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列表 Development Tools Catalog;
MCP2515 Datasheet;
MCP2515 Rev. B Errata;
標準包裝 42
包裝 管件
零件狀態 在售
類別 集成電路(IC)
產品族 接口 - 控制器
系列 -
規格
協議 CANbus
功能 控制器
接口 SPI
標準 CAN 2.0
電壓 - 電源 2.7V ~ 5.5V
電流 - 電源 10mA
工作溫度 -40°C ~ 85°C
封裝/外殼 18-SOIC(0.295",7.50mm 寬)
供應商器件封裝 18-SOIC制造商: Microchip
產品種類: CAN 接口集成電路
RoHS: 詳細信息
安裝風格: SMD/SMT
封裝 / 箱體: SOIC-18
系列: MCP2515
類型: CAN Controller
數據速率: 1 Mb/s
電源電壓-最大: 5.5 V
電源電壓-最小: 2.7 V
最小工作溫度: - 40 C
最大工作溫度: + 85 C
封裝: Tube
產品: CAN Controllers
商標: Microchip Technology
收發器數量: 1
工作電源電壓: 3.3 V, 5 V
產品類型: CAN Interface IC
工廠包裝數量: 42
子類別: Interface ICs
單位重量: 210 mg v
筆者認為,燃料電池車用目前占比很小是非常正常的。汽車行業和電站能源完全是兩個行MCP2515-I/SO業,汽車是消費品,是完全競爭
市場。而電站是能源系統的2B。家庭熱電聯產又是完全競爭的家電市場。燃料電池從電站切入是相對容易的。而切入家電和
汽車,則是打硬仗。
從消費電池到動力電池,我們都知道產業規律不可逆。其實燃料電池發明得更早,1839年William Robert Grove發明的燃料電
池,1970年 Whittingham發明的鋰電池,直到1991年Sony才開始鋰電池的商用,而鋰電池應用到動力領域更是到了2008-2009
年。主導商業化的一直都是終端大用戶。比如當年的索尼,后來的起亞-LG和BOSH-SDI。
沒有領頭的大企業,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都無法商用。這些企業也不是憑空就切入該領域MCP2515-I/SO。比如松下是1931年就開始各種電池
的研發,1994年才開始鋰電池的商用研發。這些電池和車企巨頭很早就切入最前沿的技術研究,做了充分的儲備,等到技術和
商用條件成熟了,就會聯合上下游一起開始商用。
豐田2015年的時候宣布免費發布6000多項專利。筆者認為:首先日本真是個很封閉的國家,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如此。其
次宣布免費,因為僅豐田一家根本玩不起來,新能源需要大量的投資,光捂著技術,成本降低不下來沒有用。再次宣布免費
之后,結果其他車企還是沒有跟上,繼續做鋰電。大家都不是傻子。雖然說專利免費,真的獲取到技術還是難度極大。日本公
司沒有這么大方。
3 成本、成本還是成本,重要事情說三遍。
由于傳統車企和電池企業不是一個技術體系,大家都是在爭奪大規模量產的know how。搞研究的都知道,技術好和大規模產
量完全不是一回事。能夠大規模量產,將成本降低到一定的程度,產品一致性做到最好就是MCP2515-I/SO厲害。其他企業就算最早做出來
的,產品技術參數最好,都不算什么。
所以燃料電池競爭的不是技術,而是大規模量產的能力。它的競爭對手是其他的各種電池技術創造的商業壁壘。
從產業的角度探析燃料電池 其在能量轉換上的確具備優勢
量產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首先得大規模投入,具備相當的產能。既然投入,就要算IRR,因為不管鋰電光伏還是燃料電池都
是重資產。算IRR就得預測將來商業化的價格和量,所以在未來高度不確定之下,就靠補貼推動。
補貼這玩兒意就說不準了。從光伏風電到鋰電全部政策導向,不確定性太大。比如說是2018年光伏531政策,直接給規模砍
半。比如說最近可能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差版本是補貼下降60%。當初測算的時候得給補貼打個大大的折扣。不僅
僅是中國,國外的補貼一樣,說沒就沒。筆者估計如果投燃料電池,企業大概率還是國企。
我覺得可觀測的指標仍然是車廠的動作。以前還有豐田,最近聽說豐田已經轉投鋰MCP2515-I/SO電和固態,那就不得而知了。其他的車企
,以前還有在燃料電池領域進行探索的,現在都沒動靜。
4 氫氣獲取是個大難題。
燃料電池的電堆本身,筆者在這里不做討論。因為即使是存在著各種膜材料、雙極板或者是催化劑的技術難題,克服它也是
時間問題。
燃料電池的難度在于氫氣的獲取。上游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大宗資源品,大宗資源品是供給關系決定的。中游的電池,無論
是燃料電池和鋰電池,都是制造業,制造業咱們國家是強項。只要是一堆裝備和材料搞出來的東西,我們是有優勢的。
氫不是一次能源,是二次能源。氫氣行業的制造是以廠區為中心,向周圍輻射,原因是它基本是作為工業生產輔助原料,氫
氣的運輸成本高(包括是高壓液氫是剛有的國標,只有日本有70Mpa的儲MCP2515-I/SO氫罐),所以氣體氫運輸半徑是200公里,液氫運
輸半徑1000公里。氫氣下游的應用為:石化行業(天然氣重整,水煤氣制氫),精細化工、醫藥、電子、冶金、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