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點抗拉強度與金屬間化合物(IMC)厚度的關系
發布時間:2014/5/24 13:39:05 訪問次數:5651
金屬間化合物與母材及釬料的結晶體、固溶體相比較,強度是最弱的,XB1007-BD-000V因此過多的金屬間化合物對焊點的性能不利。
從圖18-16中可看出,金屬間化合物厚度為0.5Um時抗拉強度最佳,在0.5~4lim之間時的抗拉強度是可接受的。小于0.5 ym時,由于金屬間化合物太薄,幾乎沒有強度;大于4岬時,由于金屬間化合物太厚,相對于兩邊的Cu和焊料合金而言,其熱膨脹系數大,結構疏檜、發脆,因此也會使強度變小。關于金屬間化合物的厚度究竟為多少最佳,理論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最大不超過4岬,也有說5l-lm、6岬、8ym的,但下列認識是非常統一的。
●釬縫中不能沒有金屬間化合物,但不能太厚。
●因為金屬間化合物比較脆,與基板材料、焊盤、元器件焊端之間的熱膨脹系數差別很大, 因此容易產生龜裂,造成失效。
考慮到許多組裝板需要經過雙面回流,有的焊點(如需要返修的焊點)甚至要經受多次焊接,因此無論再流焊還是波峰焊,都不建議采用過高的溫度進行焊接,同時要控制液相時間不要過長,避免金屬間化合物過厚,影響焊點強度。理想的IMC厚度控制在0.5~2.5Um,考慮到多次焊接等因素,通常63Sn-37Pb焊料與母材Cu焊接的最佳IMC厚度控制在1.2~3.5 ym。
金屬間化合物與母材及釬料的結晶體、固溶體相比較,強度是最弱的,XB1007-BD-000V因此過多的金屬間化合物對焊點的性能不利。
從圖18-16中可看出,金屬間化合物厚度為0.5Um時抗拉強度最佳,在0.5~4lim之間時的抗拉強度是可接受的。小于0.5 ym時,由于金屬間化合物太薄,幾乎沒有強度;大于4岬時,由于金屬間化合物太厚,相對于兩邊的Cu和焊料合金而言,其熱膨脹系數大,結構疏檜、發脆,因此也會使強度變小。關于金屬間化合物的厚度究竟為多少最佳,理論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最大不超過4岬,也有說5l-lm、6岬、8ym的,但下列認識是非常統一的。
●釬縫中不能沒有金屬間化合物,但不能太厚。
●因為金屬間化合物比較脆,與基板材料、焊盤、元器件焊端之間的熱膨脹系數差別很大, 因此容易產生龜裂,造成失效。
考慮到許多組裝板需要經過雙面回流,有的焊點(如需要返修的焊點)甚至要經受多次焊接,因此無論再流焊還是波峰焊,都不建議采用過高的溫度進行焊接,同時要控制液相時間不要過長,避免金屬間化合物過厚,影響焊點強度。理想的IMC厚度控制在0.5~2.5Um,考慮到多次焊接等因素,通常63Sn-37Pb焊料與母材Cu焊接的最佳IMC厚度控制在1.2~3.5 ym。
上一篇:焊點強度、連接可靠性分析
上一篇:如何獲得理想的界面組織