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連續三個季度盈利但前景不容樂觀
發布時間:2007/9/1 0:00:00 訪問次數:349
中芯國際(SMIC)日前公布的200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已經持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且在新增客戶中,國內廠商占了近半數。 截至6月30日的2004年第二財季中,銷售額達2.21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同期7519萬美元的3倍;凈利潤達342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3050萬美元。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晶圓出貨量增長了15.6%,而晶圓的平均售價增長了2.6%,達到1034美元。
中芯國際(981)是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生產廠,主要銷售0.35微米到0.13微米的晶片代工產品。另外,公司正在北京建設12英寸晶片廠,預計2004年年底投產。預期2004年底公司產能將取代新加坡特許成為世界第三大晶片代工廠。
中芯國際于2000年開始建廠,其相當部分的投資集中于2001年-2002年的行業低谷時期,設備購置成本較低,并于行業復蘇的2003年開始量產,量增價漲,迅速成長。同時,國內土地及人工成本也具有成本優勢,總體成本低于海外同類競爭對手10%左右。
但中芯國際所掌握的技術與行業的最先進技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目前約有20%的Memory產品,該類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且售價較低。公司在北京興建的12英寸工廠將于2004年底開始投產,而臺積電的同類型工廠已于2004年第一季度量產。目前業內最先進的90納米技術,公司尚未掌握。
今明年整個行業仍處上升期階段,公司業績將隨著天津和北京廠房的逐步達產及成品率的提高,將大幅度增長,預計2004年銷售達10億美元,凈利潤在1.7億美元,每股收益折合0.074港元。而2005年銷售及利潤將分別達到15億及3億美元,每股收益約為0.13港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波峰將出現在2005年,隨后是1年至2年的低谷時期。從產能上看,2004年-2005年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投資的高峰期,自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全球將有新建或重建19座晶元代工廠,同時有28家陸續投產,其中大部分為12英寸工廠。大量新增產能的投產,必然導致2005年至2006年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公司也無可避免隨行業景氣周期起落,為同行業的臺積電及聯電2005年的預期市盈率均不足12倍,比公司預期市盈率稍低。由于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尚未經歷行業低谷的考驗,業績容易出現大幅度波動。
(轉自 華強電子世界網)
中芯國際(SMIC)日前公布的200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已經持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且在新增客戶中,國內廠商占了近半數。 截至6月30日的2004年第二財季中,銷售額達2.21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同期7519萬美元的3倍;凈利潤達342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3050萬美元。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晶圓出貨量增長了15.6%,而晶圓的平均售價增長了2.6%,達到1034美元。
中芯國際(981)是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生產廠,主要銷售0.35微米到0.13微米的晶片代工產品。另外,公司正在北京建設12英寸晶片廠,預計2004年年底投產。預期2004年底公司產能將取代新加坡特許成為世界第三大晶片代工廠。
中芯國際于2000年開始建廠,其相當部分的投資集中于2001年-2002年的行業低谷時期,設備購置成本較低,并于行業復蘇的2003年開始量產,量增價漲,迅速成長。同時,國內土地及人工成本也具有成本優勢,總體成本低于海外同類競爭對手10%左右。
但中芯國際所掌握的技術與行業的最先進技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目前約有20%的Memory產品,該類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且售價較低。公司在北京興建的12英寸工廠將于2004年底開始投產,而臺積電的同類型工廠已于2004年第一季度量產。目前業內最先進的90納米技術,公司尚未掌握。
今明年整個行業仍處上升期階段,公司業績將隨著天津和北京廠房的逐步達產及成品率的提高,將大幅度增長,預計2004年銷售達10億美元,凈利潤在1.7億美元,每股收益折合0.074港元。而2005年銷售及利潤將分別達到15億及3億美元,每股收益約為0.13港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波峰將出現在2005年,隨后是1年至2年的低谷時期。從產能上看,2004年-2005年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投資的高峰期,自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全球將有新建或重建19座晶元代工廠,同時有28家陸續投產,其中大部分為12英寸工廠。大量新增產能的投產,必然導致2005年至2006年市場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公司也無可避免隨行業景氣周期起落,為同行業的臺積電及聯電2005年的預期市盈率均不足12倍,比公司預期市盈率稍低。由于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尚未經歷行業低谷的考驗,業績容易出現大幅度波動。
(轉自 華強電子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