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導體爭端說明了什么
發布時間:2007/8/30 0:00:00 訪問次數:376
最近,圍繞著集成電路增值稅政策,中美半導體貿易爭端日益升級。美方已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在半導體生產方面實行的稅收政策使美國半導體出口商"處于非公平競爭的地位"。對此,業內評論人士尖銳地指出,爭端的背后實質上是美國的強烈不安和擔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迅速成長感到不安,為美國在中國市場上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失而擔心。
雖然國務院18號文件貫徹落實還沒有完全到位,但這一產業政策表明了中國政府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決心,極大地改善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環境,掀起了向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投資的熱潮。跨國公司堅定不移地投入和增資于中國的集成電路企業,臺灣企業雖然經受曲折和磨難,依然選擇到祖國大陸投資設廠。
投資的熱潮拉開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序幕,近幾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不但持續快速增長,而且逐步走上良性循環軌道,產業的技術進步已經變成了動態的企業自覺的行為,資金渠道已由國家投資和引進外資為主,走向上市融資,尤其是中芯國際在海外上市,更是標志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半導體概念股的認同。
同時,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分量加重,根據Gartner預計,2004年中國內地加工能力占世界加工總量的比例將由4.6%增加到12%。國內加工能力、技術水平的提高,必然會是進口的減少。而半導體恰恰又是美國對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產品,美國半導體業者擔心,中國對國內生產廠家采取的退稅政策會進一步鼓勵美國公司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他們既不愿意看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在高速增長的勢頭,也不想接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走向發達的未來。
其實,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制約早已有之。2001年,我國的一家晶圓代工企業與美國一家設備公司簽訂的兩臺先進制造設備進口合同被美國政府取消,美國希望在先進半導體設備方面對中國實施封鎖。雖然這家代工企業不得不因此調整其生產計劃,但美國的目的并沒有達成,這家企業從別國進口了同類的設備,而美國卻因此喪失了到手的商業利益。
起緣于集成電路增值稅政策的中美半導體貿易談判的最后定局,誰都難以把握并得出準確的判斷,但在這之前還有一個不算短的過程,我們需要的不是等待而是行動。
對政府而言,不管結局如何,既然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決心不會有絲毫的動搖。業內知名人士一致認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雖然迅猛,但還處于初級階段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政府應該在更加符合WTO規范的前提下,全面制訂落實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市場環境的培育和建設。 對企業而言,在全球市場定位、直面國際對手的競爭,已是必然選擇。企業要做的永遠是抓住一切機遇發展自己,增強核心競爭力。有政策當然求之不得,但從長遠來看,政策效應會有窮盡,政策的邊際收益必然遞減,以市場和應用為驅動獲取增長,將是企業永恒不變的主題。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的感嘆最容易引起共識。他說,假如現在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的比例與現在相反,出口80%,進口20%,那現在絕對不會有針對稅收政策的訴訟,我們該去應對的是反傾銷的訴訟。還是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中國電子報》
最近,圍繞著集成電路增值稅政策,中美半導體貿易爭端日益升級。美方已正式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指控中國在半導體生產方面實行的稅收政策使美國半導體出口商"處于非公平競爭的地位"。對此,業內評論人士尖銳地指出,爭端的背后實質上是美國的強烈不安和擔心---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迅速成長感到不安,為美國在中國市場上的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失而擔心。
雖然國務院18號文件貫徹落實還沒有完全到位,但這一產業政策表明了中國政府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決心,極大地改善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政策環境,掀起了向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投資的熱潮。跨國公司堅定不移地投入和增資于中國的集成電路企業,臺灣企業雖然經受曲折和磨難,依然選擇到祖國大陸投資設廠。
投資的熱潮拉開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序幕,近幾年中國半導體產業不但持續快速增長,而且逐步走上良性循環軌道,產業的技術進步已經變成了動態的企業自覺的行為,資金渠道已由國家投資和引進外資為主,走向上市融資,尤其是中芯國際在海外上市,更是標志著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半導體概念股的認同。
同時,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分量加重,根據Gartner預計,2004年中國內地加工能力占世界加工總量的比例將由4.6%增加到12%。國內加工能力、技術水平的提高,必然會是進口的減少。而半導體恰恰又是美國對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產品,美國半導體業者擔心,中國對國內生產廠家采取的退稅政策會進一步鼓勵美國公司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他們既不愿意看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在高速增長的勢頭,也不想接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走向發達的未來。
其實,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制約早已有之。2001年,我國的一家晶圓代工企業與美國一家設備公司簽訂的兩臺先進制造設備進口合同被美國政府取消,美國希望在先進半導體設備方面對中國實施封鎖。雖然這家代工企業不得不因此調整其生產計劃,但美國的目的并沒有達成,這家企業從別國進口了同類的設備,而美國卻因此喪失了到手的商業利益。
起緣于集成電路增值稅政策的中美半導體貿易談判的最后定局,誰都難以把握并得出準確的判斷,但在這之前還有一個不算短的過程,我們需要的不是等待而是行動。
對政府而言,不管結局如何,既然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決心不會有絲毫的動搖。業內知名人士一致認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雖然迅猛,但還處于初級階段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政府應該在更加符合WTO規范的前提下,全面制訂落實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政策,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市場環境的培育和建設。 對企業而言,在全球市場定位、直面國際對手的競爭,已是必然選擇。企業要做的永遠是抓住一切機遇發展自己,增強核心競爭力。有政策當然求之不得,但從長遠來看,政策效應會有窮盡,政策的邊際收益必然遞減,以市場和應用為驅動獲取增長,將是企業永恒不變的主題。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的感嘆最容易引起共識。他說,假如現在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的比例與現在相反,出口80%,進口20%,那現在絕對不會有針對稅收政策的訴訟,我們該去應對的是反傾銷的訴訟。還是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
本文摘自《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