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產生與發展
發布時間:2013/8/22 20:40:17 訪問次數:1774
知道PLC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知道西門子PLC有哪幾種系列類型,AEO20F48N-L知道PLC控制系統與傳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區別,知道S7 - 300/400系列PLC系統結構、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能正確解讀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手冊,能合理選配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模塊,能正確安裝、調試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系統。
·知道如何用邏輯真值表分析簡單邏輯控制系統(如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會用FBD語言編寫簡單邏輯控制程序。
·會安裝、使用STEP 7編程軟件,能在STEP 7軟件環境下獨立完成電動機基本控制系統(如點動及連續控制、異地控制、正反轉控制等)的硬件組態、軟件編輯、數據下載及系統調試。
傳統的生產機械自動控制裝置多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我們稱這些系統為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容易操作等優點,同時又具有體積龐大、生產周期長、接線復雜、故障率高、可靠性及靈活性差等缺點,比較適合用于工作模式固定、控制邏輯簡蓽的工業應用場合。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為適應生產工藝不斷更新的需要,提出一種設想:把計算機的功能完善、通用、靈活等優點與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制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這種通用控制裝置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與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采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并針對這種設想提出了10項招標指標。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 DEC)根據這一設想,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臺可編程控制器PDP - 14,并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該設備用計算機作為核心設備,其控制功能是通過存儲在計算機中的程序來實現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存儲程序控制。由于當時主要用于順序控制,只能進行邏輯運算,故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這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以其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靈活、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在美國其他工業領域得到推廣應用。1971年,已成功應用于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工業。這一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的出現,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制出了第一臺PLC(DSC -8)。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他們的第一臺PLC。
有決定意義的進步還是在1975 ---1976年。這期間,美國、日本、原西德等一些國家把微處理器用作PLC的中央處理單元,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磁介質存儲器,使PLC實現更大規模的集成化,控制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完善,工作更為可靠,更能適應工業環境,成本也有了大幅度下降,從而使PLC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編程控制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種系列產品。系統中不僅使用了大量的開關量,也使用了模擬量,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應用范圍,故改稱為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是由于簡略詞“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略詞“PC”混淆,所以人侗還沿用PLC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名。
從第一臺PLC誕生至今,PLC大致經歷了4次更新換代。目前,以16位、32位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第四代PLC在冶金、化工、交通、電力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被稱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能正確解讀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手冊,能合理選配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模塊,能正確安裝、調試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系統。
·知道如何用邏輯真值表分析簡單邏輯控制系統(如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會用FBD語言編寫簡單邏輯控制程序。
·會安裝、使用STEP 7編程軟件,能在STEP 7軟件環境下獨立完成電動機基本控制系統(如點動及連續控制、異地控制、正反轉控制等)的硬件組態、軟件編輯、數據下載及系統調試。
傳統的生產機械自動控制裝置多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我們稱這些系統為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容易操作等優點,同時又具有體積龐大、生產周期長、接線復雜、故障率高、可靠性及靈活性差等缺點,比較適合用于工作模式固定、控制邏輯簡蓽的工業應用場合。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為適應生產工藝不斷更新的需要,提出一種設想:把計算機的功能完善、通用、靈活等優點與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制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這種通用控制裝置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與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采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并針對這種設想提出了10項招標指標。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 DEC)根據這一設想,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臺可編程控制器PDP - 14,并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該設備用計算機作為核心設備,其控制功能是通過存儲在計算機中的程序來實現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存儲程序控制。由于當時主要用于順序控制,只能進行邏輯運算,故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這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以其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靈活、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在美國其他工業領域得到推廣應用。1971年,已成功應用于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工業。這一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的出現,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制出了第一臺PLC(DSC -8)。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他們的第一臺PLC。
有決定意義的進步還是在1975 ---1976年。這期間,美國、日本、原西德等一些國家把微處理器用作PLC的中央處理單元,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磁介質存儲器,使PLC實現更大規模的集成化,控制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完善,工作更為可靠,更能適應工業環境,成本也有了大幅度下降,從而使PLC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編程控制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種系列產品。系統中不僅使用了大量的開關量,也使用了模擬量,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應用范圍,故改稱為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是由于簡略詞“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略詞“PC”混淆,所以人侗還沿用PLC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名。
從第一臺PLC誕生至今,PLC大致經歷了4次更新換代。目前,以16位、32位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第四代PLC在冶金、化工、交通、電力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被稱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知道PLC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知道西門子PLC有哪幾種系列類型,AEO20F48N-L知道PLC控制系統與傳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區別,知道S7 - 300/400系列PLC系統結構、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能正確解讀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手冊,能合理選配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模塊,能正確安裝、調試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系統。
·知道如何用邏輯真值表分析簡單邏輯控制系統(如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會用FBD語言編寫簡單邏輯控制程序。
·會安裝、使用STEP 7編程軟件,能在STEP 7軟件環境下獨立完成電動機基本控制系統(如點動及連續控制、異地控制、正反轉控制等)的硬件組態、軟件編輯、數據下載及系統調試。
傳統的生產機械自動控制裝置多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我們稱這些系統為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容易操作等優點,同時又具有體積龐大、生產周期長、接線復雜、故障率高、可靠性及靈活性差等缺點,比較適合用于工作模式固定、控制邏輯簡蓽的工業應用場合。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為適應生產工藝不斷更新的需要,提出一種設想:把計算機的功能完善、通用、靈活等優點與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制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這種通用控制裝置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與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采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并針對這種設想提出了10項招標指標。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 DEC)根據這一設想,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臺可編程控制器PDP - 14,并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該設備用計算機作為核心設備,其控制功能是通過存儲在計算機中的程序來實現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存儲程序控制。由于當時主要用于順序控制,只能進行邏輯運算,故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這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以其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靈活、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在美國其他工業領域得到推廣應用。1971年,已成功應用于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工業。這一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的出現,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制出了第一臺PLC(DSC -8)。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他們的第一臺PLC。
有決定意義的進步還是在1975 ---1976年。這期間,美國、日本、原西德等一些國家把微處理器用作PLC的中央處理單元,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磁介質存儲器,使PLC實現更大規模的集成化,控制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完善,工作更為可靠,更能適應工業環境,成本也有了大幅度下降,從而使PLC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編程控制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種系列產品。系統中不僅使用了大量的開關量,也使用了模擬量,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應用范圍,故改稱為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是由于簡略詞“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略詞“PC”混淆,所以人侗還沿用PLC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名。
從第一臺PLC誕生至今,PLC大致經歷了4次更新換代。目前,以16位、32位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第四代PLC在冶金、化工、交通、電力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被稱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能正確解讀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手冊,能合理選配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模塊,能正確安裝、調試西門子S7 - 300/400系列PLC硬件系統。
·知道如何用邏輯真值表分析簡單邏輯控制系統(如電動機的基本控制),會用FBD語言編寫簡單邏輯控制程序。
·會安裝、使用STEP 7編程軟件,能在STEP 7軟件環境下獨立完成電動機基本控制系統(如點動及連續控制、異地控制、正反轉控制等)的硬件組態、軟件編輯、數據下載及系統調試。
傳統的生產機械自動控制裝置多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我們稱這些系統為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容易操作等優點,同時又具有體積龐大、生產周期長、接線復雜、故障率高、可靠性及靈活性差等缺點,比較適合用于工作模式固定、控制邏輯簡蓽的工業應用場合。
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為適應生產工藝不斷更新的需要,提出一種設想:把計算機的功能完善、通用、靈活等優點與繼電接觸式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制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這種通用控制裝置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與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采用面向控制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并針對這種設想提出了10項招標指標。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 DEC)根據這一設想,于1969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臺可編程控制器PDP - 14,并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成功。該設備用計算機作為核心設備,其控制功能是通過存儲在計算機中的程序來實現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存儲程序控制。由于當時主要用于順序控制,只能進行邏輯運算,故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
這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以其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靈活、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在美國其他工業領域得到推廣應用。1971年,已成功應用于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工業。這一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的出現,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制出了第一臺PLC(DSC -8)。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他們的第一臺PLC。
有決定意義的進步還是在1975 ---1976年。這期間,美國、日本、原西德等一些國家把微處理器用作PLC的中央處理單元,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磁介質存儲器,使PLC實現更大規模的集成化,控制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完善,工作更為可靠,更能適應工業環境,成本也有了大幅度下降,從而使PLC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編程控制器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種系列產品。系統中不僅使用了大量的開關量,也使用了模擬量,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應用范圍,故改稱為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是由于簡略詞“PC”容易和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的簡略詞“PC”混淆,所以人侗還沿用PLC作為可編程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名。
從第一臺PLC誕生至今,PLC大致經歷了4次更新換代。目前,以16位、32位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第四代PLC在冶金、化工、交通、電力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被稱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上一篇:隨機存儲器(RAM)實用知識
上一篇:西門子PLC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