土木等領域。美國國防部及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采納AGREE的可靠性研究報告中的建議,在新研制的裝備中開始推廣可靠性設計、試驗和管理標準。
20世紀70年代可靠性步入成熟階段,盡管美國出現嚴重的經濟蕭條,可靠性工程作 為減少壽命期費用的重要工具,仍然得到深入的發展,并日趨成熟。隨著軍用電子設備復 雜性的迅速增長,電子設備的可靠性仍是美國防部所關切的問題。為此,由美國政府部 門、工業及學術界代表建立了“電子設備可靠性討論會”,根據其對加強電子設備可靠性統 一管理的建議,正式成立了“電子系統可靠性聯合技術協調組”來執行會議提出的各項建 議。該協調組的職能擴大到非電子設備,并改名為“可靠性、可用性及維修性聯合技術協 調組”,作為集中統一的可靠性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美國國防部范圍的可靠性政策、 標準、手冊和重大研究課題,建立了全國性的數據交換網,加強了美國政府機構同工業部 門之間的信息交流,制定了一整套較完善的方法和程序。這個階段強調可靠性I程的整體保證,加強元器件控制,強調設計階段的元器件降額使用和熱設計,強調環境應力篩選以 及綜合的可靠性試驗。在可靠性設計上,采用更嚴格、更符合實際及更為有效的設計方 法。如發展了“失效物理”(可靠性物理學)、FME( 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故障模式、影響和危險度分析)、更嚴格的降額設計、綜合熱分析及設計技術等 為設計服務。由于MIL-STD-781A、B均按設備分級,與設備的實際使用不符,試驗使用 的環境條件也不是模擬設備使用時所處的綜合環境條件。所以許多電子設備按MIL-STD- 7 81B試驗獲得的MTBF與現場使用獲得的MTBF相差懸殊(有的廠家把試驗獲得的 MTBF除以10或20)。為此,在1977年對MIL-STD-781B進行了較大的修改,頒發了 MIL-STD-781C,其名稱為“可靠性設計鑒定試驗及產品驗收試驗(指數分布)”。
為了改善可靠性工程的管理,美國國防部于1965年頒發了MIL-STD-785,即“系統與設備的可靠性大綱要求”,1969年修改為MIL-STD-785A。美空軍系統司令部決定在羅姆航空發展中心(Rome Air Development Center,RADC)組建可靠性分析中心。從事可靠性預計、可靠性分析與分配、可靠性試驗、數據采集等研究。雖然可靠性有定量的指標要求,若無相應的驗證方法,那也會流于形式。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發展起來的基礎上,開始了指標的試驗驗證。在此期間,美國國防部頒布了MIL-STD-781“可修復的電子設備可靠性試驗等級和接收/拒收準則”,后修改為MIL-STD-781A“可靠性試驗——指數分布”,后又修改為MII,-STD-781B“可靠性試驗——指數分布”。隨后產生了MIL-STD-690“失效率抽樣方案和程序”,DOD-H-108“壽命和可靠性試驗抽樣程序和表格”等文件,這些標準為可靠性指標試驗驗證提供了具體方法,被世界各國采用。從工業部門的產品分類著眼,把設備和系統的可靠性視為元器件來處理。如MIL-STD-781將電子設備分為七類,分別對應環境條件A、B、C、D、E、F、G七個等級。G級最高,G級的溫度為+95℃。MIL-STD-781A將電子設備分為十類,分別對應環境條件A、A-l、B、C、D、E、F、G、H、J十個等級。最高等級為J級,溫度為+125℃。MIL-STD-781B關于電子設備酌分類與A相同,其差別在于,前者增加了用于全部產品的篩選(試驗),其目的是去除有早期缺陷的產品,試驗時間50h或1/4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無故障時間),取其中的較小者。在試驗方案上,采用了放寬和加嚴試驗的轉換規則。這些標準使用的環境條件是振動、溫度和電壓三個單項應力。
備按使用現場分成六大類。要求環境試驗條件應根據設備使用的環境情況和工作任務來確定,提出把按時間順序變化的綜合環境試驗剖面施加在試件上,即采用后來出現的綜合環境可靠性試驗方法(CERT)。這解決了由于試驗室中使用的環境試驗條件對使用環境模擬不真實造成兩者的MTBF值相差懸殊的問題,但其準確程度取決于綜合環境試驗條件的仿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