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杰布局設計代工 挑戰IDM系統大廠市場陸楠
發布時間:2007/8/30 0:00:00 訪問次數:464
當IC設計沿著深亞微米甚至納米軌跡行進時,不論是系統廠商的IC設計部門還是那些專注某一領域的IC設計公司都在摩爾定律的催促下面臨不小的壓力。而終端市場對于成本的要求也使得這些設計部門和公司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象20年前半導體專業制造代工的出現一樣,IC設計產業也面臨一個專業分工的時代。
翊杰科技(EE solutions)成立于1998年底,初期主要業務為EDA銷售代理(公司初期骨干來自Cadence),兼做一些簡單的設計服務。2000年中,原SiS(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公司技術高管加入并擔任CTO后,翊杰正式將業務領域擴大至提供包括ASIC在內的設計服務,從而由EDA銷售轉型為專業IC設計代工公司。
翊杰科技提供的設計服務包括從前端的Design Spec、RTL和Netlist到后端布線和量產階段的封裝、測試整個流程(統包),也可以根據客戶定義完成專用IC(ASIC)設計。
2000年,翊杰科技開始為國內的最大通信系統制造商提供ASIC設計服務。“就產品量產而言,目前國內的大型系統制造商是我們最主要的客戶。” 翊杰科技總經理蘇進成說,“在其后幾年里,我們把合作的經驗擴展到另一家大型通信系統制造商那里,并為之成功設計并交付十幾種不同應用的IC芯片。”
能夠得到這樣實力雄厚的國內通信系統制造商的認可并同全球其它為之服務的IDM(如TI, IBM, ST, Fujitsu等)巨臂競爭,對于一個成立不過五年的公司,委實不易。作為IC設計代工公司,翊杰科技將其為市場接受的原因概括為兩點:一是技術起點高。當IC設計沿著0.25um、0.18um到0.13um的深亞微米甚至納米軌跡行進時,不論是系統廠商的IC設計部門還是那些專注某一領域的IC設計公司都在摩爾定律的催促下面臨不小的壓力,要幫助這些客戶解壓,自身技術要求非常高。基于來自全球兩大軟硬件公司(Cadence & SiS)的人力從業經驗,翊杰科技成立初期便注重技術積累,并通過在美國尋找一些高端設計項目達到練兵目的。2000年他們完成了一項1,000萬門級的IC設計,標志著在技術上達到了系統級芯片的要求,這使得他們在接手國內三、四百萬門的設計項目時胸有成竹,為其后的合作及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成本控制好。做SOC可以在體現技術實力的同時滿足高端客戶的服務需求,但亞太地區市場決定了以大眾電子消費產品為主流應用的現狀。在制造中心的中國國內,要在低端市場贏得主動,成本即所謂的性價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終端市場對于成本的要求正使得那些設計部門和設計公司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象20年前半導體專業制造代工的出現一樣,IC設計產業面臨一個專業分工的時代。蘇進成表示,同樣一個產品,當客戶選擇自己開發或IDM提供的產品成本明顯高于委托設計時,專業分工即設計代工的價值就直接體現出來,“從設計到量產再到封裝測試采取外包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每一環節的專業化和規模生產下的成本增益。” 蘇進成說,“翊杰科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資源,在工具平臺、IP庫和可量產三個要素上都能體現競爭力,可以滿足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我們甚至可以在量產部分幫助客戶實現代工的可替換,以便他們選擇那些價格更低的工廠代工。”
產業鏈布局
目前,國內設計代工產業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但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設計代工公司除了忙于體現各自的技術優勢,同下游代工廠的策略聯盟也十分重要,畢竟最終量產拿出產品才是客戶的述求。比如智芯就同華潤上華結盟,而芯原則聲稱他們擁有四大晶圓代工廠授權提供的IP。翊杰科技則在2002年同上海華虹NEC各出資50%成立了華杰芯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蘇進成認為華杰的成立應該可以為雙方拓展各自的市場帶來雙贏的局面。一方面,上海華虹NEC正在由原先的DRAM代工向專業晶圓代工轉型,而如果得到專業的設計代工公司的支持無疑使這種轉型能夠更快完成;另一方面,翊杰科技也需要華虹NEC在量產以及某些獨特制程(高壓)上的支持來開拓國內市場。
華杰去年完成了20幾項IC設計,雖然“因國內設計產業還處于萌芽階段所以產品量還不大”,但布局已經達到預期目標,蘇進成對華杰在以后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并表示,華杰的成立并不會同翊杰科技的業務產生沖突,二者業務有明顯區隔,華杰將主要基于翊杰科技的技術資源和華虹NEC的工藝制程在國內尋找IC設計公司為目標客戶做設計代工,翊杰科技則將客戶重點放在系統廠商并為之提供ASIC設計服務,“我們的產品可以為這些系統廠商提供多一些可替換(IDM提供的產品)的選擇。” 蘇進成說,“在國內,我們的布局是同華北的大顯集團,華中的華虹集團以及華南的系統大廠合作,致力于ASIC產品,目標是取代IDM的產品。”他同時強調,翊杰科技同其它代工廠的合作完全從客戶的利基出發,并不會因為同華虹的合作而受到任何局限。
&
當IC設計沿著深亞微米甚至納米軌跡行進時,不論是系統廠商的IC設計部門還是那些專注某一領域的IC設計公司都在摩爾定律的催促下面臨不小的壓力。而終端市場對于成本的要求也使得這些設計部門和公司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象20年前半導體專業制造代工的出現一樣,IC設計產業也面臨一個專業分工的時代。
翊杰科技(EE solutions)成立于1998年底,初期主要業務為EDA銷售代理(公司初期骨干來自Cadence),兼做一些簡單的設計服務。2000年中,原SiS(Silicon Integrated System)公司技術高管加入并擔任CTO后,翊杰正式將業務領域擴大至提供包括ASIC在內的設計服務,從而由EDA銷售轉型為專業IC設計代工公司。
翊杰科技提供的設計服務包括從前端的Design Spec、RTL和Netlist到后端布線和量產階段的封裝、測試整個流程(統包),也可以根據客戶定義完成專用IC(ASIC)設計。
2000年,翊杰科技開始為國內的最大通信系統制造商提供ASIC設計服務。“就產品量產而言,目前國內的大型系統制造商是我們最主要的客戶。” 翊杰科技總經理蘇進成說,“在其后幾年里,我們把合作的經驗擴展到另一家大型通信系統制造商那里,并為之成功設計并交付十幾種不同應用的IC芯片。”
能夠得到這樣實力雄厚的國內通信系統制造商的認可并同全球其它為之服務的IDM(如TI, IBM, ST, Fujitsu等)巨臂競爭,對于一個成立不過五年的公司,委實不易。作為IC設計代工公司,翊杰科技將其為市場接受的原因概括為兩點:一是技術起點高。當IC設計沿著0.25um、0.18um到0.13um的深亞微米甚至納米軌跡行進時,不論是系統廠商的IC設計部門還是那些專注某一領域的IC設計公司都在摩爾定律的催促下面臨不小的壓力,要幫助這些客戶解壓,自身技術要求非常高。基于來自全球兩大軟硬件公司(Cadence & SiS)的人力從業經驗,翊杰科技成立初期便注重技術積累,并通過在美國尋找一些高端設計項目達到練兵目的。2000年他們完成了一項1,000萬門級的IC設計,標志著在技術上達到了系統級芯片的要求,這使得他們在接手國內三、四百萬門的設計項目時胸有成竹,為其后的合作及業務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成本控制好。做SOC可以在體現技術實力的同時滿足高端客戶的服務需求,但亞太地區市場決定了以大眾電子消費產品為主流應用的現狀。在制造中心的中國國內,要在低端市場贏得主動,成本即所謂的性價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終端市場對于成本的要求正使得那些設計部門和設計公司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象20年前半導體專業制造代工的出現一樣,IC設計產業面臨一個專業分工的時代。蘇進成表示,同樣一個產品,當客戶選擇自己開發或IDM提供的產品成本明顯高于委托設計時,專業分工即設計代工的價值就直接體現出來,“從設計到量產再到封裝測試采取外包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每一環節的專業化和規模生產下的成本增益。” 蘇進成說,“翊杰科技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資源,在工具平臺、IP庫和可量產三個要素上都能體現競爭力,可以滿足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我們甚至可以在量產部分幫助客戶實現代工的可替換,以便他們選擇那些價格更低的工廠代工。”
產業鏈布局
目前,國內設計代工產業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但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設計代工公司除了忙于體現各自的技術優勢,同下游代工廠的策略聯盟也十分重要,畢竟最終量產拿出產品才是客戶的述求。比如智芯就同華潤上華結盟,而芯原則聲稱他們擁有四大晶圓代工廠授權提供的IP。翊杰科技則在2002年同上海華虹NEC各出資50%成立了華杰芯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蘇進成認為華杰的成立應該可以為雙方拓展各自的市場帶來雙贏的局面。一方面,上海華虹NEC正在由原先的DRAM代工向專業晶圓代工轉型,而如果得到專業的設計代工公司的支持無疑使這種轉型能夠更快完成;另一方面,翊杰科技也需要華虹NEC在量產以及某些獨特制程(高壓)上的支持來開拓國內市場。
華杰去年完成了20幾項IC設計,雖然“因國內設計產業還處于萌芽階段所以產品量還不大”,但布局已經達到預期目標,蘇進成對華杰在以后的發展充滿信心。他并表示,華杰的成立并不會同翊杰科技的業務產生沖突,二者業務有明顯區隔,華杰將主要基于翊杰科技的技術資源和華虹NEC的工藝制程在國內尋找IC設計公司為目標客戶做設計代工,翊杰科技則將客戶重點放在系統廠商并為之提供ASIC設計服務,“我們的產品可以為這些系統廠商提供多一些可替換(IDM提供的產品)的選擇。” 蘇進成說,“在國內,我們的布局是同華北的大顯集團,華中的華虹集團以及華南的系統大廠合作,致力于ASIC產品,目標是取代IDM的產品。”他同時強調,翊杰科技同其它代工廠的合作完全從客戶的利基出發,并不會因為同華虹的合作而受到任何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