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的退避機制的概念
發布時間:2014/9/27 22:26:37 訪問次數:6781
為了更好地了解802.11的退避機制下面用個例子來說明(圖9-7)。
圖9-7表示當A正在發送數據時,B,C和D都有數據要發送(用向上的箭頭表示)。G8P-1A4P-12V由于這三個站都檢測到信道忙,因此都要執行退避算法,各自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再發送數據。
標準規定,退避時間必須是整數倍的時隙時間。
前面已經講過,第i退避是在時隙中隨機地選擇一個。這樣做是為了使不同站點選擇相同退避時間的概率減少。因此,第1次退避(莎=D要推遲發送的時間是在時隙(0,1,¨”7)中(共8個時隙)隨機選擇一個,而第2次退避是在時隙(0,1,¨”15)中(共16個時隙)隨機選擇一個。當時隙編號達到255時(這對應于第6次退避)就不再增加了。這里決定退避時間的變量F稱為退避變量。退避時間選定后,就相當于設置了一個退避計時器(baGkoff timer)。站點每經歷一個時隙的時間就檢測一次信道。這可能發生兩種情況:若檢測到信道空閑,退避計時器就繼續倒 計時;若檢測到信道忙,就凍結退避計時器的剩余時間,重新等待信道變為空閑并再經過時間DIFS后,從剩余時間開始繼續倒計時。如果退避計時器的時間減小到零時,就開始發送整個數據幀。
從圖9-7可以看出,C的退避計時器最先減到零,于是C立即把整個數據幀發送出去。請注意,A發送完數據后信道就變為空閑。C的退避計時器一直在倒計時。當C在發送數據的過程中,B和D檢測到信道忙,就凍結各自的退避計時器的數值,重新期待信道變為空閑。正在這時E也想發送數據。由于E檢測到信道忙,因此E就執行退避算法和設置退避計時器。
當C發送完數據并經過了時間DIFS后,B和D的退避計時器又從各自的剩余時間開始倒計時。現在爭用信道的除B和D外,還有E。D的退避計時器最先減到零,于是D得到了發送權。在D發送數據時,B和E都凍結其退避計時器。
以后E的退避計時器比B先減少到零。當E發送數據時,B再次凍結其退避計時器。等到E發送完數據并經過時間DIFs后,B的退避計時器才繼續工作,一直到把最后剩余的時間用完,然后就發送數據。
為了更好地了解802.11的退避機制下面用個例子來說明(圖9-7)。
圖9-7表示當A正在發送數據時,B,C和D都有數據要發送(用向上的箭頭表示)。G8P-1A4P-12V由于這三個站都檢測到信道忙,因此都要執行退避算法,各自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再發送數據。
標準規定,退避時間必須是整數倍的時隙時間。
前面已經講過,第i退避是在時隙中隨機地選擇一個。這樣做是為了使不同站點選擇相同退避時間的概率減少。因此,第1次退避(莎=D要推遲發送的時間是在時隙(0,1,¨”7)中(共8個時隙)隨機選擇一個,而第2次退避是在時隙(0,1,¨”15)中(共16個時隙)隨機選擇一個。當時隙編號達到255時(這對應于第6次退避)就不再增加了。這里決定退避時間的變量F稱為退避變量。退避時間選定后,就相當于設置了一個退避計時器(baGkoff timer)。站點每經歷一個時隙的時間就檢測一次信道。這可能發生兩種情況:若檢測到信道空閑,退避計時器就繼續倒 計時;若檢測到信道忙,就凍結退避計時器的剩余時間,重新等待信道變為空閑并再經過時間DIFS后,從剩余時間開始繼續倒計時。如果退避計時器的時間減小到零時,就開始發送整個數據幀。
從圖9-7可以看出,C的退避計時器最先減到零,于是C立即把整個數據幀發送出去。請注意,A發送完數據后信道就變為空閑。C的退避計時器一直在倒計時。當C在發送數據的過程中,B和D檢測到信道忙,就凍結各自的退避計時器的數值,重新期待信道變為空閑。正在這時E也想發送數據。由于E檢測到信道忙,因此E就執行退避算法和設置退避計時器。
當C發送完數據并經過了時間DIFS后,B和D的退避計時器又從各自的剩余時間開始倒計時。現在爭用信道的除B和D外,還有E。D的退避計時器最先減到零,于是D得到了發送權。在D發送數據時,B和E都凍結其退避計時器。
以后E的退避計時器比B先減少到零。當E發送數據時,B再次凍結其退避計時器。等到E發送完數據并經過時間DIFs后,B的退避計時器才繼續工作,一直到把最后剩余的時間用完,然后就發送數據。
上一篇:各自隨機退避一段時間再發送數據
熱門點擊
- IP地址的編址方法共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
- 在以太網的幀格式中插入VLAN標記
- 802.11的退避機制的概念
- 零比特填充的具體做法
- IPV6數據報分片舉例
- 幀的長度不是整數個字節
- 時延(delay或latency)
- 最長前綴匹配
- 在無線局域網中的關聯(association
- 雙協議棧
推薦技術資料
- 硬盤式MP3播放器終級改
-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NE0 2511,那是一個遠方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