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面板應用七大流行趨勢預測
發布時間:2009/8/27 10:01:40 訪問次數:488
該機構中小顯示器研究總監hiroshi hayase并表示:“大部分的amoled面板顯示器制造商一開始雖主要是制造手機,但在未來都有規劃要切入筆記本計算機與電視面板。”
以下為中小尺寸lcd面板主流應用的流行趨勢預測:
1.手機──主流尺寸主要落在1.8寸到2.4寸之間,但3寸以上不到4寸的手機產品成長亦相當快速。智能手機牽動主要屏幕尺寸的成長,同時為了專求更完美的外型,新技術的研發設計也包含了薄型面板設計、高分辨率(hd, 720p與wvga),并降低了因使用多媒體功能而所消耗的電量。除此之外,手機主要的特色除了半穿透半反射式(transflective)與寬屏幕顯示之外,研發技術也持續發展到環境光傳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動態背光(content-adaptive backlight control,cabc)與觸控功能。
2.數碼相機──主流尺寸主要落在2.4寸到3.5寸之間,且為追求更完美的觀看品質,目前正轉移到寬屏幕。目前生產是以g2與g3為主,但近期g4也將開始加入生產。
3.數碼相框──主流尺寸主要落在5.6寸到10.2寸之間,正逐漸轉移到g5來生產,越來越多設計為了省電而轉向使用led背光,且新的驅動芯片也為了節省成本而被采納使用。主要生產廠商為群創、華映與彩晶,而lg display則積極開發具有多功能的數碼相框面板。
4.導航設備──主流尺寸主要落在3.5寸到7寸之間,主要廠商為三星、夏普與友達。目前分辨率正逐漸轉移到wvga與wqvga,但新技術也逐漸被導入,包含led背光源面板、混合觸控屏面板(hybrid touch screen panel,htsp)與雙柵(dual gate)驅動芯片。
5.車用顯示器──主流尺寸主要落在7寸到10寸之間,越來越多人使led背光源面板整合觸控式面板的車用顯示器。環繞式面板為車用顯示器的新趨勢,主要是為了能符合各類的汽車儀表板標準。
6.手機上網設備──led背光、wvga與wsvga分辨率主要為面板發展規格。
7.工業用顯示器(包含收款機系統pos與atm)──產品基本特色為led背光(開發廠商為nec、sharp與toshiba)、高亮度(開發廠商為nec與lg display)、日照之下仍具可讀性(開發廠商為友達)與使用壽命長(開發廠商為toshiba)。
該機構中小顯示器研究總監hiroshi hayase并表示:“大部分的amoled面板顯示器制造商一開始雖主要是制造手機,但在未來都有規劃要切入筆記本計算機與電視面板。”
以下為中小尺寸lcd面板主流應用的流行趨勢預測:
1.手機──主流尺寸主要落在1.8寸到2.4寸之間,但3寸以上不到4寸的手機產品成長亦相當快速。智能手機牽動主要屏幕尺寸的成長,同時為了專求更完美的外型,新技術的研發設計也包含了薄型面板設計、高分辨率(hd, 720p與wvga),并降低了因使用多媒體功能而所消耗的電量。除此之外,手機主要的特色除了半穿透半反射式(transflective)與寬屏幕顯示之外,研發技術也持續發展到環境光傳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als)、動態背光(content-adaptive backlight control,cabc)與觸控功能。
2.數碼相機──主流尺寸主要落在2.4寸到3.5寸之間,且為追求更完美的觀看品質,目前正轉移到寬屏幕。目前生產是以g2與g3為主,但近期g4也將開始加入生產。
3.數碼相框──主流尺寸主要落在5.6寸到10.2寸之間,正逐漸轉移到g5來生產,越來越多設計為了省電而轉向使用led背光,且新的驅動芯片也為了節省成本而被采納使用。主要生產廠商為群創、華映與彩晶,而lg display則積極開發具有多功能的數碼相框面板。
4.導航設備──主流尺寸主要落在3.5寸到7寸之間,主要廠商為三星、夏普與友達。目前分辨率正逐漸轉移到wvga與wqvga,但新技術也逐漸被導入,包含led背光源面板、混合觸控屏面板(hybrid touch screen panel,htsp)與雙柵(dual gate)驅動芯片。
5.車用顯示器──主流尺寸主要落在7寸到10寸之間,越來越多人使led背光源面板整合觸控式面板的車用顯示器。環繞式面板為車用顯示器的新趨勢,主要是為了能符合各類的汽車儀表板標準。
6.手機上網設備──led背光、wvga與wsvga分辨率主要為面板發展規格。
7.工業用顯示器(包含收款機系統pos與atm)──產品基本特色為led背光(開發廠商為nec、sharp與toshiba)、高亮度(開發廠商為nec與lg display)、日照之下仍具可讀性(開發廠商為友達)與使用壽命長(開發廠商為toshiba)。
上一篇: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全局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