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1a數字基帶處理器的并行流水結構設計
發布時間:2007/4/23 0:00:00 訪問次數:454
關鍵詞 并行流水結構; IEEE 802.11a; 數字基帶處理器.
1. 引言
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 802.11a [1]采用了OFDM調制方式,具有較好的抗窄帶干擾和抗多徑能力,最高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its/s,是一種適合于構建無線家庭多媒體網絡的傳輸技術。為取得處理速度和芯片規模之間較好的折衷,IEEE 802.11a基帶處理器的設計應采用合適的系統結構和運行方式,從而有效降低硬件復雜度,增強系統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提高系統性能。
本文作者已建立了基于IEEE 802.11a物理層標準,采用DSP+FPGA結構的OFDM無線傳輸系統平臺。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單片數字基帶處理器的FPGA設計集成。基帶處理器的設計采用了并行流水結構[2, 3]。這種結構可以有效提高系統數據吞吐能力,降低硬件資源占用量,非常適于采用幀結構處理的IEEE 802.11a物理層。本文首先扼要描述所設計的基帶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整個芯片的并行流水結構,最后給出實現結果。
2. 基帶處理器體系結構
IEEE 802.11a物理層標準采用OFDM調制方式,工作于5GHz頻段,支持6~54Mbits/s的凈數據速率。IEEE 802.11a數字基帶處理過程包括擾碼、卷積、交織、IFFT/FFT變換和星座點映射等。不同的交織和星座點映射方式對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數據速率。
我們設計的數字基帶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芯片分為發射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由于發射和接收是時分復用的,因此可以共用一個FFT/IFFT模塊。 FFT/IFFT模塊的運算過程采用了時分復用基4 CORDIC算法[4]實現,模塊中只有一個采用CORDIC算法的基4蝶形運算單元,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完成每個蝶形運算過程。這種方式雖然引入了運算延時,但是大大降低了資源占用;而其引入的運算延時通過本文所提出的并行流水結構得到解決,從而優化了芯片設計。
從圖1可以看到,在發射單元,擾碼模塊、卷積模塊和交織映射模塊共同組成了編碼過程,IFFT變換模塊組成了變換過程,加保護間隔、成形濾波器和數字上變頻組成了輸出過程;在接收單元,下變頻模塊、匹配濾波模塊和去除保護間隔構成了輸入過程,FFT變換模塊構成了變換過程,而解映射、解交織、維特比譯碼和解擾模塊共同構成了解碼過程。這些過程運算耗時相差不大,有利于進行并行流水結構設計。為了提高數據吞吐量,卷積、交織、解交織和解卷積都以2bits并行方式進行工作。
芯片內共有兩個全局時鐘,頻率為60MHz和40MHz。PHY-RF接口、輸出過程和輸入過程工作在40MHz,PHY-MAC接口、編碼過程、解碼過程和變換過程工作在60MHz。
3. 并行流水結構設計
采用并行流水結構設計,需要將算法分割為若干級(level),而流水結構的每個階段(stage)則對應于算法的每一級(level)[2]。針對本系統設計的要求,我們將發射單元和接收單元分別進行算法分級,依此設計相應的并行流水結構。
3.1 發射單元流水結構
發射單元須保證輸出過程的連續性。以每個OFDM符號以20MHz的速率輸出80個采樣點為例,在60MHz系統主時鐘下,輸出過程需要240個周期。如果以輸出過程為一級算法,那么每一級都不能超過240個時鐘周期。
發射單元的算法分級如下:首先,輸出過程(表示為運算C)單獨設置為一級(level)。變換過程,IFFT/FFT模塊(表示為運算B)采用時分復用方式調用蝶形運算單元,完成一次變換需要211個周期,可以設置為一級(level)。編碼過程(表示為運算A)的卷積和交織都以2bits并行工作,對于一個OFDM符號,擾碼引入1個周期的延時,卷積引入1個周期的延時,交織最多需要216個時鐘周期(在54Mbits/s模式下),因此整個編碼過程最多需要218個時鐘周期,設置為一級(level)。
發射單元流水結構分為三個階段(stage),對應于發射算法的三級(level)。圖2表示了發射單元流水結構的情況。流水結構各個階段之間通過RAM存儲單元進行數據交換。流水結構的三個階段采用并行工作的方式,可以提高數據吞吐量。
3.2 接收單元流水設計
接收單元要保證完整的接收數據。與
關鍵詞 并行流水結構; IEEE 802.11a; 數字基帶處理器.
1. 引言
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 802.11a [1]采用了OFDM調制方式,具有較好的抗窄帶干擾和抗多徑能力,最高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its/s,是一種適合于構建無線家庭多媒體網絡的傳輸技術。為取得處理速度和芯片規模之間較好的折衷,IEEE 802.11a基帶處理器的設計應采用合適的系統結構和運行方式,從而有效降低硬件復雜度,增強系統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提高系統性能。
本文作者已建立了基于IEEE 802.11a物理層標準,采用DSP+FPGA結構的OFDM無線傳輸系統平臺。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單片數字基帶處理器的FPGA設計集成。基帶處理器的設計采用了并行流水結構[2, 3]。這種結構可以有效提高系統數據吞吐能力,降低硬件資源占用量,非常適于采用幀結構處理的IEEE 802.11a物理層。本文首先扼要描述所設計的基帶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整個芯片的并行流水結構,最后給出實現結果。
2. 基帶處理器體系結構
IEEE 802.11a物理層標準采用OFDM調制方式,工作于5GHz頻段,支持6~54Mbits/s的凈數據速率。IEEE 802.11a數字基帶處理過程包括擾碼、卷積、交織、IFFT/FFT變換和星座點映射等。不同的交織和星座點映射方式對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數據速率。
我們設計的數字基帶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芯片分為發射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由于發射和接收是時分復用的,因此可以共用一個FFT/IFFT模塊。 FFT/IFFT模塊的運算過程采用了時分復用基4 CORDIC算法[4]實現,模塊中只有一個采用CORDIC算法的基4蝶形運算單元,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依次完成每個蝶形運算過程。這種方式雖然引入了運算延時,但是大大降低了資源占用;而其引入的運算延時通過本文所提出的并行流水結構得到解決,從而優化了芯片設計。
從圖1可以看到,在發射單元,擾碼模塊、卷積模塊和交織映射模塊共同組成了編碼過程,IFFT變換模塊組成了變換過程,加保護間隔、成形濾波器和數字上變頻組成了輸出過程;在接收單元,下變頻模塊、匹配濾波模塊和去除保護間隔構成了輸入過程,FFT變換模塊構成了變換過程,而解映射、解交織、維特比譯碼和解擾模塊共同構成了解碼過程。這些過程運算耗時相差不大,有利于進行并行流水結構設計。為了提高數據吞吐量,卷積、交織、解交織和解卷積都以2bits并行方式進行工作。
芯片內共有兩個全局時鐘,頻率為60MHz和40MHz。PHY-RF接口、輸出過程和輸入過程工作在40MHz,PHY-MAC接口、編碼過程、解碼過程和變換過程工作在60MHz。
3. 并行流水結構設計
采用并行流水結構設計,需要將算法分割為若干級(level),而流水結構的每個階段(stage)則對應于算法的每一級(level)[2]。針對本系統設計的要求,我們將發射單元和接收單元分別進行算法分級,依此設計相應的并行流水結構。
3.1 發射單元流水結構
發射單元須保證輸出過程的連續性。以每個OFDM符號以20MHz的速率輸出80個采樣點為例,在60MHz系統主時鐘下,輸出過程需要240個周期。如果以輸出過程為一級算法,那么每一級都不能超過240個時鐘周期。
發射單元的算法分級如下:首先,輸出過程(表示為運算C)單獨設置為一級(level)。變換過程,IFFT/FFT模塊(表示為運算B)采用時分復用方式調用蝶形運算單元,完成一次變換需要211個周期,可以設置為一級(level)。編碼過程(表示為運算A)的卷積和交織都以2bits并行工作,對于一個OFDM符號,擾碼引入1個周期的延時,卷積引入1個周期的延時,交織最多需要216個時鐘周期(在54Mbits/s模式下),因此整個編碼過程最多需要218個時鐘周期,設置為一級(level)。
發射單元流水結構分為三個階段(stage),對應于發射算法的三級(level)。圖2表示了發射單元流水結構的情況。流水結構各個階段之間通過RAM存儲單元進行數據交換。流水結構的三個階段采用并行工作的方式,可以提高數據吞吐量。
3.2 接收單元流水設計
接收單元要保證完整的接收數據。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