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方式
發布時間:2008/12/17 0:00:00 訪問次數:1899
差錯控制一股分為檢錯法和糾錯法。檢錯法是指在傳輸中僅僅發送足以使接收端檢測出差錯的附加位,接收端檢測到一個薦錯就要求重新發送數據。糾錯法是指在傳輸中發送足夠的附加位,使接收端能以很高的概率檢測并糾正大多數差錯。檢錯法只能檢測到數據傳輸過程中有錯誤發生,卻不能糾正這些錯誤。錯誤的糾正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當通過檢驗碼發現有錯誤時,接收方要求數據的發送方重新發送整個數據單元;另一種方法是采用錯誤糾正碼進行數據傳輸,自動糾正發生的錯誤。
理論上可以糾正任何一種二進制編碼錯誤。但是錯誤糾正碼比錯誤檢測碼要復雜得多,數據的冗余位需要很多。數據單元傳輸過程中發生的錯誤有三種:單位錯誤、多位錯誤和突發錯誤。糾正多位錯誤和突發錯誤所需要的位數很大,在大多數情況下,糾錯的效率低下。因此,大多數的糾錯技術都局限于一位、兩位或三位的錯誤。目前,漢明碼是一種常用的錯誤糾正編碼技術。
差錯控制方式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反饋糾錯”;另一類稱為“前向糾錯”。在這兩類基礎上又派生出一類稱為“混合糾錯”。
1. 反饋糾錯
這種方式是指發信端采用某種能發現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簡單編碼方法對所傳信息進行編碼,加入少量監督碼元,在接收端則根據編碼規則對收到的編碼信號進行檢查,一旦檢測出有錯碼,即向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發信端接收到詢問信號時,立即重發己經發生傳輸差錯的那部分信息,直到正確收到為止。所謂發現差錯,是指在若干接收碼元中知道有一個或一些是錯的,但不一定知道錯誤的準確位置。
2. 前向糾錯
這種方式是指發信端采用某種在解碼時能糾正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較復雜的編碼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的信元中不僅能發現錯碼,還能夠糾正錯碼。采用前向糾錯方式時,不需要反饋信道,也不需反復重發而延誤傳輸時間,對實時傳輸有利,但是糾錯設各比較復雜。
3. 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是指少量錯誤在接收端自動糾正,差錯較嚴重、超出自行糾正能力時,就向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因此,“混合糾錯”是“前向糾錯”和“反饋糾錯”兩種方式的混合。
rfid系統一般使用第一種或第二種差錯控制方式。
歡迎轉載,信息來源維庫電子市場網(www.dzsc.com)
差錯控制一股分為檢錯法和糾錯法。檢錯法是指在傳輸中僅僅發送足以使接收端檢測出差錯的附加位,接收端檢測到一個薦錯就要求重新發送數據。糾錯法是指在傳輸中發送足夠的附加位,使接收端能以很高的概率檢測并糾正大多數差錯。檢錯法只能檢測到數據傳輸過程中有錯誤發生,卻不能糾正這些錯誤。錯誤的糾正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當通過檢驗碼發現有錯誤時,接收方要求數據的發送方重新發送整個數據單元;另一種方法是采用錯誤糾正碼進行數據傳輸,自動糾正發生的錯誤。
理論上可以糾正任何一種二進制編碼錯誤。但是錯誤糾正碼比錯誤檢測碼要復雜得多,數據的冗余位需要很多。數據單元傳輸過程中發生的錯誤有三種:單位錯誤、多位錯誤和突發錯誤。糾正多位錯誤和突發錯誤所需要的位數很大,在大多數情況下,糾錯的效率低下。因此,大多數的糾錯技術都局限于一位、兩位或三位的錯誤。目前,漢明碼是一種常用的錯誤糾正編碼技術。
差錯控制方式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反饋糾錯”;另一類稱為“前向糾錯”。在這兩類基礎上又派生出一類稱為“混合糾錯”。
1. 反饋糾錯
這種方式是指發信端采用某種能發現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簡單編碼方法對所傳信息進行編碼,加入少量監督碼元,在接收端則根據編碼規則對收到的編碼信號進行檢查,一旦檢測出有錯碼,即向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發信端接收到詢問信號時,立即重發己經發生傳輸差錯的那部分信息,直到正確收到為止。所謂發現差錯,是指在若干接收碼元中知道有一個或一些是錯的,但不一定知道錯誤的準確位置。
2. 前向糾錯
這種方式是指發信端采用某種在解碼時能糾正一定程度傳輸差錯的較復雜的編碼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的信元中不僅能發現錯碼,還能夠糾正錯碼。采用前向糾錯方式時,不需要反饋信道,也不需反復重發而延誤傳輸時間,對實時傳輸有利,但是糾錯設各比較復雜。
3. 混合糾錯
混合糾錯是指少量錯誤在接收端自動糾正,差錯較嚴重、超出自行糾正能力時,就向發信端發出詢問信號,要求重發。因此,“混合糾錯”是“前向糾錯”和“反饋糾錯”兩種方式的混合。
rfid系統一般使用第一種或第二種差錯控制方式。
歡迎轉載,信息來源維庫電子市場網(www.dzsc.com)
上一篇:什么是漢明碼
上一篇:RFID系統的數據保護與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