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打假之路如何走
發布時間:2011/5/13 10:41:57 訪問次數:1014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N2TU51216AF-XP
- S21MD3V
- T1006C2
51.8%的消費者在遭遇權益受損時,僅14.6%的人最終成功;值得注意的是,44.5%的人選擇“放棄維權”。究其原因,37.2%的人首選“維權成本高”,這其中,57.5%的人認為消費維權“時間成本”高,28.0%的人認為,當前消費者維權成本高主要是指 “經濟成本”。而淘寶的24小時接受維權、隨時查詢進度、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以及先行賠付保障,無疑在簡化消費者維權流程、降低維權成本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淘寶創立之初就發明了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擔保方式,幫助消費者避免因購買到假貨而遭受損失;去年推出了全網購物保障服務,消費者在淘寶任一店鋪出現交易糾紛,未能和賣家達成有效協商的,淘寶網在核實后將一律先行墊賠消費者。此外,在2009年,淘寶網創新性地將“舉證責任倒置”引入普通消費領域,推出“買家申訴、賣家舉證”制度。如果買家認為購買的商品為假貨,淘寶要求相關賣家承擔“舉證”責任,解決了弱勢消費群體維權的操作難度。 在過去的一年,淘寶共接受并處理消費者維權超過216萬起,看似數字很大,可只占淘寶全部交易筆數的萬分之六。另一方面, 2010年,淘寶最終成功維權金額達到1.69億元,大部分買家的合理權利得到了保障。這也使得97%的用戶對在淘寶購物表示“滿意”。要知道,這個97%可是在年注冊人數達到3.7億、日訪問網站人數超過6000萬的超級客流量下實現的。 一場名為“愛淘寶,愛生活,告訴你真實的網購”的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語驚人:網購能比線下購物更好地解決假貨的問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網絡上的假貨層出不窮。馬云的話,和消費者的感受,究竟誰對誰錯? 但馬云提出,假貨問題的根源并不在淘寶,雖然淘寶讓假貨有了棲身之地,但大量制造假貨的地下工廠,才是癥結所在。因此,從“標本兼治”的角度看,既要管網上的假貨,也要端線下的造假窩點。只有嚴懲那些源源不斷地向市場傾倒數以億計假貨的生產商,才能還消費者一個清白的購物環境。 馬云有另一個視角。他解釋,阿里巴巴、淘寶網的存在,使得商家比以前更關注誠信,消費者比以前更加懂得維權。在他看來,信息化的渠道可以準確地發現假貨的銷售源頭,甚至追查到制造源頭。而傳統商業形式,由于存在無法監控性,大量的制假售假渠道隱藏在水下,無法被發現。
具體說來,在線下,由于各種問題,售假者往往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往往在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查處時,根本就找不到違法者。相比線下,淘寶網所有的交易信息均有相關記錄,讓售假行為無所遁形。例如,在淘寶上,有相對完整的注冊信息以及較完整的交易信息,絕大部分售假者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
正因為此,馬云提出了 “在目前的情況下,網購是解決假貨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的說法,他希望和有關政府部門、消費者一起,把制造假貨的毒瘤拔掉。針對一些人提出,要關停淘寶以打擊假貨的設想,馬云認為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今天的網購某種意義上是檢測毒瘤的機器,打掉淘寶對于解決假貨問題有幫助嗎?沒有!”他坦言,淘寶從不否認有假貨存在,“但我們不會放棄努力,也不會因為批評而停下來,否則就是在放棄責任”。 假貨代表的不誠信行為是一個幾十年來積累的問題,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甚至也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問題。當然,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應當承擔起社會經濟轉型中的陣痛,應當在爭論中通過實實在在的措施,承擔打擊假貨的一系列責任。 在全社會打假的問題上,淘寶能做到的仍屬有限;而社會各界把遏制假貨的可能維系于淘寶和網絡平臺,也是電子商務不可承受之重。但不論如何,“這是個最好的開始”,在敲打淘寶的同時,也呼吁線下企業和監管部門對打假給予更大的關注度,讓打假有更好的未來。
首先是誠信意識的樹立。不論是“染色饅頭”還是賣場的價格標簽問題,背后都反映出商家的誠信缺失。但在誠信意識的樹立上,電子商務的努力應當是值得借鑒的。不難看到,互聯網經濟讓整個社會的市場體系從無序到有序,從不規范走向自律,而通過互聯網經濟,透明、有依據以及鼓勵誠信經營,能夠比線下社會更快更有效地建立起一套網絡誠信體系。
“網購讓很多人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意識到誠信就是財富,這一點很重要。”馬云說,淘寶將交易數據和信用全部對消費者開放,“淘寶上誠信越好的人收入越高,不誠信者只有被淘汰,無論線上線下,誠信都是商業的底線”。 打假應該將挖出線下制假窩點和監督市場、打擊售假并行。很多品牌在線下打假經常面臨取證難的問題,根本不知道假貨從哪里來的,也不知道假貨到底銷售了多少。而通過有關監管部門和淘寶網協同打擊,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是記錄在案的,對于取證更有利。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的線索追溯到線下,打掉線下的制假窩點,達到真正打擊假貨的目的。
假貨侵權,是改革開放過程中雙種體制并存的問題,不僅僅是交易平臺的問題,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隨著社會上假貨侵權的現象越來越泛濫,必然滲透到電子商務領域。電子商務的打假必須與全社會的打假相結合。單純依賴電子商務平臺打假,沒有全社會的打假,打假是打不成的,打擊網絡假貨和侵權,應該跳出網絡,在更廣的范圍進行創新。
- 51電子網公益庫存:
- N2TU51216AF-XP
- S21MD3V
- T1006C2
51.8%的消費者在遭遇權益受損時,僅14.6%的人最終成功;值得注意的是,44.5%的人選擇“放棄維權”。究其原因,37.2%的人首選“維權成本高”,這其中,57.5%的人認為消費維權“時間成本”高,28.0%的人認為,當前消費者維權成本高主要是指 “經濟成本”。而淘寶的24小時接受維權、隨時查詢進度、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以及先行賠付保障,無疑在簡化消費者維權流程、降低維權成本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淘寶創立之初就發明了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擔保方式,幫助消費者避免因購買到假貨而遭受損失;去年推出了全網購物保障服務,消費者在淘寶任一店鋪出現交易糾紛,未能和賣家達成有效協商的,淘寶網在核實后將一律先行墊賠消費者。此外,在2009年,淘寶網創新性地將“舉證責任倒置”引入普通消費領域,推出“買家申訴、賣家舉證”制度。如果買家認為購買的商品為假貨,淘寶要求相關賣家承擔“舉證”責任,解決了弱勢消費群體維權的操作難度。 在過去的一年,淘寶共接受并處理消費者維權超過216萬起,看似數字很大,可只占淘寶全部交易筆數的萬分之六。另一方面, 2010年,淘寶最終成功維權金額達到1.69億元,大部分買家的合理權利得到了保障。這也使得97%的用戶對在淘寶購物表示“滿意”。要知道,這個97%可是在年注冊人數達到3.7億、日訪問網站人數超過6000萬的超級客流量下實現的。 一場名為“愛淘寶,愛生活,告訴你真實的網購”的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語驚人:網購能比線下購物更好地解決假貨的問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網絡上的假貨層出不窮。馬云的話,和消費者的感受,究竟誰對誰錯? 但馬云提出,假貨問題的根源并不在淘寶,雖然淘寶讓假貨有了棲身之地,但大量制造假貨的地下工廠,才是癥結所在。因此,從“標本兼治”的角度看,既要管網上的假貨,也要端線下的造假窩點。只有嚴懲那些源源不斷地向市場傾倒數以億計假貨的生產商,才能還消費者一個清白的購物環境。 馬云有另一個視角。他解釋,阿里巴巴、淘寶網的存在,使得商家比以前更關注誠信,消費者比以前更加懂得維權。在他看來,信息化的渠道可以準確地發現假貨的銷售源頭,甚至追查到制造源頭。而傳統商業形式,由于存在無法監控性,大量的制假售假渠道隱藏在水下,無法被發現。
具體說來,在線下,由于各種問題,售假者往往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往往在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查處時,根本就找不到違法者。相比線下,淘寶網所有的交易信息均有相關記錄,讓售假行為無所遁形。例如,在淘寶上,有相對完整的注冊信息以及較完整的交易信息,絕大部分售假者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跡。
正因為此,馬云提出了 “在目前的情況下,網購是解決假貨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的說法,他希望和有關政府部門、消費者一起,把制造假貨的毒瘤拔掉。針對一些人提出,要關停淘寶以打擊假貨的設想,馬云認為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今天的網購某種意義上是檢測毒瘤的機器,打掉淘寶對于解決假貨問題有幫助嗎?沒有!”他坦言,淘寶從不否認有假貨存在,“但我們不會放棄努力,也不會因為批評而停下來,否則就是在放棄責任”。 假貨代表的不誠信行為是一個幾十年來積累的問題,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甚至也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問題。當然,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應當承擔起社會經濟轉型中的陣痛,應當在爭論中通過實實在在的措施,承擔打擊假貨的一系列責任。 在全社會打假的問題上,淘寶能做到的仍屬有限;而社會各界把遏制假貨的可能維系于淘寶和網絡平臺,也是電子商務不可承受之重。但不論如何,“這是個最好的開始”,在敲打淘寶的同時,也呼吁線下企業和監管部門對打假給予更大的關注度,讓打假有更好的未來。
首先是誠信意識的樹立。不論是“染色饅頭”還是賣場的價格標簽問題,背后都反映出商家的誠信缺失。但在誠信意識的樹立上,電子商務的努力應當是值得借鑒的。不難看到,互聯網經濟讓整個社會的市場體系從無序到有序,從不規范走向自律,而通過互聯網經濟,透明、有依據以及鼓勵誠信經營,能夠比線下社會更快更有效地建立起一套網絡誠信體系。
“網購讓很多人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意識到誠信就是財富,這一點很重要。”馬云說,淘寶將交易數據和信用全部對消費者開放,“淘寶上誠信越好的人收入越高,不誠信者只有被淘汰,無論線上線下,誠信都是商業的底線”。 打假應該將挖出線下制假窩點和監督市場、打擊售假并行。很多品牌在線下打假經常面臨取證難的問題,根本不知道假貨從哪里來的,也不知道假貨到底銷售了多少。而通過有關監管部門和淘寶網協同打擊,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是記錄在案的,對于取證更有利。同時,還能通過線上的線索追溯到線下,打掉線下的制假窩點,達到真正打擊假貨的目的。
假貨侵權,是改革開放過程中雙種體制并存的問題,不僅僅是交易平臺的問題,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隨著社會上假貨侵權的現象越來越泛濫,必然滲透到電子商務領域。電子商務的打假必須與全社會的打假相結合。單純依賴電子商務平臺打假,沒有全社會的打假,打假是打不成的,打擊網絡假貨和侵權,應該跳出網絡,在更廣的范圍進行創新。
上一篇:維基解密創始人被澳大利亞授和平獎
下一篇:簡化版560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